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我国校园霸凌现象的危害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暴力行为造成的影响,它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秩序。目前很多学术论文和报刊杂志都从不同角度对青少年校园霸凌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但根据知网和其他学术论坛检索发现“从被害人角度分析校园霸凌现象”还存在空白。因此,本文从被害人角度出发,运用被害人论和实证研究,分析校园霸凌中被害人的被害性。
被害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到犯罪行为侵害的承受者或潜在承受者,狭义被害人仅指刑事被害人。[1]本文中的被害人是从广义出发,包括在校园霸凌行为中被拳打脚踢、被同学排挤孤立、被同学辱骂或讥笑、被同学逼迫做不愿意做的事、遭受下跪扒衣服、被同学无故毁坏财物等被霸凌者。总之凡是在霸凌行为中遭受到身体伤害、财产损失以及无形的精神损害的被霸凌者都是本文所研究的被害人。
首先,在一个社会违法行为中,与侵害人相对应的是被害人。目前针对校园霸凌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大多数学者都对霸凌者的生活方式、行为特点、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对其的管理等方面研究的较多,但被霸凌者这一部分却存在空白。
其次,在任何一种违法行为中,对被害人的研究都有助于犯罪黑数的解决、完整掌握犯罪现象,进而促进犯罪预防的展开。通过对霸凌行为被害人的研究,更加清楚为什么这些人更容易遭受霸凌行为。
目前我国校园霸凌现象呈现出频发、高发态势并影响恶劣。 首先从全国范围来看,2017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查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志杰接受采访时透露,去年(2016年)前11个月,全国检查机关受理提请批准逮捕涉校园霸凌和暴力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1881人,经审查批准逮捕1114人。[2]
其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抽取河南省开封市大同中学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奥赛班、重点班、普通班)的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一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3988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共3947,有效率为98.6%。根据问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记录,得到开封市D中学校园霸凌现象发生的大致频率,如表1所示。
表1 校园霸凌现象发生的频率(N=3947)
根据数据显示,校园霸凌现象依旧如此猖獗地存地于校园内外,因此对校园霸凌现象的研究分析刻不容缓。
对校园霸凌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校园霸凌行为中被害人的生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他们在放学后会出没网吧、话吧等地方;不按时归家,晚上在街边逗留;有时会出现逃课现象。这与美国犯罪学家迈克尔·亨德兰等人在《个体犯罪的被害人—对一个个体被害理论的实证研究》中提出的生活方式暴露理论相吻合。[3]该理论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成为被害人,是由于其生活方式中具有某些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个体经常处于被害的危险情境中。
被霸凌者是校园霸凌行为中的被害人,这些被害人经常出没在霸凌者的活动场所,或与霸凌者有频繁接触,如:帮助他们写作业来获得他们的“庇护”等。正是由于和一些具有犯罪特性的人接触,增加了个体被害风险或者直接使得其成为被害人。
一些青少年之所以更容易成为校园霸凌行为中的被害人,是因为这些青少年对霸凌者而言是合适的被害人。[4]正如美国犯罪学家劳伦斯·科恩提出的日常活动理论认为,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掠夺性行为的发生应同时具备三个因素:第一,有犯罪动机的犯罪人;第二,缺乏“保护者”;第三,合适的被害目标。[5]而被害目标的合适与否主要取决于目标的距离度、吸引度和易受攻击度。
对于目前多发的校园霸凌事件中的被霸凌者而言,他们会经常出没于霸凌者周边,在被霸凌者周边进行一些活动,而这恰好符合其作为目标的近距离度;此外一些被害人在遭受校园霸凌侵害之后,因为担心再次遭受到霸凌侵害而不敢向父母、老师等学校保卫人员、社区相关部门人员求助,选择保持沉默,但这正好符合了其作为目标的吸引度;另外,还有一些被霸凌者,他们因为身体羸弱、没有反抗能力,这种特性符合了其作为目标的易受攻击度。
因此,具有此类个人特征的青少年更容易遭受到校园霸凌行为的侵害。
