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巍 魏国丰 段成燕 任忠先
机械专业旨在面向机械工程相关领域,培养从事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实践性较强,为使学生在入学后对所学专业加强感性认知,高校普遍会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安排机械专业相关认知实习[1]。通过认知实习过程中了解机械制造企业常用机械加工机床与工具的功用、生产组织情况及典型机械产品的生产加工方法、设备布局、企业生产的管理模式与规范及企业文化等内容,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制造、管理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2~3]。但目前存在认知实习设计教学目标过高,实习过程流于形式,实习内容与教学培养目标偏离,缺乏过程监控,难以确定实习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等问题[4]。本文将从以上提出的问题出发,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研究提高机械专业认知实习教学质量的保障措施。
目前机械专业认知实习主要面临软、硬两种因素影响。
(一)硬因素。受院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虽然高校与周边企业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但实习单位的类型多,规模大小不同,工艺过程、加工设备种类多,实习内容涉及企业生产关键技术,造成实习规定内容不能全部满足教学培养目标的困难[5];部分企业规模较大,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从生产安全、生产效率方面考虑,不愿意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接触设备、产品[6];实习经费有限,学生认知实习安排往往依据企业计划的空闲时间,造成实习内容安排顺序颠倒,实习时间较短;企业与学校指导人员与学生数比不合理,企业实习指导人员非专业技术人员,缺少对实习内容的针对性指导,具备生产一线实践经验教师相对不足,实习指导教师需要在保证学生安全同时兼顾实习内容讲解,很难保证指导效果[7]。
(二)软因素。实习中缺少反馈途径,学生对实习中想法与意见难以反馈给实习指导人员,实习过程教学文件不健全,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体会不到装备及工艺自动化、集成化的运行特点[8];实习评价效果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以实习教师为主,学生、企业的意见没有最终体现到实习效果评价中,缺少实习前对实习教学内容的计划、设计[9]。
为解决认知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高校在组织认知实习过程中,因地制宜结合现有实习条件,分析社会对本科生培养能力的需求,合理设置实习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过程管理文件,健全实习评价体系,及时完成实习效果分析,持续改进教学设计,达到通过认知实习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目标的要求,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结合机电工程学院近年来机械专业认知实习教学管理经验,提出认知实习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如下。
(一)丰富实践基地类型形成目内容互补。建立稳定、优质的实习教学基地是实习教学的重要保障[10]。针对认知实习时间短、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的特点,要求学校在实习地点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投入保证与专业对口,企业规模大,生产工艺稳定,具有典型设备,管理规范的实习基地,建立稳定长期的实习基地协议,同时通过实习协议明确实习双方的责任、义务,建立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为企业解除因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人员、生产、设备安全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明确实习双方实习指导人员的数量、层次,对实习内容指导形成互补,如我院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在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水电分厂实习过程中,学院指派设计、制造方向实习指导人员,企业选择材料、水电机组总装方向技术指导人员,使学生能够接受设计、制造、装配全过程指导。拓展企业新的实践场所,增加实习企业类型与规模,使学生了解不同层次企业生产组织、工艺流程、自动化程度的区别,为学生了解产品设计、制造、销售、运输的全过程创造机会,提高实习经费的利用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企业工作经验,能够结合实习教学要求,对实习中应掌握内容进行有针对性指导。针对认知实习中学生主要以了解企业文化,认知设备、工具及其基本功用的目标,我院开展实习教师实践能力指导与实践技能的“讲练”活动,结合实习基地实习内容及生产现状,“讲”产品、设备的功用,“讲”工艺与生产组织,“讲”企业的文化与作用,“练”常用设备、工具的使用,通过“三讲一练”以简单明了的教学方式呈现实习教学中的要点与重点,加强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保证实习教学质量。
