吴 晶 周 膺
提 要: 大运河杭州段与杭州和浙江形成关系重大, 必须通过创意性保护彰显其特殊价值, 并通过创意文化建设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 其文化形象可以用“丝路津要、 江南门户、 城市轴心、 人民家园” 来概括。 大运河杭州段的特色保护区域可分为古都皇城区、 现代港埠区、 历史名镇区, 应将这些区域作为重点文化展示区来建设, 打响“大关拱埠” (拱墅)、 “千年古镇” (塘栖)、 “善城杭州” 等品牌,发展国际旅游业, 同时也要建设大运河杭州段文化创意产业带, 借助它打响“创意杭州” 品牌。 为此, 必须进行系统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 如启动中国大运河古镇申报《世界遗产名录》 工作、 编撰中国大运河(杭州) 全书、 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对外交流、 改建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建设中国大运河数字博物馆、 设立中国大运河文化保护研究基金、 突出“一带一路” 交会点的区位设立“大运河论坛”。
大运河文化带指以广义的中国大运河即隋唐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为构架的文化网络, 它北接长城文化带, 西挽陆上丝绸之路, 东连海上丝绸之路。大运河浙江段流经杭州、 宁波、 湖州、 嘉兴、 绍兴5 市25 个县(市、 区)。 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和浙东运河的西端, 大运河杭州段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和特别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部分。 在《世界遗产名录》 中, 杭州登录的有“江南运河嘉兴—杭州段” “浙东运河杭州萧山—绍兴段” 两个区域和11 处点段, 包括富义仓、 凤山水城门遗址、 桥西历史街区、 西兴过塘行码头、 拱宸桥、 广济桥6 个遗产点, 杭州塘段、 江南运河杭州段、 上塘河段、 杭州中河—龙山河、 浙东运河主线5 段河道。 其中遗产点数量仅次于扬州的9 处和济宁的8 处, 居第三位。 大运河杭州段与杭州和浙江形成关系重大, 必须通过创意性保护彰显其特殊价值, 通过创意文化建设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
中国大运河的文化形象可以用“世界奇迹、 中华骨干、 交通动脉、 文化介质”来概括。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最大的人工奇迹之一, 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 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 也是中国古代东西、 南北统一的基本骨干, 是中国中部与东部交通的主动脉。 中国大运河不仅负载着特有的文化, 而且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
大运河浙江段的文化形象可以用“丝路襟带、 中华要道、 江南水脉、 城乡纽带” 来概括。 大运河浙江段连接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是古代南方与北方联系的交通要道, 也是江南最重要的水脉之一。 大运河不仅将杭嘉湖水网和城镇串联为一体, 而且将浙东浙西水系和城乡勾联为一体。
大运河杭州段的文化形象可以用“丝路津要、 江南门户、 城市轴心、 人民家园” 来概括。 它是中国大运河开凿时间最早、 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河段之一, 是江南水网地区的网状运道物证。 杭州是隋唐大运河和元代以后兴起的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起点, 是南北朝基本成型的浙东运河西端起点, 是广大的中国南方与北方交通的门户所在, 是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 大运河杭州段曾是中国东西、南北两条贯通的漕运体系中的关键段落, 真实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漕运这一消逝制度的体系和文化传统。 沿线现存的河道、 水工设施、 配套设施都是运行了1000 多年的漕运制度的直接载体, 也是展现农业文明技术体系下运河工程所能达到的巅峰杰作。运河漕运的发展与杭州城市整体格局的形成、 演变关系密切, 杭州的城市发展史是一部倚河而兴的历史。 古代杭州城区一直沿河扩展, 运河曾是杭州的生态命脉, 历史上一直是杭州人民最为主要的生活基地, 维持了长久的繁华。
大运河的文化形象可以以不同层面和地域特色来概括, 特有的文化价值也要提炼升华。 浙江省和杭州市可以分别根据其文化特征和功能, 从规划建设方面提出基本纲领。 杭州的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应当从大运河最南端这一重大战略地位着眼,从杭州城市形成和带动城乡经济、 文化、 社会、 政治、 生态持续繁荣发展等方面评估价值, 深入挖掘造福后人的永续利用价值。
