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萍 谭英 高田圆,曹瑞超,徐向阳
【摘 要】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将在源头上决定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论文以陕南地区的三所高等院校(陕西理工大学、商洛学院和安康学院)为中心,实地调研考察这三所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现状,对比分析三所高校在师范生专业发展路径上的创新,研究适合地方高校师范生发展的路,从而充分凸显地方特色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方法与形式,推动对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成果的转换,并处理好理论知识讲授与现实问题分析的关系,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范类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范生;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素养;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1-0098-03
1 引言
国家繁荣昌盛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提升了一个层次,这其中就包括教育类行业对高素质师范人才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本就在地域条件方面制约着本校师范生与国内外先进的思想与科研水平的接轨,其专业素养也出现了滑坡现象。文章以陕南地区的三所地方高校(陕西理工大学、商洛学院、安康学院)为中心来调研地方高校师范生的专业素养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发展路径,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2 专业素养现状
2.1 本专业专业知识
学生在进入大学本专业的学习之后,有大量的课程学习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理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然而在对地方本科院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师范生中大量存在着“为考试而学习”的现象,即平时不注意积累,在考试的前一两周突击复习知识点,只求取考试及格,考完之后便忘掉所记忆的知识点,连最基本的常识性的知识都不一定能回答出来,地方本科专业师范生专业知识出现滑坡现象。
2.2 三笔字技能
信息化时代,在各种传媒方式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书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频率逐渐减小,“提笔忘字”的现象却多了起来。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预备者,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将来走上岗位,免不了钢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的运用。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除了具备渊博的知识水平之外,还要具备教学实践能力,特别是规范的三笔字的能力,因此三笔字对于师范生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1]。作为高等院校的师范生,理应掌握规范的三笔字书写,因为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能否将板书、评语等写的美观、清楚、工整,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堂的理解接受程度以及书写规范程度。但从目前调研现状来看,师范生的三笔字书写能力并不理想。
从随机选取的40名在校师范生的20分钟模拟授课来看,除仅有的3名被测对象在书写时工整规范,没有出错,剩余37名被测对象均出现了问题:其中写字笔画顺序出错的有23人,占被测对象总数的57.5%;书写出现错别字且不自知的有17人,占被测对象总数的42.5%;书写字迹模糊变形,潦草难辨的有3人,占被测对象的7.5%;上述三种书写问题同时出现的有2人,占被测对象的5%;在仅有的书写达到了工整规范无误的3名被测对象中,自己坚持练习三笔字的仅有2人,占被测对象的5%。从以上数据来看,师范生的三笔字功力,本身就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本次所选取的三所地方本科院校中,三笔字课程的课时设置也较少,学生在本科四年期间,三笔字的总课时数仅在32课时左右,教师在如此少的课时中一般会侧重于重点讲解三笔字中的其中一种,学生常常还未建立起对三笔字学习的系统认识,课程就已经结束了。
2.3 口语表达
口语表达对于师范来说就像三笔字一样重要。师范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关系到未来教师队伍总体素质的强弱,其意义与地位已愈来愈引起各级师范院校的高度重视[2]。日后走向教育岗位的师范生们对口语表达也是有着严格要求的,教师的普通话也有等级标准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師普通话等级应该在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的普通话等级应该在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语音教师应该在一级乙等及以上水平。就普通话等级考试来看,题型分为单音节字词、双音节字词、朗读和自由说话,主要考的就是正音及朗读和演讲技巧。在本次随机选取的40名被测对象中,普通话等级考试中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的有36人,占被测对象的90%。由此可见,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还是可观的,但尽管普通话水平通过率高,师范生在朗诵和朗读方面的表现还较差一些。在本次40名被测对象的20分钟模拟授课中,有60%的被测对象在模拟授课中能基本做到语调抑扬顿挫,语言清晰明朗,课堂感染力强;但还有40%的被测对象在模拟授课环节中,或是发音不标准,或是语气平淡,没有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2.4 态势语
态势语是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使用的辅助手段,是一种非语言因素,通过眼神、体态、手势、表情等非语言因素来传达信息。态势语具有补充和强化口语信息、沟通和交流情感、调控交际活动的作用[3]。例如,课堂上要与学生有充分的眼神交流,进行眼神交流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忌看天花板、教室后方的墙等,要环视四周,照顾到教室四角的学生;教师的体态要大方端庄,站有站姿;手势需注意礼仪,如指黑板的时候要用手背对着黑板,将掌心面向学生,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手心向上,不用手指指人等;表情要生动自然,符合所讲授的内容,如在讲《最后一课》的时候,教师的表情就应该符合课文中的情感,将这种悲愤和沉痛传达给学生,如果此时教师使用的是欣喜,欢愉的表情,显然是不恰当的。在本次随机模拟授课调研中,有86%的被测对象都能够在模拟授课环节中使用好态势语来辅助教学,但仍有24%的被测对象没能运用好态势语,常出错在眼神和手势两方面。在态势语运用方面师范生的现状较好,但还有待提升。
