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倩
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响应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不仅可以让社会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还可以让贫困地区的生活得到有效的改善。所以在党和政府提出的政策基础之上,精准扶贫的策略应该作为各地区发展工作的目标,同时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扶贫助贫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优化精准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一方面对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民生建设和人权事业发展的动力所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致贫原因不精准,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脱贫的步伐。怎样摸准扶贫的对象并找出致贫的原因是我们脱贫面临的难题[1]。
(一)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虽然建档立卡最大程度地摸清了贫困群众的大体情况,但是在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识别还是有差别的。贫困的形成一部分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另一部分是内部原因造成的。外部原因是,因为山区远离市场并且信息比较封闭;内部原因是,贫困家庭一般都没有奋斗的目标,已将习惯在这种贫困的状态下生活,同时贫困家庭主体意识比较差,严重的依靠政府的救助,并且贫困群众缺乏致富的技能。
(二)扶贫资金使用不精准。第一,扶贫资金拨付不够规范,由于扶贫环节设置多、审批时间长,导致扶贫工作不能快速的落实;第二,扶贫资金的使用不够精准,不能够做到资金的专项专用;第三,资金管理不规范,一部分的扶贫资金用于弥补其他经费的不足。
(三)扶贫产业选择不精准。扶贫产业开展过程中没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也没有结合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同时,部分贫困户的专业技术经验也相对不足。
(四)针对扶贫信息实时动态化管理缺乏应有的精准性。就贫困情况来讲,其是不断变化的,这也决定了在围绕此方面工作开展时应该以动态化管理方式为主。然而,在实时动态扶贫工作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第一,缺乏对贫困家庭后续工作的有效监测;第二,没有充分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没有将信息化技术和精准扶贫政策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扶贫工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管理[2]。
(五)扶贫考核不够精准。第一,没有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扶贫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不够完整,然而在精准扶贫绩效考核中人为的因素占比太多,让考核不够精确、公平;第二,没有扶贫绩效的奖罚制度,由于奖罚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扶贫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够,一些绩效不能达到标准的采用投机取巧的办法,而业绩突出者的积极性降低。
(一)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精准”,它不仅是扶贫政策的核心,而且也是现阶段解决精准扶贫过程中的首选路径。想要扶贫应该先学会辨别贫困,这也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扶贫有没有效果,与是否对扶贫对象和导致其贫困原因有正确认识和合理实践有着直接关系。那么,对于众多需要扶助的贫困对象来讲,如何实现对其的精准识别呢?第一,要加大对扶贫的宣传力度,并以此为基础提升群众在扶贫中的积极性。第二,要围绕扶贫工作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用于识别贫困的专业机构。以国际规定标准和流程为依据和参考,实现逐村逐户的深入调查,这样不仅可以对贫困人口以及实际情况予以准确辨别,而且也保证了扶贫工作的高效性和精准性。
(二)精准应对致贫原因,激发贫困人民的生产动力。要想精准地应对致贫的原因,就要以扶贫地区设施为面向,加大对其的建设力度,并充分借助国家优惠政策的辅助作用,使贫困地区在基础设施上具有的陈旧问题和信息化滞后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以此为本地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为外部资源的引进提高有利的保证。另外,要想实现脱贫就应该先扶起贫困地区人民的精、气、神,先将贫困地区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才是关键,从而以根源着手,激发贫困人民摆脱贫困的斗志,推动其自身发展能力的提升。此外,要加大对贫困地区人民群众从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对贫困群众实行新型的职业农名培训课程,才能够真正打赢贫困之战。
(三)加强扶贫的队伍建设,精准使用扶贫资金。帮扶者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引导者,他们是扶贫工作的关键。要想加强扶贫队伍的建设,第一,应该将政府和社会的力量相结合,组成一支高效率的扶贫队伍。第二,应该将扶贫队伍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为扶贫建立专业的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扶贫人才的专业培训,将扶贫者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扶贫干部应该树立正确的扶贫观念,彻底根除形式主义的陋习,踏实、认真地将扶贫工作做到最好。要想打赢脱贫之战,精准使用扶贫资金是脱贫的重要保证。为了保障扶贫资金的最大化效益,还要有规范化的资金管理体制为依托和载体,保证资金的准确拨付,做到资金的专款专治,有效地利用扶贫资金,让资金真正用到脱贫上,以免资金随意使用的现象发生,实现资金的严格监管[3]。
(四)精准选择扶贫产业,落实动态管理机制。精准扶贫的本质与核心就在于开展产业帮扶过程中的因地制宜。第一,从产业选择角度来讲,要以当地实际情况为立足点,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的良好发展。第二,加快技能培训和产业发展两者间的有效融合,确保指导过程的精准性,这也是切实提升群众脱贫致富本领的重要措施。第三,对于致富渠道要进行持续拓展,扶贫人员应该注意产业销路的问题,应该借助现代信息化和网络的技术,让自身的知名度得到有效的提高,才能打开产业的销路。因为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改进,因此,扶贫人员也要具备发展的意识实施动态管理。第一,对于贫困户进退机制而言,要不断提升其完善性;第二,扶贫产业后续管理工作也是扶贫工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所以,负责扶贫的相关部门要对扶贫产业情况有清晰的了解与持续的跟踪关注,假如扶贫产业发生一些问题,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进行处理,从而真正确保扶贫产业可以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五)走信息化扶贫特色道路,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应用,给扶贫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良好的契机。第一,将农村信息技术建设作为主要强化的工作内容。第二,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从而为精准扶贫的推进和落实提供助力。扶贫可以以互联网为媒介实时地掌握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根据掌握的这些情况有效的作出相应的调整,让扶贫可以通过网络更加的精准有效。精准的考核机制可以有效检验扶贫的效果,也可以对扶贫工作人员进行激励和监察。第一,强化考核机制,完善考核的奖罚制度,建立一套精准扶贫的绩效问责制度。第二,构建监督机制,应该成立一支相关的监督工作小组,并保证其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带动监察扶贫工作的强化,这也是扶贫工作更好运行的基础和保障[4]。
综上所述,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贫困问题成了发展道路上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国实施了精准扶贫策略,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探索并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不仅可以让部分地区的贫困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还能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