经调查发现,在校园霸凌现象中,一些被害人曾经企图获得霸凌者的庇护、和霸凌者称兄道弟、甚至帮助他们“耀武扬威”树立威严,但是这种充满利用性质关系的不稳定性,在某些契机下很容易使得他们成为“可攻击的对象”或“容易捕获的猎物”。西方学者在分析一些被害人曾经的行为时发现,一些被害人和犯罪人具有相似性,他们在价值观、兴趣、人口统计学特征、居住区域、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同质性。一些被害人曾经或者被害前也是犯罪人,高风险的生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被害风险。所以在霸凌现象中,一些被霸凌者因为想和霸凌者搞好关系而免受侵害。正是这种想法和做法,反倒是将他们推到了霸凌者的视线范围内。[6]甚至因为他们自己也参与到了校园霸凌行为之中,堵上了他们向学校等团体求助的路子。
个人被害性理论由英国犯罪学家里帕克斯·查德斯提出,此理论对个人或团体的重复被害进行了研究,得出有些人或者团体之所以会重复被害,是因为他们具有被害倾向,也即是具有导致被害的因素,如:个人特性、社会情境、居住环境及被害者与加害者之间的关系。[7]
其中个人特性中的弱点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成为校园霸凌行为中的被害者。如居住在霸凌高发地带区域,因年龄、身体孱弱、身高、心智缺陷等体质上的弱点,以及因被霸凌者自身所具备的无需刻意制造的角色上的弱点。
有些青少年之所以更容易成为霸凌行为中的被害人,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这些青少年经常涉足霸凌者的活动场所;二是被害人因自身条件如:个头矮小、身体羸弱瘦小或者过度肥胖。前者在西方的犯罪学研究中已经得到了证实,本文从后者出发,通过对开封市D中学的青少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记录统计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来证实得出的理论推断是否正确。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本次调查问卷分别选择了开封市D中学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奥赛班、重点班、普通班)的初中生和当地跆拳道训练班中的青少年学员,并对家长对于孩子的身体锻炼方式和锻炼频率进行普遍调查,对社区居委会是否有规律地组织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参加小型体育赛事进行咨询。
本文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系统的、直接的从大同中学不同年级的初中学生(见附录问卷1)和当地跆拳道训练班中青少年学员(见附录问卷2)的样本中收集资料,并通过资料主要分析“是否遭受校园霸凌行为”“是否参加跆拳道训练班”“是否逃体育课”“是否一日三餐蛋奶肉均衡饮食”等之间的关系;参加跆拳道训练前遭受校园霸凌的学生在经过培训之后是否持续遭受。
取自变量为青少年体质的强弱,中介变量分别为青少年体脂率、增强体育锻炼以及学校开展体育课,因变量则为免遭校园霸凌行为。运用描述性分析法验证增强青少年体质和预防其遭受校园霸凌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8]
1.探究遭受校园霸凌行为和青少年参加跆拳道培训班的相关性
根据附录一所获得问卷调查数据(N=3947)逐一录入spss软件数据视图内,对数据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和线性分析。[9]
对所获数据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
表2 参加跆拳道培训班的青少年和遭受校园霸凌行为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拟合信息
联接函数:Logit.
a.自变量:参加跆拳道培训班
b.因变量: 遭受过校园霸凌
说明青少年参加跆拳道训练班对于预防遭受校园霸凌行为有正向帮助。
同时,对以上获得数据进行线性分析,其获得结果如表3。
表3 参加跆拳道培训班的青少年和遭受校园霸凌行为的线性分析
a.自变量:参加跆拳道培训班
b.因变量: 遭受过校园霸凌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p(sig.)<0.001,同样得出青少年参加跆拳道培训班和遭受校园霸凌行为成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青少年参加跆拳道培训班可以有效预防遭受校园霸凌行为。
2.探究遭受校园霸凌行为和青少年逃体育课的相关性
对所获数据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
表4 青少年逃体育课和遭受校园霸凌行为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拟合信息
联接函数:Logit.
a. 自变量:青少年逃体育课
b. 因变量:遭受校园霸凌
从表4中的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可以看出,p(sig.)<0.05,说明和原假设相符,根据具体数据分析便可得出“青少年逃体育课”与“遭受校园霸凌行为”之间具有相关性。
3.探究遭受校园霸凌行为和一日三餐蛋奶肉均衡饮食的相关性
对问卷所获数据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
联接函数:Logit.