大运河杭州段的文化特征可以概括为“通惠达善、 开放多元、 生态和谐”。 开凿大运河的原意主要是专制王朝为攫取江南财富提供漕运方便, 但实际后果却是繁荣了整个流域。 历史上杭州通过大运河逐步提高市场化水平, 也输出了杭州的商品和文化。 杭州因大运河而成为开放多元的大都会, 长时间兴盛不衰。 杭州也因大运河维持和谐的生态, 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就政治而言, 大运河最早用于漕运和军事, 有利于巩固专制政权, 也有利于稳定社会发展; 就经济而言, 大运河互通有无, 造惠各方, 维系了杭州大都会的存在,也直接推动了江南市镇网络体系的形成; 就社会而言, 大运河福泽杭州市民, 构建了丰裕的生活家园; 就文化而言, 大运河不仅促进了文化交流、 促进了中华统一,而且也使杭州发展为具有开放包容性的城市; 就生态而言, 大运河是自然因素与人工因素的精巧结合, 是生态文明的经典之作, 也是十分宝贵的精神遗产。
目前对运河文化的内涵挖掘研究有所不足。 一是宏观的综合性研究不足。 研究成果总体较少, 中观层面的相对多一点, 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很少。 有关政治、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 而有关社会、 经济、 生态方面的较少。 且不少流于传说的整理, 严谨的史实考证和科学研究较少, 无法对遗产的完整性构成客观的、 独特的认识。 二是基础研究积淀不足。 历史文献整理滞后, 第一手文物征集更是少之又少, 使研究流于空泛空疏。 三是研究范式创新不足。 研究主要集中于历史学、 考古学、 社会学等较为传统的领域, 美学、 文化学和文化遗产学、 城市学等新兴学科方面的研究较少, 更缺乏生态学、 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 研究范式较为单一。 四是专业研究力量集聚不足。 研究力量较多分布在党政机关、 科研机构以及民间, 高等学校、 科研机构的专业研究较为薄弱, 学术研究水平不高。 应从更高层面总结大运河文化, 深层次挖掘其内涵, 作为科学规划建设的内在依据。
对运河的利用侧重于航运和旅游, 对运河文化侧重于传统保护, 对运河文化的现代转换并以此为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
大运河杭州段遗产点(段) 线长、 点多、 面广, 遗产真实性、 完整性较其他点段更好, 且仍维持原通航等功能, 是活态的大型线性遗产, 保护管理难度更大, 面临的问题更复杂。 2009 年编制的《大运河(杭州段) 遗产保护规划》 确定的遗产河道包括京杭大运河(大麻至三堡)、 支河(余杭塘河、 西塘河、 贴沙河、 东河等)、 上塘河和浙东运河, 全长385.5 千米。 2014 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以后, 确定的河道长度为110 千米。 2018 年编制的《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重点对110 千米河段进行了规划, 但原来确定的保护范围内的遗产也应当按应保尽保的原则加以保护, 同时110 千米范围内众多未纳入清单的遗产点也要全面保护, 在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 对遗产区、 缓冲区实行分要素、 分类、 分级管理。 遗产点段分为水工遗存、 附属遗存、 相关遗产等要素, 遗产段落分为现代城镇段、 历史城镇段、 郊野村庄段、 自然生态段等类别, 遗产区域分为一类遗产区、 二类遗产区、 三类遗产区等级别, 应在各类规划中落实保护要求, 实现遗产保护、 城乡建设、 国土开发、 港航发展、 水利建设、 生态保护、 旅游发展等多规划融合, 处理好文物与文化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水与岸的关系、 商业开发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沿河生态环境保护仍控制不严, 原有的许多有碍景观的建筑未能清理, 又新增了大量大体量建筑, 历史风貌还原度较低。应当对沿河1 ~2 千米范围进行全面的环境整治, 拆除能够拆除的有损景观的建筑,最大限度复原遗产景观, 建立沿河大公园, 还河于民。
大运河杭州段的特色保护区域可分为古都皇城区、 现代港埠区、 历史名镇区,应将这些区域作为重点文化展示区来建设。
古都皇城区主要是位于上城区、 下城区的运河沿线南宋皇城, 重点展示自良渚古国建都直至吴越国、 南宋建都以及明清以来杭州都会文化的繁盛与变迁, 打响“东南都会” 品牌。 杭州在中国八大古都中排名第七, 事实上因是良渚古国的首都而应是中国最早的古都, 可以塑造“中国第一古都” 品牌。 吴越国、 南宋建都杭州则造就了中国文化的高峰。 明清以来杭州虽非国都, 但仍是商业大都会, 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和开启现代化的城市之一。
