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与干预路径*
——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

2019-03-20 07:33柴寿升龙春凤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9年1期
关键词:公平利益居民

柴寿升,龙春凤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0 问题的提出

公平正义是缓解当前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旅游开发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环境、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社区居民作为各种负面影响的主要承担者,在旅游发展中如果感受到不公平且无法通过合法途径予以解决,就会导致矛盾产生甚至激化,一旦有导火索就可能引发群体性冲突事件并持续升温[1]。虽然旅游冲突涉及旅游者、当地居民、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商等利益相关者,但现实中尤以各利益群体与社区居民的冲突居多,这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如主客冲突[2-4]、景区与社区冲突[5-6]、旅游企业与社区居民冲突[7]等,深入剖析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一系列冲突。

以往有关社区居民感知公平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参与、社区增权[8]、社区内部的裙带关系[9]、旅游收益[10]等方面,虽然这些因素是影响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核心要素,但是否存在其他关键要素也影响社区居民公平感知?他们之间存在何种联系?这一系列的问题亟待厘清。鉴于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涉及面广,较为复杂,现有量化方法难以涵盖,因此本研究尝试运用扎根理论,以崂山风景区内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深入不同社区进行全面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系统探讨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以期各级政府能更有效地制定和完善社区旅游发展政策,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进民生福祉,防患于未然,减少旅游社会冲突,推动旅游社区的和谐发展,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文献回顾

近年来,社区居民在地方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强化,公平感知日渐成为影响其参与地方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故学界对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问题进行了多维探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前因后果方面。从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来看,相关学者对此仍未形成一致意见。一些早期研究借鉴组织公平的维度来作为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如互动公平、程序公平和利益分配公平[11],但这一研究成果未得到广泛认同。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可以认为社区居民公平感知是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在因素包括政治因素、制度因素、社区因素,内在因素主要为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旅游收益、地方依恋等自身因素。就外在因素而言,相关学者研究发现在一些较为发达的旅游地,经济利益分配的公平与否已不再是影响社区居民社会公平感知强弱的关键因素,而政治权力的不平等才是其最大的影响因素[12];也有学者指出无论在何种社会体制下,社会的公平与否都应该以民众的意见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只有构建相关的权力制约机制才有可能实现公平,因而制度增权是影响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重要因素[8];相关研究还指出社区内部的裙带关系也会影响社区居民的公平感知[9]112。就内在因素而言,社区参与是影响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直接因素,居民社区旅游参与程度越高,其公平感知越强烈[8]104;同时,社区居民旅游收益的高低也是影响社区居民公平感知强弱的重要因素,自身旅游收益越高,其公平感知越高,反之则相反[10]56,这也说明了社区居民公平感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社区居民因居住时间较长而产生的地方依恋也会影响其自身的公平感知[12]79。从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影响结果来看,主要表现为对居民自身、社区以及社区旅游的影响。对于居民自身的影响,相关学者探讨了社区居民公平感知对居民的生活满意度[1]170、民生感[13]和主观幸福感[14]的影响;对于社区的影响,相关学者探讨了社区居民公平感知对社区支持感的影响[15];对于社区旅游的影响,相关学者探讨了社区居民公平感知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16]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7]。

综上所述,从研究内容上看,以往研究大多集中在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因果方面,前因包括政治权力、制度增权、社区内部的裙带关系、社区参与、旅游收益和地方依恋等方面,后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民生感和主观幸福感等方面,但研究成果多而散,未能系统梳理居民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从研究方法来看,以往研究以结构方程模型等量化研究为主,鲜有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等质性研究方法,而质性研究更善于研究“是什么”“如何形成”的问题。从研究视角来看,研究多聚焦于旅游社区居民“自身视角”的公平感知,可见这一视角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文基于社区居民公平感知视角,运用扎根理论,以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A级)为案例地,对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识别,尝试构建影响机制模型,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理论,推动社区旅游和谐发展。

