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宁 湖南理工学院
在当前我国民众新闻需求逐渐多样化下,其对于新闻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受到各种新兴媒体技术的影响,使得新闻传播与生产模式发生极大变化。为此地方高校需要坚持以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理论指导,大力开展新闻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从而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下达到提升新闻实务课程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新闻工作实践当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其作为马克思以及恩格斯对于新闻现象、新闻传播活动的总体看法,要求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积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坚持新闻工作为全体人民以及社会主义服务,通过充分尊重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在保障新闻内容价值性、真实性的基础上,要求在政治家办报的过程中坚持以党性原则为核心。从而可以将党的先进思想理论、方针政策以及各种纲领路线及时传达给广大民众,使其能够有效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自觉接受党的正确领导,进而可以更好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当中,促进国家和社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地方高校新闻实务课程同样需要高度重视真实性、公众性以及话语权原则,尊重学生多样化的新闻学习需求,在积极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新兴媒介下,严格遵守客观新闻传播规律,以便能够真实、准确地完成新闻生产与传播工作。
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下,各地方高校在开展新闻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充分立足具体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对学校现有各项优势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在主动了解广大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下,积极将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并有意识地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精心搜集整理更多教学资源,以便有效丰富高校新闻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为高校新闻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1]。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需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利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先进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大量真实的新闻事实以及新闻生产传播案例,在鼓励学生主动结合自身实际畅谈自己对于新闻实务课程的看法与建议下,适当调整纯理论内容在新闻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占比。在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兴趣爱好与学习需要采集大量真实新闻信息及其他相关教学资源下,以此有效丰富新闻实务课程教学内容。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地方高校新闻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时,还需要坚持贯彻落实这一新闻观中的话语权原则。新时期下,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渠道自由接收各种新闻信息,并主动参与到新闻生产与传播中。因此在新闻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也需要有意识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大力创新[2]。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立足学生实际,在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新闻实务研究课题,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利用微博、微信、手机新闻客户端等多种方式根据自身所选课题采编相应的新闻信息,并严格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对其进行合理处理、编辑策划,使得分散的新闻信息能够被整合处理成优秀的新闻产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利用包括小组合作探究等在内的多种方法展开自主探究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新闻实务课程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使其可以在深入参与到新闻实务课程教学当中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新闻素养,以便有效达到提升新闻实务课程教学成效的目的。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公众性原则的指导下,地方高校在对新闻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学评价进行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在帮助学生明确新闻实务本质之余,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教学评价。具体来说,教师在对学生新闻实务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在新闻生产、报道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党性,能够主动了解党与人民在新闻传播中的实际要求。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媒介途径传播真实、有价值的新闻内容,进而可以为公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此外,教师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点评,互相学习各自在新闻生产与传播中的优势优点,从而可以结合教师的专业指导与点评,有效明确自身在新闻实务课程学习中的不足,以便可以在日后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3]。学生在全身心投入到新闻实务课程学习下,能够更好地明确新闻生产传播需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地方高校在深化高校新闻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深入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立足学生实际并与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在主动创新自身教学观念,探索更多先进教学方式与手段下,使得新闻实务课程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与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相满足,进而使得学生可以在高校新闻实务课程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与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有效优化自身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