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媒介维度下的《流浪地球》

2019-03-20 12:42:33李小晨
传媒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流浪空间站

李小晨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一、引言

当我们还可以从地上捡拾起一片被风吹落的花瓣,樱花树下最别致的一抹氤氲与淡然,问青年人,这是什么,你会收到的答案可能就是,樱花树下再普通不过的一片花瓣罢了;问小朋友,这是什么,他们会说,是春天。当我们有一天再也无法拥有泥土和阳光,那么空间站封存的,便成为人类依托媒介而寄寓的最大希望。面对迟暮江山的夕阳落日,你所体会到的,可能是伴着炊烟香气的一宛天色的困倦,而在李清照的眼中却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物是人非的慨叹。掉落的花瓣,风吹麦浪,舴艋小舟,余晖夕阳……这些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景观、事物,与景象,其实是媒介。

二、概念引入

如果说樱花树上掉落的花瓣传递着春天的讯息,“一叶知秋”这个通俗易懂的成语便显得意蕴非凡,也似乎是把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道理与规律讲述得更具哲学性思维。当人类由樱花树花瓣的掉落,接收了春天到来的信息,作为媒介的樱花瓣,其实在不经意间,充当了信息交互的载体。

信息的交互离不开媒介,而媒介的最终服务对象,狭义上讲,也就是信息交互的接受者。他们创造媒介,利用媒介,同时更新媒介,促使其一代又一代更迭交错,不断创新,也终是为了一个统一的共同目标:推进信息交互的全球化性征更广泛地融入人类生活,更好地为信息交互的接受者——人类服务。

三、媒介功能

(一)人类自我认知

依照樱花瓣原理,从传媒角度看一切事物,都可以为之所应用,而媒介的这种服务功能,其实换个角度来说,也是人类自我认知的各方面功能的再延续。以呢子大衣为例,如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遵循的自然规律,那么“天冷加衣”追溯到原始时期的狩猎与缝纫技术,可以说是人们最早观天象而易器之的表现了。而大衣又是什么,是媒介,同时,还是人类认知功能的物理延续。穿大衣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抵御严寒,因此“大衣”这种媒介便是人类皮肤的延伸。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大衣”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御寒工具而存在,人类的审美意识逐渐提升,色彩搭配,款式设计,潮流趋势都可以成为一件大衣所考量的范畴。而从大衣到宇航服的改观,从口罩到头盔的变化,从雪地铲车到外接空间站的改造,流浪地球所蕴含的,不只是科学技术所带给人们的实际救援的现实意义,更反映了这种交互媒介在几万年,几亿年后的更迭换新。

(二)交互共同体

熟悉的家园,北京、上海、济南、杭州……一个个地标在电影里出现,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那极寒天气里,我们已经找不到丝毫的温暖。地球在流浪的旅途中,把一个个地球人送给了灾难,仅存的转移到地下空间,再也无法享受蓝天与空气,再也无法感受四季的美好。空间站留有上千株珍稀植物种子,为了终有一日在另一星球可以再次见证樱花的盛开。整个地球都是命运共同体,想尽千方百计,让地球可以安全地去流浪。赖以生存的地球,成为人类命运的一叶扁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卫星电视、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视觉影像逐渐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影片中,空间站作为一种基于科技的物理载体,从传媒角度看也是一种信息与交互载体。当主人公刘培强从炸毁空间站或是引爆地球之间犹豫时,便充分体现了空间站作为交互媒介的重要地位。信息的承载,文明的传播,技术的支持,以及几千年来积攒的文明沉淀,机翼作为鸟类翅膀的延伸,更是人类文明跨越另一时空维度的载体。