(三)加强过程管理形成过程管理档案。目前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学生不仅通过专业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还要能够理解工程实践对社会、安全、文化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等要求[11]。认知实习恰好能够体现此项要求内容,通过认知实习过程对企业文化、生产工艺过程、企业安全生产、生产中工程技术人员职责等观察与理解,达到认证标准中的能力培养要求。ISO9000:2000系列标准强调PDCA循环,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实习各教学环节,提高实习教学质量[12]。机电工程学院在实习教学中将认知实习划分成四个阶段:设计不同阶段教学活动内容、建立实习过程教学档案、提高实习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1.在实习计划与准备阶段。一是依据毕业要求设计的相应课程指标点,制定认知实习大纲,确立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实习教学目标与要求。认知设备、生产过程、工具、产品,了解本地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了解生产中的标准、规范等知识,通过标准、规范理解专业技术人员的所承担责任;了解企业文化、精神,理解企业生产对周边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了解企业价值观,理解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对工程教育认证中的技术指标与非技术指标的支撑。二是以实习教学目标与要求为基础,制定可行、可操作的实习计划。分析培养目标中了解、理解、掌握的不同层次要求,设计实习计划内容、时间,配置实习指导人员,可根据实习单位接待能力与要求灵活调整实习分组。三是制定本轮实习的教学组织与设计。说明在本轮实践教学中,为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规定的技术指标所采取的实习指导方式、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等,同时除了大纲所规定的指标点以外,包括团队合作精神、交流沟通、国际视野和自主学习等非技术指标在实习过程中的教学手段、方法。通过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针对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的特点,以系统性、实用性为原则,结合教学目标设置工程问题,如实习地点的主要产品是什么,产品如何制造,制造使用的相关设备、工艺,产品生产采用何种质量标准,企业的文化在生产中表现形式,生产中如何通过相应管理制度保证产品质量等问题,由浅入深设计实习预习内容;通过问题解决认知过程,提高学生实习效果。四是实习动员。实习前应组织实习教师针对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实习中安全注意事项、实习保密事项、实习日志及实习报告撰写等内容进行实习动员与讲解,明确实习成绩考核标准,提高学生对实习教学的重视程度。
2.实习实施阶段。实习过程情况记录,根据实习预习内容所设置工程问题,通过检查、讨论、提问的等方式了解实习日志记录情况,学生、企业指导人员对实习内容安排、指导的要求与意见,形成过程管理文件,建立实习双向反馈途径。
3.实习考核与评价阶段。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完成实习考核。根据大纲要求从学生出勤、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方面对实习目标中技术性指标进行考核,实习目标中非技术性指标以答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依据大纲中规定的不同实习目标的权值给出得分,结合实习目标在达成毕业要求指标点中的权重计算出实习总成绩。将实习态度、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等不可量化内容考核转变对实习日志、实习报告记录的规范性、完整性,实习中问题总结的创新性,工程问题回答的准确性等易量化内容。
做好实习效果评价。根据实习内容、实习教学目标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内容,调查学生对本次实习的自我评价与建议,具备条件可通过问卷的方式得到企业对实习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意见与建议,从多方面对实习质量进行评价,利于对实习教学持续改进。
4.形成实习教学过程档案。实习教学质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意见,结合实习成绩、日志与报告完成质量、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建议、企业对实习的意见与建议等材料对实习质量进行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意见,针对本轮实习出现的问题提出实习内容的下一轮教学初步设计与组织。
实习教学过程档案建立,形成由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实习指导书、本轮实习教学设计与组织、实习预报告、实习日志、实习过程情况记录、实习质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意见、下一轮实习教学的初步设计与组织、学生实习自我评价与建议、企业实习意见与建议等材料组成闭环的实习教学过程档案,将实习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保证实习质量改进的持续性。
认知实习是机械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认知实习完成对企业文化的学习,了解产品制造工艺流程,培养学生工程文化素质及专业学习兴趣。研究结合黑龙江工程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专业认知实习教学管理的经验,从循环控制的角度,提出了认知实习不同阶段的质量保障措施,通过建立实习教学过程档案,保证了认知实习教学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学生满意度提高,但同时对参与实习的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仍需在实践教学通过不断改进,逐步提高保障措施的可操作性、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