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新
(北京市密云区融媒体中心,北京 101500)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得到改善,人们也在努力地追求丰富的精神文化,这样就使得娱乐性的大众文化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由于新闻专题类节目本身的关注度偏低,所以,也会影响其对应的传播。为了能够提升其收视率,能够满足新闻节目对公众影响力的全面提高,新闻工作人员就需要做好积极创新,能够合理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满足大众的现实需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当前新闻专题类节目来说,如何将节目的内容更好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就成为新闻从业者重点研究的方向。对于新闻的传播与制作而言,新闻专题类节目的讲故事也属于一种创新。传统的新闻栏目在讲述新闻的时候,基本上都会选择三角型的结构来讲解新闻内容,也就是将新闻的重点放置在开头来进行概括讲述,然后在后续的部分则是介绍新闻的内涵主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就会让新闻节目的编辑与传统模式刚好相反,这样就将原本传统枯燥的倒三角制作模式改变,通过故事性的模式,就可以呈现出新闻事实,最终运用各种新闻技巧。
作为电视新闻编采人员,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够在展开新闻专题节目故事情节中,合理地应用叙事技巧,提升观众的好奇心,从而引导观众主动的参与探讨中去,这样就可以满足新闻传播的高效性要求。
又如,在《今日密云》这一档栏目中,主要是针对密云的一系列事件进行报道。其中有一则关于“张博研卖房救母彰显人间大爱”的作品,为了能够提升故事表现力,就需要注重叙事的技巧,如,张博研说的:“当时我的心情也很纠结,因为别看巴南台是区级台,但是它已经是市级台水平了,而且当时台领导又给了我特别高的肯定,我想如果我留下的话肯定前景特别好。如果回到密云的话,一切又要从零开始。但是面对妈妈的病情,我觉得不能再拖了,我得回去照顾他”这样的话语,是很直接的,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没有夸大其词,真实地呈现出来,就可以凭借直接的叙事,从而将故事表现力提上去。
好的故事,就是需要让观众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能够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之中讲好故事,并且要懂得坚持以人为本,能够基于群众的实际需求,尊重新闻的事实,通过真情实感,这样才可以提高其有用性,增加其说服力,并且还应该懂得与人们的生活相互结合起来,这样就一定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满足引导和教化的功能,真正满足讲好故事的这一个目标。
细节,是对故事人物展现的主要情节,也是故事发展推动的纽带。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通过故事情节就可以对电视新闻真相加以揭示,能够满足其视觉冲击力的提升。在细微之处,也能够将电视新闻专题的节目情节展现出来,揭示其新闻的本质,为观众形成相对清晰的认知。
如针对《教育专线》这一档节目,在开播5年以来,其首先是定位在教育一类的节目上,其内容本身带有教育的意义,主要是利用跟踪采访,凸显专题的制作,从而提高其可看性、教育性以及实用性。在制作“爱在山村”这一期节目中,在制作特色校园太师屯镇中心小学这期节目的时候,通过讲述曾经三次被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优秀教师刁荣春的故事,三十年扎根山区学校校长蔡瑞山的故事,体现出山区小学教育幼稚均衡发展的现状。从故事的基本入手,挖掘三次等关键词的细节,这样也有利于表现力的提升。
又如,《事事关心》栏目,其中有一期节目是“生长在密云水库边”,天池碧水间,密云水库这块国之瑰宝却饱含着60年前20多万修建者们的心血和汗水。今年81岁的陈国启老人,是密云区不老屯镇燕落村的村民,也是密云水库的修建者,60年前,21岁的他作为村里的壮劳力,有幸参与了密云水库的修建工作。现在,尽管时光飞逝,六十一甲子,但面对浩瀚壮阔的密云水库,陈国启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通过陈国启老人与密云水库的变化的分析,以小见大,通过陈国启老人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家爱护密云水库,饮水思源的见证。
总而言之,为了满足新闻节目收视率的提高,就可以利用新闻讲故事的模式来加以应用。在新闻节目之中讲好故事,有利于新闻市场的有效拓宽,能够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从而为提高人生感悟、提升社会认知贡献力量。在新闻讲故事中,还应该将新闻事件的重点凸显出来,能够规避讲解形式和内容的偏颇,这样就可以强调新闻故事讲解过程中对于问题的探究以及对于新闻讲故事方法的有效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