2 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究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影响因素和干预路径,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变量范畴、测量量表和理论假设,量化研究方法存在局限。鉴于质化研究方法比较适合于过程性问题研究,因此本文采用质化研究中的常用方法——扎根理论进行探析。该方法立足于原始资料,采用持续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以期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构或发现理论。

2.2 研究对象

社区居民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东道主,是旅游活动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者,也是旅游社区公平感知最直观的体验者,从社区居民角度进行研究,更能从根本上反映旅游社区公平的制约因素。近年来,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居民多次发生堵路事件,表明当地景社矛盾冲突较为尖锐,社区居民不公平感较为强烈。为最大限度地确保获取资料的全面性与真实性,本研究以景区内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并依据社区居民与景区矛盾冲突的不同程度,选取了大河东、小河东、青山、黄山、东麦窑、西麦窑等6个社区进行调研,这些社区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样本数的确定按照理论饱和的原则,最终共选择了74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受访者资料如表1所示。

2.3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深度访谈,部分借鉴相关新闻报道[18]。访谈时间为2016年10月15日—11月21日,每名研究对象访谈时间约为30分钟。访谈采用半结构化方式,主要提纲为:(1)您对当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有何看法?(2)社区旅游发展对您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什么影响?(3)您认为在社区旅游发展中存在哪些有碍公平的因素?您如何看待这些因素?(4)您觉得通过哪些措施,才能更有效地保障社区居民能公平地参与到旅游中?(5)您认为如何才能使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访谈时围绕这些核心问题随机拓展,以真实反映受访者的内在心理。新闻报道为崂山核心景区社区居民的访谈记录,可直接作为数据进行编码分析。

表1 受访者基本资料一览表

数据来源:作者统计。

3 范畴提炼和模型构建

我们将访谈文本资料系统整理后,随机抽取10份预留做理论饱和度检验,对其余访谈记录进行编码分析和理论建构。

3.1 开放式编码

我们将原始访谈资料中有意义的语句、段落进行编码,并从中提炼出初始概念,发展概念范畴[19]。为避免研究者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编码过程要求尽量以原始资料作为标签,并以此为基础发掘初始概念。通过对原始访谈资料的编码,本研究共提炼出32个初始概念。由于初始概念数量较多且存在一定程度交叉,通过进一步提炼,概括出17个概念范畴(详见表2)。

表2 开放式编码范畴化

续表2

注:A**表示第**位受访者的访谈话语。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访谈资料和新闻报道整理绘制。

3.2 轴心编码

轴心编码是在开放式编码范畴的基础上,对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进行主范畴的提炼。具体来说,将各个独立范畴联结在一起,发现和建立范畴之间的潜在逻辑联系。根据不同范畴之间的相关关系和逻辑次序,对其进行重新归类,共归纳出6个主范畴,如表3所示。

表3 轴心编码形成的主范畴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绘制。

3.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在主范畴的基础上挖掘核心范畴,分析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及其他范畴的联系,并以“故事线”形式描绘整体现象。本文通过不断比较研究,提炼出“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影响因素”这一核心范畴。其中,社区参与、利益感知直接影响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社会作用、外延成本通过社区参与/利益感知间接影响社区居民公平感知,地方依恋、政策导向调节社会作用/外延成本→社区参与/利益感知→公平感知。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理论构架,如图1所示。

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为保证研究效度,本文将预留10份样本原始记录资料,依照开放式编码、轴心编码、选择性编码依次进行分析,未发现新的初始概念和范畴。因此,可以确定本文所建构的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影响因素与机制模型在理论上达到饱和。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图1 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影响因素与机制模型

