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后界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作为互联网时代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现代大学生们自奉为网络原居民,“无网不在” “无网不欢” “无网不活”[1],他们握着鼠标长大,高度依赖网络,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各类网络热点信息能够迅速抓住大学生的眼球,大学生也愿意通过互联网表达参与讨论与分析,对网络舆论的形成与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手作用。然而,网络具有不完全准确和透明的特征,某些热点事件会诱发大学生积极关注讨论,集聚大学生情绪,困扰高校秩序。因此,互联网视角下有效把握大学生情绪的网络表达并进行相应的风险规避有着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从网络表达的角度出发,其情绪倾向包括网络语言、互动行为以及对热点事件的筛选行为等,如表1所示。
表1 网络表达的情绪倾向类目表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网络集群行为是虚拟网络空间中的自发的、相对无组织的集聚行为,并有可能向现实集群行为转化。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往往有共同的关注点、共同的行动,是自发地在网络空间中积累舆论的群体性举动,呈现出以下特征: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大学生情绪的网络集群往往是由某一社会热点触发,但是他们的网络参与,不同于一般性的沟通与交流,其话语表达、情绪宣泄都是内心情感、诉求的强化实现,是非理性集聚,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互联网中的一个事件、一个热点,很多时候不是事先计划好,而是偶然发生的,大学生情绪表达的网络行为,也往往缺乏目标和方向,没有有序组织和统一行动。
受到互联网全覆盖的影响,大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广泛深度地参与网上热点事件的讨论,同时网络匿名的保护也使得各种观点得以大范围传达。然而大学生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待形成,在情绪表达上动机相对简单,因此更容易在从众模仿心理的作用下,集聚情绪表达,助推大量网络热点升温,使网络热点演变为网络事件并汇聚形成网络舆论。
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时刻离不开网络,他们通过网络关心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大学生一般都是自发参与网络发表观点和宣泄情绪,容易让大学生感情用事,缺乏约束力,其情绪的网络集群就很容易呈现非理性。但由于网络更新速度之快,使得大学生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转移到其他焦点上,加之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群体,可以通过高校有干预和控制,及时掌控能使大学生情绪表达的局势,在管理上呈现出可控性。
大学生是网络情绪的最大创造者,但也是群体情绪的最易受影响者,当大学生情绪遭受群体感染或者裹挟时,这些情绪往往会被无限放大,理性诉求会不自觉地被感性情绪逐渐掩盖甚至取代[3]。特别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社交平台成为大学生们信息联通的重要渠道,更是情绪放大扩散的载体,导致大学生情绪的网络集群存在一定的风险。
互联网背景下,每个参与者都是一个源头,导致无中心、无主导,不论是前期还是后续,都存在不能预判、较难控制的情况。大学生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容易掺杂着自己的主观情绪,而且相比较于正面或中性情绪,非理性的情绪表达或是负面情绪更容易集聚,并在群体中蔓延与集聚。在这样情绪表达的网络集群行为下,信息资源会失去原来的面目,导致事件真实性的失效,间接地加剧社会负面效应,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大学生处于情感丰富期、个体发展的上升期、人生冲击的多发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稳定,在一些复杂的网络事件中,特别容易受其他社会思潮及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价值判断也在网络传播中不断变动,不断建构。加之大学生的学习环境、知识结构体系相似,对社会关注的事件和热点也很接近,使得大学生情绪表达很容易被群体化、同质化,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放弃自己的社会道德准则,放松自我约束,在网络情绪互动的过程中,出现了偏离社会道德原则的行为。
在现实社会中,情绪的集聚容易伴随大量暴力行动的“泄愤”事件,进而酿成风险。网络社会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风险[4]。大学生是一个很易被群体情绪所影响的群体,且在情绪表达集聚的过程中非理性成分就会占主导地位。非理性情绪的宣泄造成对一些问题的态度和行为出现较大偏差,让网络舆论呈现几乎一边倒的态势,使得正常的网络参与不自觉地偏离轨道,加剧了事态的演进升级,触发潜在的暴力行动发生,出现“网络暴力”现象。
如何规避大学生情绪表达的网络集群存在的风险,是使大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社会更加稳定和谐的重要考量。
大学生情绪表达的网络集群行为,给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解大学生的情绪,一是离不开对大学生外在舆情的关注,构建完善、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控、引导和联动应急机制,消除大学生网络生活和社交方式突破性变革所带来的网络舆情隐患;二是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该紧抓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避免大而全的建设取向,选择要符合大学生实际需求的教育内容,兼顾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理念与效果[5]。
大学生情绪表达的风险规避,要结合其群体特征与情绪表达的特点,发挥好网络榜样的示范作用,培养大学生从内心层面对榜样的认可度,使网络榜样对价值观具有正面导向作用,传递正能量。面对大学生情绪表达的网络集聚,榜样要发挥好自身作用,以正确的价值观去沟通和引导情绪不稳定的大学生,安排个性化引导方式,及时解决网络舆论普遍反映的问题,化解大学生情绪,于无形中规避大学生情绪表达的网络集群可能带来的风险。
大学生具有易激发、易激动的心理特征和多思辨、多质疑、好表达的行为特征,了解大学生情绪表达背后的大学生所思、所想与所求,搭建符合大学生特质的网络平台,能够让大学生以自己的语言、符号、表情予以表达与传播,突出形式上的接近性与内容上的包容性,同时又能将情绪风险缩小在可管可控的范围内,构建和谐、积极的网络文化。
大学生情绪的表达与集聚是网络舆情中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引导大学生情绪积极、正面表达是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对高校而言,也是加强其处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