现代港埠区主要是以拱墅区拱宸桥为中心的浙江现代工业、 现代航运业等发源和集聚区, 重点展示晚清民国以来杭州现代经济发源、 对外开放和现代文化兴起的历程,打响“大关拱埠” 品牌。 明清时期拱埠的北关是中国八大钞关之一。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 设立公共通商场, 次年设立杭州海关(杭州关税务司署)。 次年丁丙与庞元济等在杭州拱宸桥西如意里创办浙江最早的机械化缫丝厂杭州世经缫丝厂, 又次年创办浙江三大棉纱厂之一的杭州通益公纱厂, 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浙江现代工业兴起。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带又先后建有浙江麻纺织厂、 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等大型企业。
历史名镇区即塘栖古镇, 通过恢复古镇历史风貌重点展示大运河与江南古镇互生的历史以及江南古镇的历史文化, 打响“千年古镇” 品牌。 明代塘栖镇成为大运河进入杭州的孔道, 是商贾、 漕运和驰驿者南北往来的交通枢纽, 地位取代临平成为杭州首镇。 塘栖由河口湿地人工构建而成, 是具有强烈形态特色的市镇。 大运河横贯全镇, 镇中心又有市河、 东小河、 西小河、 北小河与运河相通, 整个地形如出水荷花, 比比墩阜。 全镇以桥相通, 相连成市, 以舟楫为基本交通工具。 街道大都沿河而建, 落成于屋檐里面, 俗称“过街楼”。 为方便从水路而来的客商们休息,沿河的一面还建有一长溜美人靠(也称“米床”)。 旧时又有“三十六爿半桥” “七十二条半弄” 等风貌。
还要深入挖掘其他有强烈地域特色的运河文化宝藏, 特别是过去未充分重视或忽视的内容。 杭州是中国慈善事业发源较早的城市, 应将慈善文化作为杭州的一大特色亮点重点展示, 体现运河通惠达善的功能, 打响“善城杭州” 品牌。 北宋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即在运河边创办慈善机构安乐坊。 晚清杭州通益公纱厂的创办人丁丙主持的杭州善举联合体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慈善组织。 以丁丙、 丁申、 丁午、 丁立中、 丁立诚、 丁仁、 丁三在等为代表的杭州丁氏家族是晚清民国时期杰出的文化世家。 丁氏人物开创了藏书、 实业和慈善三大世业, 成为中国最早具有公共意识的绅士群体之一,在晚清民国文化和社会转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 丁丙不仅是一代文化巨匠, 论实际贡献也可称得上是杭州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其杰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近代杭州或中国最早的实业家或中国近代工业的先驱。 他创办的杭州通益公纱厂为杭州第一棉纺织厂前身, 是浙江民族资本家所创办的最早的现代棉纺织厂,也是当时浙江规模最大、 设备最先进的三大棉纺织厂之一。 在拱宸桥西如意里创办的杭州第一家机械缫丝厂杭州世经缫丝厂, 在仁和县塘栖镇东日晖桥创办的杭州大纶缫丝厂, 是当时浙江三大机械缫丝厂中的两家。 丁丙是晚清民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浙商、 杭商。 二是中国最大的私人藏书家和出版家之一。 丁氏八千卷楼与常熟瞿绍基铁琴铜剑楼、 湖州陆心源皕宋楼、 聊城杨以增海源阁并称清末四大私人藏书楼。 太平天国战争中丁申、 丁丙兄弟及时抢救和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 见功卓著, 受到清廷嘉奖。 丁氏最为系统地出版杭州地方文献, 如《武林掌故丛编》 《武林往哲遗著》《西泠五布衣遗著》 《西泠词萃》 《当归草堂丛书》 《当归草堂医学丛书》 等大型丛书。 其中《武林掌故丛编》 26 集187 种200 余册, 乃杭州乡邦文献之百科全书, 现今研究所用的杭州文献主要赖有这套丛书。 丁丙还编著有《武林坊巷志》 《杭郡诗三辑》 《善本书室藏书志》 等巨著。 古代最后一部也是最系统的《杭州府志》 也是在他的支持下完成的。 三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 最有作为的慈善家之一。 丁丙倾尽毕生精力和家财改善民生, 成为堪与西方慈善家相比乃至有所超越的一代大慈善家, 其伟大人格和道德情志构成了今天都难以超越的历史丰碑。 在没有人愿为的情况下, 他担任“杭州善举联合体” 总董15 年, 并在此后实际主持工作10 多年, 直至去世共约36年。 左宗棠到浙江最器重胡雪岩和丁丙, 杭州的事务基本上委托于丁丙。 杭州善举联合体事实上履行了市政府的大部分职能, 几十年全面承担着杭州的民生事务, 并且差不多对杭州所有的公共设施进行了修建完善。 丁丙将实业收入全部用于慈善事业, 以致去世后家业破产, 其子将全部图书低价售于南京图书馆的前身江南图书馆。 日本学者夫马进在《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 一书中称: “杭州善举联合体与当今的都市行政其实没有什么两样, 它们的活动几乎涵盖了居住在这一城市的居民的各个方面。” “杭州善举联合体是处理都市行政相关的各种问题的庞大的组织机构, 作为非官僚的城市居民所承担的事业, 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规模最大的了。” 