a. 自变量: 青少年一日三餐蛋奶肉均衡饮食
b.因变量: 遭受过校园霸凌
从表5中的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可以看出,p(sig.)<0.001,说明青少年一日三餐蛋奶肉均衡饮食对预防遭受校园霸凌行为有正向帮助。
4.探究参加跆拳道训练前遭受校园霸凌的学生在经过培训之后是否持续遭受
根据附录二所获得问卷调查数据(N=1498)逐一录入spss软件数据视图内,对数据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
表6 同一批青少年参加跆拳道训练前曾经遭到校园霸凌和参加跆拳道训练后遭到校园霸凌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拟合信息
联接函数:Logit.
a.自变量: 青少年参加跆拳道训练前曾经遭到校园霸凌
b.因变量: 青少年参加跆拳道训练后遭到校园霸凌(同一批青少年)
从表6中的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可以看出,p(sig.)<0.001,说明对于同一批青少年而言在参加跆拳道训练后明显比参加跆拳道训练前更少的遭受校园霸凌行为。
从表2到表6所获得的数据以及得出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
首先,参加跆拳道培训班对青少年免遭校园霸凌行为具有比较明显的作用。通过这种运动方式,青少年不仅在体脂率以及其他身体参数上达到了正常甚至最佳范围,而且无形中提升了青少年面对周围陌生事物的自信,即便是自己力不能及也有勇气去寻求老师和家庭的帮助。
其次,通过资料分析可以看出体育课的正常开展对青少年学生免遭校园霸凌行为有帮助但影响不明显,也即是正常的简单的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在勇气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帮助还不足以抵抗校园霸凌,如通过数据所展示的对于同一批青少年而言参加跆拳道培训班之后所遭受的校园霸凌行为比参加前明显减少。因此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需要参加一些相对专业化的训练来增强身体素质。
最后,除了增强如跆拳道培训班之类的训练之外,资料数据显示一日三餐蛋奶肉均衡饮食对于青少年身体发育、体质的增强效果显著。
对于那些身体孱弱、体质较差的青少年更容易遭受校园霸凌的侵害。
校园霸凌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一直存在于我国的中小学中并影响恶劣,从外部客观环境来看,首先学校实施宵禁、构建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减少学校教育中的不当或失误;其次缓解家庭关系、完善家庭教育;[10]再次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牵头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于一体的联动模式等,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校园霸凌行为的作用。
本文从被害人角度出发,来弥补预防校园霸凌行为相应对策的空缺。
被害人与犯罪人具有相似的生活方式是个人被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相似生活方式的人彼此接触的机会就越多,个人越经常与具有犯罪特性的人接触,其被害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对于潜在的被害人而言,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和霸凌者之间的接触,是避免成为校园霸凌行为被害人的重要途径。
有些人或者团体之所以会重复被害,是因为他们具有被害倾向,也即是具有导致被害的因素,如:个人特性、社会情境、居住环境及被害者与加害者之间的关系。从被害人角度来说,其遭受侵害后不向学校、家庭或者警方寻求帮助,而因为担心遭受霸凌者的报复,继续选择保持缄默,这样的个人特性恰恰驱使霸凌者对其进行重复侵害。因此被霸凌者在遭受侵害后,应及时向家庭、学校或者社会寻求帮助,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霸凌者之所以会选择某些人作为实施霸凌行为的目标,在于这些被害人对于霸凌者而言具有易受攻击度,也即是这些被害人往往体质羸弱、缺乏营养补给和身体锻炼。因此对于正在长身体的潜在被害人而言,一日三餐均衡饮食、增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对于霸凌者的易受攻击度,进而有效预防其遭致校园霸凌行为。
在校园霸凌这一存在多年并至今仍处于高发态势下,单单依靠一方的努力不足以控制这类恶性事件。因此政府以及治安相关单位应建立一个专职部门,联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主体,从被害人角度出发,全面理解犯罪原因,来牵头处理相关恶性事件,解决相关霸凌黑数问题,进而有效预防校园霸凌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