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危机
——以《十三邀》为例

2019-03-20 10:30武文一
传媒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许知远类节目主持人

武文一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北京 100024)

一、引言

2007年5月22日,随着中国门户网站第一档深度访谈节目《凤凰网·非常道》开播,十年来,网络新媒体平台日渐成熟,节目内容日益丰富,出现了一系列的网络自制访谈类节目,节目更加个性化,加入许多创新元素,随之网络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相伴而生,他们中有些人曾经是记者、作家或是电视主持人,例如《一千零一夜》的梁文道、《局部》的陈丹青,《易时间》的易立竞、《十三邀》的许知远等等。他们的主持风格也与我们在传统媒体上看过的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有很大不同,每个人在节目中都带着自己的特点、观点。“偏见”是《十三邀》节目的关键词,主持人许知远也在节目中经常提及带着偏见看世界。而主持人的这种主观看法是否能代替大众,满足大众的观看需求值得探讨;同时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极致个性化会给访谈嘉宾以及受众不适,受众的期待与主持人表达内容上有时会出现错位,造成传授失衡,传而不达的传播困境,主持人在话语选择上如何更好地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给大众精神愉悦很关键。受众的文化素质、内涵修养参差不齐,如果主持人太过于关注自身的观点表达,节目便失去了社会人文精神的传播意义。

以往我们在探讨新媒体网络访谈类节目,更多会提及节目以及主持人的创新路径,而在新媒体日趋发展成熟的今天,本文旨在探讨主持人“个性化”的危机,我们鼓励个性,但是“个性”并不是忽视受众需求的“自我”,为了更好地满足大众观看需求,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主持人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更要把握好表达自我的分寸。

2016年,腾讯新闻与单向空间合作在腾讯视频推出了一档网络访谈类节目《十三邀》,主持人许知远是一位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从1998年起便开始为多家报刊撰稿、担任主编,文风犀利。读过许知远文章的朋友,会发现他的书中经常提及众多西方著名知识分子的名字。每一期节目都会邀请当今文化圈、娱乐圈、商界的嘉宾,许知远与嘉宾进行面对面对话,对比以往传统访谈节目的“讲故事”“打感情牌”,《十三邀》把十三位嘉宾看作为“社会切片”,用新的视角去触碰社会,主持人许知远始终带着好奇心、自己的偏见与嘉宾对话,这吻合了《十三邀》节目定位的关键词“偏见”,节目一开始便指出“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方式。”的确,节目在定位、主持人、嘉宾选择视频包装上都有许多创新之处,这是网络访谈类节目的进步。

二、网络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出现危机

《十三邀》第一季的点击量达到了2.4亿,豆瓣评分8.2分[1],这对于一档网络访谈类节目来说很不错,但是随着第二季、第三季的播出,据卡思数据显示,目前大众对节目评价大多是中立态度[2]。同时,有许多观众对于主持人许知远在节目中的表现不是很看好,主持人许知远在节目中经常提及带着偏见看世界。

主持人的这种主观看法是否能代替大众,满足大众的观看需求;同时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极致个性化会给访谈嘉宾以及受众不适,受众的期待与主持人表达内容上有时会出现错位,造成传授失衡,传而不达的传播困境,在话语选择上,主持人如何更好地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给大众精神愉悦值得思考。受众的文化素质、内涵修养参差不齐,如果主持人太过于关注自身的观点表达,节目便失去了社会人文精神的传播意义。

三、主持人极力追求“个性化”面临的挑战

(一)主持人与嘉宾、受众之间存在知识沟

《十三邀》节目将自己打造为高端的精英文化节目形象,成为高知群体、精英分子青睐的节目。主持人许知远在与嘉宾的对话中,经常会提及一些名人大家及作品,但是大多数观众对此都很陌生,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在话语选择时要考虑嘉宾的感受,以及受众的接受程度。[3]

在第二季采访李诞的一期节目中,主持人许知远提到自己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他说“你知道我当时读《以赛亚柏林传记》时,两个小孩听着莫扎特的音乐……”很明显,从嘉宾李诞的表情就可以知道,他并不知道这本书。从嘉宾角度来说,谈话氛围受到影响,也会让嘉宾心里产生不适;从受众角度看,李诞是一个娱乐综艺感极强的一位嘉宾,两人很轻松地谈论一件事时,主持人突然提及一个我们不了解,甚至都没有听过的书或者人物时,会让受众听不下去、看不下去。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起到引导、互动的作用,而不是节目的主体,主持人太过于展示自我会让受众无法接受,甚至让受众对主持人产生反感。

《十三邀》属于一个分众化节目,受众人群主要针对精英人群[4],但是网络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越来越多样化,精英与普通大众对节目的心理期待是有相通之处的,受众对于节目“偏见”的定位,更多期待的是节目能在关注嘉宾内心的同时,呈现不同的观点和值得大众思考的价值观。

(二)主持人在节目中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受众产生影响,并且会在镜头、网络传播中不断放大。顺势而“变”,保持对社会冷暖的敏感度。当下网络新媒体日益发展,受众更趋于年轻化,主持人要深知镜头中自己的表现会给年轻人造成的影响,谨言慎行,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和表现自我的私欲。在采访《奇葩说》主持人、米未传媒创始人马东时,主持人许知远在访谈期间问马东如何看待这个时代的粗鄙,同时表达自己对这个时代充满的失望、排斥。

作为主持人,首先就要摆正自己的价值观导向,在节目中要给观众给社会传递正能量,让受众心中有期待、给受众以思考。而不是一味地站在自我表达立场,直言不讳地表达对社会、时代的不满,主持人可以有观点,但是不要过火。现如今,也有很多学者在研究访谈节目中,受众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有学者认为受众要的不是听嘉宾的故事,而是想看主持人与嘉宾是如何互动的[5]。

面对受众的心理变化,主持人当然要理解这种变化、适应变化,捕捉到变化并且能够灵活处理,运用变化给节目增添更多可能性。主持人要积极地感受受众的情绪点、痛点,并且要对社会热点时刻关注,在访谈中选择恰当的话语给受众反馈,主持人才会在受众当中引起共鸣,达到节目的传播意义。

(三)主持人访谈技巧、语言基本功的重要性

如今越来越多的跨界主持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是对于语言基本功的积累方面还有一定欠缺,缺乏专业性。例如在访谈中,词语的赘述、表达分寸拿捏不当、用词不准、提问质量不高等问题都会影响观看效果,也影响主持人形象塑造。

例如在第一季节目当中,主持人许知远采访俞飞鸿,谈到俞飞鸿曾经主演的《小丈夫》电视剧,主持人直言俞飞鸿在剧中太庸俗,访谈中,主持人在表达自我感受时,也要站在嘉宾角度换位思考,才能营造出适宜的谈话场。许知远在《十三邀》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就主持人“个性化”分寸把握上,需要探讨,当受众对此产生反感和不解时,主持人在接受批评的同时,更要反思改进[6]。

四、小结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访谈类节目的创新可以是平台的营销方式、数据分析、受众思维等技术手段层面,那么内容质量、价值观导向、人文关怀便是超越技术层面之后,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主持人“个性化”危机的出现是一种信号,在娱乐至上的今天,回头看看我们的出发点慢慢改进,才能创作出更多有影响力的节目。

猜你喜欢
许知远类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书生直播带货,让流量向知识靠拢
书生直播带货,让流量向知识靠拢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游荡者许知远
游荡者许知远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