2.5 个人形象
师范生作为日后的教师预备力量,应该从现在起就树立好良好的个人形象。这里的个人形象分为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狭义的外在形象即教师给人的视觉印象,如衣着服饰等。作为教师,在穿衣服方面要大方得体,不可穿奇装异服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衣物,尽量减少饰品的佩戴,以干净、精神饱满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内在形象,应该是具有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素质, 即人们常说的: 身教胜于言教[4]。教师应该在思想道德等方面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形象树人。通过对这三所地方高校的在校师范生进行的随机抽取模拟授课情况来看,师范生普遍能保持良好的外在形象,在内在形象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需将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统一起来。
3 发展路径
3.1 调整课程结构及授课方式
从以上师范生专业素养的数据来分析,地方本科院校需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结构,增加除专业知识外的提高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实践课课时,如口语表达训练课、三笔字课等;变传统“灌溉式”教育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授课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学课程设置总体来说在所有课程当中所占的比重小,因为高校中对这些教育科学课程所开设的课时很少,因此课程涉及的内容范围较窄,实用性差;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的教育课程结构中,其教育专业课程出现了比重低、结构性缺失的现象。教师知识包括“专业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而“实践性知识”正是高校在新的师资培养格局中能否生存的重要条件。由于长期以来课程开设、实施及至评价等活动缺乏对师范类学生独立个性的关怀,导致类似高中“灌溉式教育”的现象长期存在,学生很少能够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一直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创新性人才成长产生了较大阻碍。小学及中学实施的新课程,对师资的要求从“高学历”转变为了“高质量”,提高了对教师自身实践技能素质的要求。各类高校在对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深受我国教育的历史影响而不重视对师范生的实践性教育,因此,现阶段在培养师范生的时候调整课程结构及授课方式是必要的。
3.2 引进名师资源
地方本科院校本就在地理位置方面逊色于地处一二线城市的名校,为了师范专业更长远的发展,应该引进名校名师资源。引进名师资源对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有着显著影响,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范生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也有着重要作用。引进名师资源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将教育名家的教学视频引进课堂,陕西理工大学特有的聘请周边地区教学名师进大学上名师示范课等。把观摩学习与模仿演练结合起来,把观察体验与分析反思结合起来,使师范生在多元化实践课程平台上,不断对专业学习过程进行认知、体验、研究,逐渐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5]。
3.3 走本地区特色发展道路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缺乏鲜明特色和实用性的缺陷[6]。地方高校应该走出适合本校的特色发展道路,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例如,汉中、安康和商洛均处在汉江流域,应以汉水流域文化作为特色研究,同时应借助文化名人的效应进行建设,如商洛学院的“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所”荣升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机构,当代作家贾平凹带动了商洛学院的迅速发展等。加强应用能力培养,增开地方文化系列课程,依托本土丰富的文化资源及其研究成果,开设出一系列的选修课程,凸显与众不同的专业特色,使学生受到悠久的传统文化和鲜活的民族民俗的熏陶,领悟地方文化资源的魅力和活力,体会到整合开发文化资源的过程和快乐[7]。
3.4 鼓励学生科研
地方高校师范生在本科阶段的论文发表及科研学术成果量很低,为了更长远的发展,现阶段应该改变师范生重理論、轻实践的培养格局。应通过各项引导机制鼓励师范生发表论文、研究学术;积极推行新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只注重片面一味学习求取好成绩的倾向,提高师范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启发其洞察能力、想象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师范生专业素养出现“滑坡”状况,绝不仅存在于地方本科院校中,各高校应及时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改进,才能令师范类专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龚一鑫,李山林. 浅谈师范生三笔字学习的现状与对策[J]. 亚太教育,2016(16):255.
【2】李雯娟. 当前师范生口语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南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3):2.
【3】贾晓玲. 师范生态势语技能训练[J]. 内蒙古名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55.
【4】刘忠启.浅论教师的个人形象[J].辽宁教育,2007(09):20.
【5】孟燕平.高师实践课程的价值取向及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5(23):11-14.
【6】戴承元.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3,25(1):106-110.
【7】刘思聪,文俊沣,郝丹丹.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技能培养现状与改进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