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青年学生榜样教育的理论思考

2019-03-20 10:27:48高晓明郭英才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观察者榜样价值观

□高晓明 郭英才 姚 婕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充分肯定了青年在整个社会、国家、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希望,即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高校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时,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将学生知行合一,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青年学生榜样既是高校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榜样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每一位公民的行为准则:爱国是基本的要求,敬业是立身的根本,诚信是处世的底线,友善是行事的规范。

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通过间接经验的学习,一样也可以获得行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认为个体通过看、听、学习他人的行为,即观察和模仿,可以完成语言的掌握、动作的模拟、态度的习得以及人格的形成,他称此为观察学习理论。青年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没有完全塑造成型,因此需要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领,才能把人生价值和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当中。

本次调查有效问卷400份,大一到大四的各占25%,旨在了解在核心价值观背景下青年学生榜样教育的现状,调查发现54%的学生能够完全了解核心价值观内容;部分学生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超过46%的学生通过学校教育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0%的学生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学习对自身有积极作用,学生在选择榜样的类型时,社会道德模范占37%,超过了历史人物、明星偶像、政界成功人士等。因此在高校对青年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发挥其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作用,使学生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以科学的价值观为指引,把核心价值观外化为实际行动,模仿践行榜样的行为,更进一步与榜样行为保持一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榜样教育,既符合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二、青年学生榜样教育的过程及现状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通过观察实现榜样的学习,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分为四个过程。

(一)注意过程。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起始于观察者对榜样的注意,观察者和榜样之间的相互关系,榜样行为的明确性和复杂性、观察者的认知能力等因素,对行为学习的程度和效果有一定影响。观察者与示范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35%的学生受父母、亲人的影响形成价值观,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观察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观察到不同国度和不同民族的各种不同行为类型,80%的学生认为受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及“最美人物”等宣传活动,可以激励自己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96%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榜样的事迹,有助于自身更好地理解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高校引导青年学生以核心价值观要求行动,党员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需要塑造身边鲜活、形象的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利用各种途径融汇进脑、传播入心。62%的学生认为“贴近生活实际,身边大学生的先进典型”榜样可信度高,因此在榜样宣传中,要让榜样的形象更真实、可亲、可敬、可学。

(二)保持过程。观察学习的保持阶段,即观察者能够记住榜样行为,即使榜样不在场但他的行为依然影响观察者。运用复述的方式能够提高榜样行为的保持效果,一种是内心复述,另一种是动作性复述。榜样是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学习,达到榜样教育效果,需要通过榜样案例引导和暗示学生能够认识到榜样的高尚品德和行为的示范性,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心理上反复出现和组织即想象自己正在做一个榜样,通过外部行动来复习和巩固行为。82%的学生认为受先进榜样的影响要求自己的行为。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学习过程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实践活动,有助于榜样的形成,保持榜样学习的效果。

(三)行为复制过程。观察者复制从榜样那里观察到的行为,即把记忆中的符号和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叫做行为的复制过程。观察者复制榜样的行为反应,并在反应的过程中收集自我的和他人提供的反馈信息,进而调整和纠正复制的行为反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对青年学生进行榜样教育,要善于挖掘榜样的精神内涵,提升教育对象对榜样行为的理性认识、思考和分析,使榜样的学习同其他专业知识学习一样,有一个完整的记忆和分析过程,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能够仔细分析榜样的特点,如“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理想,有毅力”、“有良好的道德品行、能力,有社会责任感”、“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等,但对学校组织的榜样、先进评选等宣传工作关注不多,记忆程度不够,感受不深,在去模仿榜样行为的时候缺乏反馈。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诠释、深化和内化。

(四)动机过程。行为结果因素影响观察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榜样行为。有三个因素影响观察者能否做出示范行为:一是他人对榜样行为的评价;二是观察者本人对自己再现行为的评估;三是他人对榜样的评价。如果示范者受到外界的奖赏、鼓励或好评,这无疑要间接地影响到观察学习者是否愿意再现出示范行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广泛宣传社会正能量,传播真善美,对榜样示范行为予以肯定,有助于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使青年学生从心底迸发对善的敬重、对美的向往,在日常管理中注重核心价值导向,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鼓励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认为“组织先进榜样事迹报告会、座谈会、交流会”、“加强校园影视、广播、宣传栏等平面的宣传”对提高榜样教育的效果更有帮助。

从观察学习理论的角度看,榜样具备以下条件更易被观察者接受:一是榜样的特点突出、生动;二是榜样的行为符合观察者的心理发展;三是榜样的行为可学;四是榜样的行为是自发的,不具有另外目的;五是榜样行为能使观察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才会表现出相类似的行为。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背景下青年学生榜样传播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国情,在国家建设、社会建设、公民培育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要求。高校是巩固和发展先进思想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沃土,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以榜样人格形象为载体,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和生活实践,激发青年学生的内在动力,增加心理认同,最后通过实际行动仿效榜样人物的思想作风和言行举止,形成积极、稳定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一)课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教材、进课堂,高校教师应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引导青年学生认识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思想政治教师用自己的示范行为和优秀的人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带动学生。也可以根据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要求,运用座谈、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选择典型榜样人物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以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如事迹的描述,或邀请榜样进行现场报告等,或通过视频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引导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参与模仿实践、促进青年学生道德感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充分发挥其德育性的重要体现。40%的学生认为“组织先进榜样事迹报告会、座谈会、交流会”能够更好地学习榜样的先进事迹。

(二)高校宣传引导。42%的学生认为“加强校园影视、广播、宣传栏等平面的宣传”可以增进对榜样事迹的了解。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广播、报纸、学校网页等媒体全方位、形象化、多维度的进行宣传,还应该发挥新兴媒体平台的作用,讲好榜样故事,做好榜样宣传;此外,应充分利用学校橱窗、宣传栏、户外广告等手段,开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榜样评选活动,让校园处处有榜样。调查发现,85%的学生参与关注学校组织的榜样、先进评选等宣传工作。

(三)榜样带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先进骨干力量,要用实际行动作表率、立标杆,身体力行,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成为全校学生的榜样。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上,教师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高校广泛开展教学、科研、服务中的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各类先进表彰工作,并加大对典型人物和事迹的宣传,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和“传帮带”作用得到不断发挥,使典型成为精神动力。在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以榜样人物的典型事迹及其所折射的优秀品质为依据,充分使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可以将榜样评价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典型培养的长效机制。

(四)社会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知行合一,任何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实践,高校在育人成才时,要抓好专业实习实训,达到服务社会的教育目的。如积极开展文化、技术、服务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应创造条件,让青年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中主动、准确地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指导实践,自觉维护和捍卫核心价值观,在朴素平凡的生活细节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开展榜样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家庭、高校要互补互助唤醒青年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全面发展。最终目的是使榜样的影响发挥到极致,使青年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正向发展,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具备良好道德情操,并且能够使榜样的力量得到延伸和传递。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高校在党和国家正确方针的指引下,结合时代特点,遵循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培养体现新时代正能量的榜样,使榜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的价值。

猜你喜欢
观察者榜样价值观
观察者
扬子江(2024年3期)2024-05-10 06:59:24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冷静而又理性的观察者——德国华人作家刘瑛访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观察者模式在Java 事件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微处理机(2013年4期)2013-07-20 09:40:34
火车匀速进站时鸣笛音调不变化吗?
物理教师(2010年5期)2010-07-24 08:23:30
榜样
网络传播(2009年11期)2009-11-18 04:49:54
榜样
网络传播(2009年10期)2009-10-30 05: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