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迪
校园文化是自学校创办以来校园精神内涵的积淀,作为学校教育的隐性资源,其中蕴含了深邃的价值期许,具有强有力的渗透性、暗示性和引导性教育功能,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高校应重视并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以此作为自身的一项迫切任务,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校园文化”这一概念首先起源于西方,是美国学者华勒在1932年发表的《教育社会学》中提出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的理念传入我国,自此开始流行起来[2]。对校园文化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说,校园文化主要指校园内举办的各种人文类、艺术类、体育类课外素质活动,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要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进而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广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是以校园这种特殊的环境为载体,是广大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一种理想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文化,体现的是学校独有的文化艺术和人文精神[1]。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在一定时期用一定的政治观点、价值标准、道德规范等对受教育者施加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促使他们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受教育者不仅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也要接受道德、法制、理想信念、民族团结和国防教育等。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包括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法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根本目的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从而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一定的载体来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这种载体具有承载和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含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它的发展方向必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导,以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活动为载体,其根本目的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样的。校园文化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也是一种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4]。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主导着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必然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然就少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校园文化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将先进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精神内涵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校园文化建设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理论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善于把握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体现与时俱进。校园文化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如:广泛性、多样性、开放性等,它是实现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校园文化具有渗透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无时无刻不发生在大学生周围,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了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校园文化具有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在长期的办学实践活动和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凝聚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理念、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校歌、校训、校风等校园精神文化给每位师生员工传递的是一种优质的价值信息,起到心理上的暗示作用,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规范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3.校园文化具有培育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主体是青年大学生,把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作为教育载体,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实践证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替代的实践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从2018年4月到6月,对贵阳市花溪大学城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性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各个校区的校园文化活动、文化学术氛围、标志性景观、休闲娱乐设施、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问卷发放范围是花溪大学城的4所高校: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可以基本上反映出现阶段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
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问卷的发放通过直接到教室或学生公寓,现场指导被调查人填写并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600份,收回1,600份,其有效问卷是1,588份,占总发放数的99.3%。(数据来源于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俱乐部)。回收的调查问卷采用人工统计的方法,对回收数据进行整合分析。
本次调查方式采取的是随机对上述4所校区的大学生发放问卷,针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高校校园文化存在有几方面的问题。
(一)普遍都只注重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形象,是校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但是,当前有很多高校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用于物质文化的建设,如:修筑楼房、购买设备、新建广场、植树栽花等,对这些外在环境的建设,普遍比较看重;而对那些隐性的、潜在的制度和精神文化建设反而积极性不高。
(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认识不全面。目前,不少高校没有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结合起来,而只把它当成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或者是等同于课外文化活动的开展,或是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近年来,大学生功利意识突出和娱乐化倾向明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部分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的业余文化活动,时常举办各种类型的歌唱比赛、选美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越来越突出,反而是能够真正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陶冶情操的文化活动却凤毛麟角。目前,大学这种过分娱乐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意无意间纵容了青年学生一味追求享乐的思想或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事实证明,思想政治的教育缺少了实践的作用,根本不可能有效、科学、系统地培养学生,而校园文化的建设正好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一)整体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的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文化作保证,同样的,在物质文化的建设中也要体现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涵。,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全校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全员的参与。只有全员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才能在教学、管理、学习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促进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流思想引导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校园文化的建设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以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四)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第一,要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有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二,要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思想的渗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先进的优秀的文化。第三,也要让大学生睁眼看世界、了解西方文化、了解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拓宽视野。第四,要依法治网,完善网络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和法制教育,尽可能地遏制因各种负面事件和消极现象带来的影响。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作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引导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教育载体。为了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大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体会快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