4 模型阐释

基于上述研究,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利益感知、社区参与、地方依恋、政策

导向、社会作用、外延成本6个因素。其中利益感知、社区参与为内因,社会作用、外延成本是外因,地方依恋、政策导向为调节因素。

4.1 利益感知

利益感知是影响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内在动力。利益分配方面,当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中存在地方政府、旅游企业与社区居民在利益分配上的不均,尤其是作为弱势群体的社区居民缺少话语权,在利益分配上处于劣势[20],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公平感知。旅游收益方面,由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早晚不同、参与程度不同、资源分配不均、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原因,较早参与旅游发展的社区居民在管理经验、资源利用、信息沟通等方面具有更多优势,因此收益远高于参与较晚的居民[21],造成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化,激发了社区居民的不公平感知;同时由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中存在一些社区和景区之间的“关系户”,造成景区在就业机会、收益分配时的优先偏向,加剧了社区居民的不公平感知。就业机会方面,景区旅游的发展使社区居民不同程度上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旅游景区及企业本应在员工招聘方面优先考虑社区居民,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更倾向于招聘外来务工人员,从而导致了居民收益与资源投入的严重失衡,影响到社区居民的公平感知。利益感知是影响社区参与的直接动因,相关研究已经验证了利益感知对社区参与具有正向显著影响[22-23],即社区居民在社区旅游发展中感知到利益越多,越有利于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相反,如果社区居民感知到利益越少,其参与积极性也会受到抑制。

4.2 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是影响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前置因素。一方面,在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受“小富即安”等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主动参与旅游发展的意识淡薄,被动参与仍是主流状态。即使参与当地旅游发展,也是对各种旅游政策和规定被动地接受,在参与旅游项目规划、旅游利益分配等方面未形成自身诉求,只是被动地接受旅游企业或政府安排。另一方面,社区参与能力对参与程度和参与效果起着关键影响。社区居民受自身知识储备、受教育水平、信息获取、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其参与旅游发展的能力和机会,在旅游收入及就业方面无法得到平等的利益分配,制约了旅游公平的实现。

4.3 社会作用

社会作用通过利益感知和社区参与间接影响社区居民的公平感知。社会舆论方面,社区居民为了获得认同而接受趋向满足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来约束自身行为,这使得部分农(渔)家宴经营业主面对不合理的旅游投诉时不得不为了维护声誉而违心地退款或道歉,从而导致经营利益受损,引发社区居民的不公平感知。但同时国内外大量案例已经表明,在景社关系中社区居民并非总是弱势群体,社区对旅游发展的利益诉求和行动选择并非总是代表着社会正义[24],所以学术界、媒体过度强调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弱势地位,一方面使社区居民的权利意识增强,助长了社区居民的不公平感知;另一方面也使部分社区居民对旅游利益诉求超出了合理范畴,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群体效应方面,当部分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或回应时,他们通过堵路、上访等方式进行抗争而获益,而未参与的居民却维持原状,这也增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不公平感知。

4.4 外延成本

外延成本通过利益感知和社区参与间接影响社区居民的公平感知。设施配套方面,为了迎合游客需要,有关方面在道路通行、车站设置等方面优先考虑游客需求,给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损害了社区居民的利益,引发社区居民的不公平感知。生活与生态环境方面,旅游社区受外来游客的冲击,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甚至改变了社区原本的文化风貌,冲淡、同化甚至扭曲了当地固有的传统文化,最终使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异化,损害了社区居民的权益,这些都会引发社区居民的不公平感知。

4.5 政策导向、地方依恋

政策导向、地方依恋调节社会作用/外延成本→利益感知/社区参与→公平感知之间的关系。社区居民感知旅游发展中的社会作用越大、外延成本越高时,其社区利益感知越少、参与度越低,即社会作用、外延成本负向影响利益感知、社区参与[23]147。当政策导向不利于社区居民时则会强化这一负向影响,反之则弱化。社区居民社区利益感知越多、参与程度越高,其公平感知也越强,即利益感知、社区参与正向影响公平感知[9]28。当政策导向不利于社区居民时会弱化这一正向影响,反之则强化。社区居民地方依恋较强时,会削弱社会作用、外延成本对利益感知、社区参与的负向影响,但会强化利益感知、社区参与对公平感知的正向影响,反之则弱化。