仅同善堂就下辖10 多个机构, 分别是制作并对贫穷之丧家者施舍棺木的施材局、 负责对倒毙街头的无名尸体进行掩埋的掩埋局、 为普通民众提供免费诊疗的施医局、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牛痘局、申请验尸的报验局、 对守寡但有公婆子女需要抚养的妇女进行援助的穗遗集、 负责对溺水遇难者进行施救的救生船、 负责对贫穷者提供无息贷款的借钱局、 负责收集写过字的纸张的惜字会, 以及对贫穷无依少年施行免费教育和培养的正蒙义塾。 另还有相当于劳教所的迁善所等众多机构。 太平天国战争后, 丁丙组织修复了杭州大部分基础设施, 如断桥、 宝善桥、 庆春桥、 拱宸桥等, 疏浚西湖、 西溪河、 大运河、 驻防营河道、 南湖等, 恢复钱塘县学、 仁和县学和杭州府学3 所官学以及敷文书院、 崇义书院、 紫阳书院和诂经精舍4 所书院等, 修复了钱王祠、 岳庙、 三贤祠、 于公祠、 放鹤亭、 文澜阁、 俞楼、 孙花翁墓、 左公祠、 郭孝童墓等当时几乎所有文化设施。 丁氏其他成员也做出了杰出贡献。 其中丁辅之(丁仁) 是西泠印社的主要发起人。 他利用孤山祖屋联合其他几位金石家创办了西泠印社。 丁氏事迹是杭州乃至全国最典型的道德教育或价值观教育素材。 研究宣传丁氏家族对于当前的价值观教育或“杭州价值观” 的构建以及“杭商文化” 的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杭州应当建立丁丙纪念馆, 同时挂中国慈善博物馆牌子。
近10 多年来发源于大运河畔的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2017 年增加值3041 亿元, 占GDP 的比重达到24.2%, 成为支柱产业。 创意文化也可以作为大运河杭州段未来的代表性文化进行重点展示, 打响“创意杭州” 品牌。
国务院发布的《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 将“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 作为杭州的重要城市功能定位, 意味着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 年杭州又提出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 规划到2022 年基本建成“全国领先、 世界前列” 的国际文化创意中心,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5000 亿元以上, 总产出2 万亿元左右; 构建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 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之江文化产业带。 以运河为轴线, 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依托文化遗产和旧厂房、 旧仓库等旧建筑, 融入创意元素, 打造沿运河文化创意产业走廊, 是杭州构建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重要支撑。
运河原本就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园区的策源地。 2002 年初, 美国DI设计库中国公司在拱墅区杭印路49 号杭州蓝孔雀化纤集团公司的旧厂房建立杭州最早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LOFT 49, 当时国内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萌芽状态。 后来依托工业遗存、 历史建筑等发展起来的唐尚433、 A8 艺术公社等又在运河边纷纷涌现。 近几年运河沿线的上城区、 下城区、 江干区、 西湖区、 余杭区建立了规模较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如南宋皇城小镇、 运河天地文化创意产业园、 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 中国互联网影视产业园、 中国(杭州) 电竞数娱小镇、 杭州运河广告产业园、 桥西历史街区、 丝联166、 创意良渚基地、 艺尚小镇等。 分布于运河两岸2 千米以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占杭州总量的1/3 以上。 主要集中于广告设计、 建筑设计、 工业设计、 休闲观光、 新传媒等产业, 形成一批低成本、 便利化、 全要素、 开放式的文化创意类“众创空间” “创新工场”。
