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以《经典咏流传》为例

2019-03-20 12:42:33房少强
传媒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流传电视节目

房少强

(南宁电视台,广西 南宁 530022)

一、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经典咏流传》等一批传统文化类栏目广受观众认可,正是电视节目创新与广大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渴望相互作用的结果[2]。

二、电视节目传播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增进民族情感,提高文化软实力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华民族文化是由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形成的,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智慧的结晶[1]。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提升全国人民的情感,通过电视节目来展示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文化融入情怀之中,增进各个民族情感,提升人民的精神世界[3]。

(二)传递中国声音,促进文化融合

现阶段许多的电视节目重新回归经典,关注诗词歌赋、国学经典等传统文化,不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还注重充分彰显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意在重新吸引关注的眼球,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进行体会领悟和深入研究。一方面,电视节目通过将中国声音传递给全国、全世界的观众,促进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经典咏流传》就成为中国原创节目模式作为代表在戛纳电视节上亮相,展示中华文化蓬勃生机;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吸引关注,促进文化融合,不同民族、地区的观众因为《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在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文化碰撞,从而促进文化的融合,节目传唱的经典歌曲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向校园推广,一些地区举办“经典”主题文化节,在线下实现了电视节目带动全民互动。

三、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的效果

结合当前电视节目传播传统文化的实践,笔者以《经典咏流传》为例,分析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

(一)融合传播效果显著

《经典咏流传》节目通过将传统诗词与现代音乐有机融合,用观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激活经典诗词文化,通过创新视听手段,让传统文化焕发活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众之间的近距离接触。2018年2月,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打造“和诗以歌”原创模式,引发广泛关注,播出一周时全国网平均收视率达1.33%,创文化类节目新高,节目共创造35篇阅读量突破10万的微信文章,其中《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之间,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阅读量超过300万次,并被广泛转发,全网总阅读量超过3000万次;短视频《苔》全网播放量突破4000万次,成为春节期间最热门歌曲。2018年6月15日,《经典咏流传第一季》获得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综艺单元最佳季播电视节目奖。

(二)经典传唱效应明显

《经典咏流传》以明星或普通人作为经典传唱人,选择观众耳熟能详的诗词,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将经典诗词以传唱的形式带给观众不同的视听感受,观众们在歌曲创作、演绎的过程中领略诗词言语、意境之美。节目在策划导演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借助明星效应扩大传播的范围和力度。因此,《经典咏流传》在选择传唱人时,有造诣颇深的艺术名家,也包括文艺界的后起之秀,还有社会各界的人参与节目,进行传唱。节目利用明星本身的效应来呼吁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现场点评的专家把诗词和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起来,为观众讲解诗词创作的背景,深化传唱的意义,烘托现场浓厚的文化氛围,让观众潜移默化中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

(三)观众情感共鸣强烈

《经典咏流传》节目的基本流程是:传唱人演唱歌曲、讲述传唱歌曲创作的背景及对当前社会的意义、嘉宾解读经典诗词的人文背景,最后鉴赏团成员负责歌曲点评,带领观众共同品鉴歌词文化内涵。节目所选择的诗词是具有代表性、意境深远的,观众可以从诗词本身出发,深入体会生活的诗意。例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禁让观众心怀期望,由内而外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虽然每位观众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但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都能有所触动,引发情感共鸣[1]。

四、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的对策与建议

笔者结合自身在地方电视台,从事电视节目编导一线工作的从业经历和实战经验,结合上述分析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注重传统文化传播的模式创新

电视媒体当之无愧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实现了电视与观众的双向互动,《经典咏流传》节目将传统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创新结合,注重诗词文化意境体会和节目形式简单易懂,将经典与流行融合起来,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是电视节目创新传播方式的成功代表。《经典咏流传》节目在价值引领和内容拓展等方面的创新,让观众对传统文化也进行重新审视和欣赏,通过听音乐、赏诗词、析文字,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获得专家学者称赞节目为树立文化自信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坚持抓准电视节目的内在价值

《经典咏流传》认真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以节目时代化表达为基础,深度挖掘诗词内涵和意境,实现了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的效果,从而带领观众追溯现代文明的本源,共同树立文化自信。观众留言认为,节目读诗成曲、传唱经典,让古典诗词闪耀光芒,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释放出其潜在影响力。抓准电视节目的内在价值,不能只迎合受众、片面追求娱乐性,需要将传统文化和娱乐精神相融合,才能提升观众参与度,使观众更乐于接受传统文化[1]。电视媒体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和信息资源,增强传统文化节目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提升节目的文化品质,形成电视媒体品牌特色,提高文化类节目的整体质量。

(三)发挥跨媒介传播的辅助作用

《经典咏流传》节目着力融合传播,依托央视新闻新媒体、央视网以及微博、微信等台内外平台设计内容产品,实现央视首发带动全网跟进的良好传播效果。首先是强化融合,精心打造人工智能互动产品“读诗成曲”,以二维码形式嵌入电视节目,用户朗读输入诗词,通过人工智能匹配将语音转化成相应歌曲。其次是巧用媒体融合效应,跨媒介实现“电视大屏+新媒体端H5页面、微信文章、短视频、音频”的传播模式,并结合摇电视、二维码等方式联通电视和手机之间“大小屏”,推出“经典咏流传,诗词知我心”融媒体产品。再次是提炼精华,精准投放微博短视频,《长歌行》单条视频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乡愁》《山高路远》《声律启蒙》总播放量逾1500万次。最后是突出引领,策划“两个美国小姑娘把中文韵律之美唱给你听” “《长歌行》单曲循环,开年最燃励志歌曲产生了”等热点话题,央视全媒体矩阵首发后,引发《人民日报》、腾讯视频、头条新闻、思想聚焦等百余个主流媒体、自媒体转载扩散。

五、结语

《经典咏流传》这个电视节目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节目代表,在全媒体背景下,不仅向数亿观众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走出一条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的道路。电视节目对于传统文化传播而已,是当之无愧的传播主力军,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创新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意在抛砖引玉,推动广大电视媒体通过打造优秀的电视节目,在节目制作、节目宣传和推广等方面不断向国际先进视听理念、传媒技术手段迈进,为传播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经典咏流传流传电视节目
经典“咏”流传
幼儿园(2021年9期)2021-08-23 01:08:16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少先队活动(2020年6期)2020-07-27 01:35:10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中华诗词(2019年6期)2019-11-25 01:45:58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经典咏流传》: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经典咏流传》:歌以咏志,乐以抒怀
《经典咏流传》
综艺报(2018年5期)2018-03-19 20:48:23
传承诗词之美 《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
综艺报(2018年2期)2018-01-26 16:11:12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