5 结论、理论贡献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以崂山风景区为例,运用扎根理论,探索了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利益感知、社区参与、地方依恋、政策导向、社会作用、外延成本这6个主范畴对旅游社区居民的公平感知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社会作用、外延成本是影响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外在直接因素,利益感知和社区参与是影响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决定性因素,政策导向和地方依恋对社区居民的公平感知起着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索性地构建了6个主范畴对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作用机制。未来可根据本研究所阐释的路径继续提出相关研究假设,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与机制模型,完善社区参与公平理论。

5.2 理论贡献

(1)本文补充和完善了现有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益感知、社区参与、地方依恋、政策导向、外延成本、社会作用是影响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关键因素。以往研究在政策导向、利益感知、社区参与、地方依恋等方面均有涉及,这与胡诗文[12]79、柴寿升等[10]56、马东艳[8]104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鲜有研究考察外延成本和社会作用对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影响,因此本文拓展了社区居民公平感知影响因素的边界,并将其分为内因、外因和调节因素,内因包括利益感知、社区参与,外因包括外延成本、社会作用,调节因素为地方依恋、政策导向。

(2)本文构建了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本文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构建了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社会作用/外延成本→社区参与/利益感知→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并进一步探讨了地方依恋和政策导向在以上路径中发挥的调节作用。以往研究多以社区居民公平感知作为自变量来探讨对其他变量的影响[15-17],将其作为因变量来探讨自身的影响机制研究较少,其中柴寿升等[10]56验证了社区参与/利益感知→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这一理论模型,但这一模型缺少外在刺激造成的内在心理感知这一动态过程的研究,因此本文拓展了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理论模型,揭示了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内在机理,对旅游公平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补充和完善。

5.3 政策建议

基于旅游社区居民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机制模型和结论分析,为改善社区居民的公平感知,促进社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

(1)完善培训机制,提升旅游社区居民参与水平。针对旅游社区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地方政府要全面构建教育培训体系,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与旅游参与能力。同时,旅游社区要加快培育社区精英,充分发挥社区精英对社区参与旅游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度与参与能力。

(2)实行分层管理,增强旅游社区居民的获益感。在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根据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坚持“分层次管理”理念,确保社区居民获益。一方面对参与能力较强的社区居民,可以鼓励其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直接参与利益分配。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居民参与的政策支持和优惠力度,如为开展旅游接待和服务业务的个体经营者提供小额贷款扶持政策或扶持资金等。另一方面,对经营能力差、参与能力较弱的社区居民,可以通过间接参与的方式,如以在景区或旅游企业就业的形式参与旅游利益分配。此外,部分有条件的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参股,以股东身份参与旅游利益的分配,即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集体和个人筹资入股的形式让社区居民从旅游发展中获益。

(3)强化政策保障,增强旅游社区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完善相关社区旅游发展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执行力度,完善社区居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增强社区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感。积极有效地与社区进行沟通,加速相关信息的传递,加强社区旅游发展政策和信息动向的传达,及时了解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意见反馈,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和征地补偿机制,对社区旅游开发给社区居民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对集体出让用于旅游开发的土地通过股份折算方式给予社区居民分红。

(4)引导社会舆论,维护旅游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建立社区居民维权机制,拓展利益诉求渠道,引导社区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针对不合理的旅游投诉,要维护社区经营业主的合法权益,引导网络舆论,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其声誉和利益的影响。

(5)控制外延成本,为旅游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环境。加强调研,根据社区居民需求,进一步改善社区公共设施配套,方便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及时处理旅游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旅游消费过程中游客对社区内环境的污染,加强社区环境的保护和各项基础设施的维护,为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6)增强社区依恋,提高旅游社区居民的满意度。通过社区增权,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组织与社区环境的认同感[22]61,增强地方依恋,使之更加关注社区发展,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对社区生活的满意度[25]。

猜你喜欢
公平利益居民
公平对抗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石器时代的居民
笨柴兄弟
I Love You, Dear China
必须公平
高台居民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