杭州要引入国际性创意理念、 创意文化和创意人才, 致力于构建以可贸易创意服务为主导、 网络化市场为基础的国际创意经济贸易体系和世界创意城市, 全面提升产业能级。 在要素资源开发与整合方面, 一是在电子商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设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互联网、 物联网体系, 构建全国规模最大的创意大数据系统或“杭州创意云”。 集合全球创意资源, 推行“智慧设计” “智能设计”, 形成功能强大的集成创新思想库。 二是通过特殊的制度设计和地方政策构建国际性多元创意风险投资高地, 形成国际性风险投资密集区。 注重引进全国性投资主体和国外投资主体, 形成层次丰富、 要素多元、 结构合理、 制度健全、 政策优惠、 安全可控、 退出便利的投资保障体系。 在技术层次上兼顾高技术和中度适用技术两个层次, 在创业企业上兼顾大企业和中小企业。 三是缔造“创意人” 社会与推动创意阶层的崛起。建立国际性人才交流和培养机制, 构建开放性和多样性发展平台, 形成适宜于创意思想家(超级创意核心群体) 和创意实务家(创意专家) 生存的“创意人” 社会环境。 四是实现文化的创意性转换与构建具有国际包容性的创意文化生态。 建设创意文化, 弘扬创意精神, 将社会改造为具有国际文化观的创意社会。 突破以“模仿—赶超” 或“低创意—低利润” 为导向的发展思路, 根据“钻石模型” 原理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包容和吸收多元文化, 包容试错或失败。 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与新经济的创意性统合方面, 一是对“创意” 的理念和实践把握从创意产业部门转向新经济总体战略建构, 最大限度实现商品的可贸易化。 不将创意经济仅视为孤立的部门经济即文化创意产业, 而是看作整个新经济即新型工业化意义上的工业、 现代或后现代服务业、 生态农业或效益农业的母经济、核心经济。 “创意经济=创意产业+新经济”。 杭州市委、 市政府不简单提“文化创意产业” 概念, 而以“创意经济” 为纲领统领经济整体, 抑制或淘汰传统落后的经济成分, 全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注重创意向新经济的对接渗透应用与构建经济的整体性创意价值网。 创意经济具有广域网络关联性, 它从机理上将一切可能的生产部门看作社会生产的有机部分, 并在实践上将它们构建为有机价值网。 发展创意经济应当着眼于全社会产业网的一体化, 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规定为向新经济各领域渗透, 建立创意成果转化深度对接融合的合作互惠多赢机制, 进行全社会性的价值工程判断和管理。 尤应重视与以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综合性服务经济领域、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领域接轨。 三是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向分众化、 个性化、 柔性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促进创意价值增值和效益最大化。 以创意的高渗透性、 高带动性功能开展协同创新, 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 根据全社会广泛的个性化需求组织生产, 实现创意的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要全面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战略。 一是实施“创意服务优先” 发展战略,将创意服务及其可贸易化作为核心层面的经济支持政策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突破地域或国家边界融入国际市场。 服务经济及其可贸易化是现代经济或后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有赖于基于这一导向的财政、 税收或金融等方面的支持调整结构以实现国际化。 以“低税率、 宽税基” 为原则进行税收体制改革。 积极促进信息服务业、 动漫游戏业、 设计服务业、 现代传媒业、 教育培训业等的现代或后现代服务业化。 二是实施创意服务自由化政策, 打通国际性可贸易渠道, 建立国际化市场互入机制, 形成健全有序的创意服务贸易管理链, 按照国际惯例构建国际化的创意服务体系, 使文化创意产业无障碍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 在管理上需要整体协调。 要改变服务业多头管理、 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现状, 解决统计不规范、 行业标准不符合国际惯例、 行业垄断等方面的问题。三是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 发展特色或优势产业区,促进创意服务参与国际分工。 改变政策导向, 从注重发展创意货物产业及其贸易转向注重发展创意服务产业及其贸易。 选择战略行业与培育核心竞争力, 打造特色或优势产业区, 形成相关产业链和产品。 在发展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同时, 重点突破与发达国家的相关贸易。 与重点国家或重点城市建立相关渠道先行突破。 四是大力