四、交互媒介全球化

交互媒介所呈现的全球化,也通过影片中地球村各个地带的互联互通与任务的平衡分配来实现。各个国家代表员与工程队相继接到任务,在各自执行的一片领域各司其职,展现的就是交互媒介所具备的独立性特征。而当这个地球上仅存的火石燃烧殆尽,韩子昂所在的救援队在全球范围内发号施令请求救援,也是现代乃至未来高级媒介互融性的体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联合国在瑞典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向全人类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球化是当今社会的特征,环境问题显然已成为多国发展背后的困境。直到今天,环境保护的话题仍经久不衰。从理论到实践,从口号到行动,这是几十年的长期进程。就在2019年新年伊始的2月,美国航天局(NASA)发布信息表示,世界在过去的20年里变得越来越绿,而且面积相当于多出一个亚马逊雨林。长期以来,中国和印度的绿化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受西方发达国家诟病,而近期的“卫星资料显示,正是中国和印度的行动主导了地球变绿”。“叙事建构论认为,身份认同实际上是一种叙事身份的获得。”因此在全球问题的指引下,媒介以其最传统的方式,行使着着新闻传播的作用,广而告之的提高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电影、海报、新闻、图表、大数据……无一不暗藏着媒介间的交互与联系。

影片中,虽然大量篇幅描绘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救援队在面对人类历史重要时刻的勇担重任,勇于牺牲的精神,但《流浪地球》并没有刻意凸显一个国家,而是把人类家园当作命运的整体;各个国家积极配合的特点展现了很多,同时也在每个国家各具特色的国情与性格上做了细致刻画,比如日本代表队得知前路灰暗后的绝望自尽,欧洲代表队在宗教信仰影响下的祈祷上帝,都是通过现代媒介所传递出的信息,也再一次利用影视媒介将这种信息传递出去,同时,也在通俗易懂的情形设置下增加了不少喜剧笑点,很成功地提高了观众的个人偏爱诉求。影片也没有刻意表现哪个人的英雄色彩,而更多是团队成员的格局意识和无私奉献。作为高级驾驶员的韩子昂(吴孟达饰)被征召进N171-11救援小分队,参与运输火石的紧急任务。当队伍驶入上海市区范围时,他看到海水冰冻如世界末日的场景,没有往日景象,没有一点生气,甚至没有一个活人,直到最终再次接替了导航员任务,因此大众对他和父亲二人的光环英雄角色有着很大争议。但并非单独刻画他的英雄角色,而是以一种代表身份,传达出了全人类的心声:“那时候还没有人关心太阳,大家都只关心一种叫‘钱’的东西”。自此,韩子昂就成为了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至少对于现在而言,他的台词最具有普适的人生意义。

在很多西方媒体和观众看来,《流浪地球》呈现出了与“西方不一样的价值观与想象力”。或许,带着地球流浪是中国人的“神想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农耕文明”的印记,但却又超越了农耕文明的思维。事实上,《流浪地球》不仅有与西方不一样的价值观和想象力,也有差异化的审美追求与审美表达,包括大量的中国红,以及中国人独有的生活场景和状态,比如“工装”等等,而这些传达出来的,恰恰是不同媒介在不同社会形态与价值体系中的体现。从生活场景到服装用具,再上升到思想观念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碰撞,没有基于科学技术的新型媒介载体的运送,是无法完成人类历史再一次文明传递与培育的。

社会运行轨迹越趋近于开放和互联,媒介间的依赖性便会随之加剧。当被人工智能充斥的虚拟现实化系列研发应运而生,媒介便由一种物质载体,有形或无形,渐渐地向链条式方向发展延伸。仿佛我们透过VR的视网膜看自然社会,已经不再是镜片前虚拟世界所上演的影片,而更像是媒介在科学技术与人类智慧结晶下所形成的,人类新型瞳孔下的靓丽风景,地球不再流浪,而是以另一种方式,重塑交互时代。

五、结语

这是一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交互媒介的全球化,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与各文化间的交融合作。在探寻影视文化交融方面收获颇深,对传播交互过程的理解还有些许不足。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流浪空间站
天壤之别的空间站内行走和太空行走
军事文摘(2024年6期)2024-02-29 10:00:22
空间站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军事文摘(2022年18期)2022-10-14 01:34:16
流浪
黄河之声(2020年11期)2020-07-16 13:27:10
流浪的歌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44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综艺报(2018年21期)2018-11-13 05:34:48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环球时报(2018-11-02)2018-11-02 04:28:46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科技视界(2018年28期)2018-01-16 12:34:48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综艺报(2018年1期)2018-01-12 21:42:38
流浪猫鲍勃
新少年(2017年6期)2017-06-16 0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