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尤其是人力资本。 在国际合作的平台上打造产学研平台, 发展创意实验室, 形成学校、 企业和政府共同培育创意人才的机制。 美国的创新有两个轴心: 一个是以斯坦福大学和硅谷为核心的西部轴心, 信息产业在这里蓬勃兴起; 另一个是以坐落在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为核心的东部轴心, 这里聚集着大批高端的“奇才” “怪才”。 它们通过推行非营利的导师(Mentor) 制度和提倡“干中学” 造就了几代创新人才。 杭州的高等学校也有可能创建创新实验室。 打造类似于TED 大会的人才表现舞台, 发展类似于TED to China 媒体, 发掘创意人才,宣传创意理念。 美国私有非营利机构TED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 即技术、 娱乐、 设计的缩写) 以组织TED 大会著称, TED 大会的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 每年有许多顶尖的创意人在TED 大会展示自己的创意, 成为日后的杰出人才。 五是发展满足各种市场主体(包括投资主体和融资主体) 各阶段、 多层次需要的国际性多元资本市场体系与全面促进创意成果的市场化实现。 构建政府和社会两个投资主体, 近期继续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逐步转向充分市场化。 社会主体包括风险投资机构、 创意企业和风险投资人(天使投资主体), 风险投资机构、创意企业背后又有众多社会主体。 创意企业既是创业主体, 又可能是融资主体。 它们活动于正式和非正式市场。 通过两个市场建设构建具有独立存在性和竞争力的创意风险投资社会主体。 发展证券资本市场和非证券资本市场两个主要市场。 证券资本市场主要有主板市场、 创业板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 非证券资本市场即企业资产尚未实现单元化、 证券化的企业进行整体性产权交易的场所。 继续扩大政府风险投资基金规模, 增强担保力度, 加快金融工具创新步伐, 引入保险等各种可能的资金,充分利用浙江民间资金较多的特点大力开发天使投资。 为避免资本固化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实现“进入” 和“退出” 的良性循环。 退出方式主要有IPO、出售、 企业回购和因投资失败而进行的清算或冲销, 应强化这方面的制度和渠道建设。 六是发动创意启蒙运动与构建国际性创意场。 创意产业基地的构建取决于新创意文化生态的形成, 即文化资本的积累。 文化资本的积累必须由资本的持有者采取某种特殊的实践形式进行并具体化于自身才能实现。 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或建设世界创意城市事实上也是构建国际创意场的过程, 这个创意场是创意启蒙的温室。日本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 将知识创新的场所命名为“巴”, 它是知识分享、 知识创新和知识使用的“场”。 “巴” 既指物理的场所, 如办公室、 饭桌以及其他商务场所, 也指虚拟空间如网络, 还包括精神空间如经验、 观念和理想等。野中郁次郎指出, 与其说“巴” 是一个容纳知识和容纳有知识的人的物理空间, 不如说“巴” 本身就是知识, 知识创新的过程就是创造“巴” 的过程。
根据2019 年1 月16 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orld Tourism Cities Federation,WTCF) 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 (2019),2012 年以来, 旅游总收入排名前20 位的国家和地区(T20, Tourism 20) 的GDP 占全球的比例约80%, 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占比分别高于88%和78%。 其中美国、 中国、 德国、 日本、 英国旅游总收入一直占据前五位。 T20 可划分为三类, 即入境旅游驱动型(泰国)、 国际国内双驱动型(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双轮驱动, 如瑞士、 西班牙、 奥地利、 土耳其等) 和国内旅游驱动型(中国、 印度、 墨西哥、 巴西、 德国等, 人口大国尤为突出)。 日本、 美国等正在从国内驱动向双驱动转变。WTCF 《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 100 个样本城市中的79 个接待了入境旅游总人次的1/3 以上, 贡献了入境旅游总收入的1/5 以上。 而杭州的入境旅游人次仅为国内旅游人次的约1/40, 旅游业的国际化程度较低。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 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应当打造为世界级黄金旅游休闲产业带。 《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 (2019) 对在线旅行社(OTA)、主题公园和邮轮行业进行专门分析, 发现了一些新趋势。 OTA 行业日益集聚化、 智能化、 规范化。 头部效应显著, 巨头之间的“合纵连横” 成为常态, 并购加速提升行业的集中度。 向移动端转移, 向智能化转变, 规范化发展, 国际版图不断扩大。主题公园行业日益规模化、 科技化、 IP 化。 全球前十大主题公园集团的游客总量2017 年增幅达8.6%。 大运河杭州段可以规划建设世界互联网博物馆, 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型主题公园。 从地区分布来看, 北美和亚太地区仍是两大重地, 北美规模最大, 亚太增速最快。 亚太地区游客总量实现了5.5%的增长。 迪士尼各主题公园长期排在单体主题公园前十位, 主要得益于其集团化、 品牌化、 规模化、 科技化优势。邮轮行业集中度高、 客单高、 重心东移。 2010 ~2016 年亚太地区的占比由原来的1.2%提高到9.2%, 亚洲正成为邮轮业新的增长极。 报告还系统地梳理了全球旅游交通的格局, 发现5 种明显的趋势, 即自动驾驶、 ETC 应用、 电气化、 共享出行对旅游的影响越来越大, 旅游和交通的一体化程度在不断加深。 支付方式也在重塑旅游。 电子钱包打破信用卡的主导地位成为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信用卡和借记卡已经退居为第二大和第三大支付手段。 2018 年电子支付占总支付方式的36%, 信用卡和借记卡分别占23%和12%。 未来5 年电子支付将快速增长, 其比例将提高到总支付的47%以上。 旅游营销进一步情感化和个性化, 虚拟技术、 全产业链合作、 影视营销、 视频和内容营销、 竞争营销和体验营销等六大营销创新策略最受关注。 近几年以电子支付、 共享单车、 数字技术应用等为代表的杭州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将获得竞争优势。
一是启动中国大运河古镇申报《世界遗产名录》 工作。 大运河直接推动了中国古代市镇的兴起, 这些市镇是宋代以来中国城乡变迁的历史见证。 它们中不少后来发展为大小城市, 现存的古镇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市镇发展的标本, 是见证中国社会历史转型的重要资料, 可以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名录》,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大运河文化带。
二是编撰中国大运河(杭州) 全书。 除已策划的项目外增加如下项目: 《中国大运河(杭州) 大典》 《中外运河文化比较研究》 《中国大运河(杭州) 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杭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杭州) 历史人物》《中国大运河(杭州) 社会形态》 《中国大运河(杭州) 生态文化》 《中国大运河(杭州) 科技文化》 《中国大运河(杭州) 城镇文化》 《中国大运河(杭州) 商业文化》 《中国大运河(杭州) 风俗文化》 《中国大运河(杭州) 建筑文化》 《中国大运河(杭州) 水利文化》 《中国大运河(杭州) 交通文化》。 通过学术研究深化理性认识, 提出新的保护和发展理念。
三是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对外交流。 杭州歌剧舞剧院创作的世界文化遗产传播剧《遇见大运河》 在国内外多个城市巡演, 有效宣传了中国大运河文化。应当组织更多的文艺传播, 如与旅游相结合翻译出版中国大运河文化著作, 推广文学(网络文学)、 影视、 动漫和演艺等各种作品, 开发具有国际市场的旅游纪念品。
四是改建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改建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博物院, 形成集文物展示、 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 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对外展示功能最强的窗口。
五是建设中国大运河数字博物馆。 建立内涵丰富向全球开放的中国大运河数字博物馆, 集信息传播、 科学研究、 业务咨询和人才交流等功能于一体。
六是设立中国大运河文化保护研究基金。 组织国内外科研力量开展多学科研究,长期持续深入地研究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文化、 生态文化、 生态保护技术以及保护管理模式等。
七是突出“一带一路” 交会点的区位设立“大运河论坛”。 组织广泛的国际文化交流, 宣传运河历史文化价值, 开展运河保护与建设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