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为短视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短视频一经问世便迅速呈现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用户人数和视频数量野蛮式增长。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短视频拥有巨大潜力,但也因为版权保护的不健全,陷入大面积盗版和侵权的泥沼。短视频内容作为制作者智力和精力的双重结晶,理应受到保护,也唯有此才能维护版权所有者的创作动力和热情,促进行业的长远发展。
【关 键 词】碎片化时代;短视频;版权困局;破解之道
【作者单位】车江波,平顶山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3.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2.021
短视频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其时长较短,内容相对完整,信息密度大,能在短时间内满足大众的观看和娱乐需求,一问世便成为网络市场的爆款。作为近两年的现象级网络产品,短视频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但是也因为短视频版权的不明确和保护体系的不完善,这一领域成为盗版和侵权的重灾区。
短视频作为内容产业,凝聚著创作者的智慧,理应受到保护。当下短视频的野蛮式发展,显然已经导致行业陷入版权困局,假若不及时进行版权的规范和治理,短视频行业将面临发展停滞,甚至陷入更深的危机。针对短视频的侵权问题,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多家单位联合在2018年7月正式启动了打击网络盗版的“剑网2018”专项行动,重拳打击短视频领域的侵权问题,希冀通过约谈、处罚等多种措施,对侵权盗版行为集中打击和治理,进一步引导短视频行业的良性发展。
一、我国短视频行业的发展现状与版权之困
1.短视频行业的发展现状
短视频指视频时间长度在五到十分钟,依托移动智能终端和PC端实现快速拍摄和编辑,由个人或专业团队制作并上传至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可供公开播放和分享的视频短片。
近年来,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与软件技术的更新升级,短视频在问世后的极短时间内便获得了井喷式发展,“不仅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还成为‘互联网+时代社交平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2018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短视频国内的用户规模已经突破4.1亿人,同比增长115%,预计2020年,短视频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50亿元。随着我国网络宽带的不断升级和用户碎片化时间的使用趋势,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短视频行业的风口持续加强,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不可估量。
2.短视频行业深陷版权困局
不可否认,短视频在当下有着庞大的商业市场,但是其野蛮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盗版侵权便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当前,短视频侵权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一条短视频成为网络爆款之后,平台众多UGC和PGC团队未经许可争相模仿照搬,甚至直接将其拿来创收;二是短视频创作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随意截取和拼接电影、电视剧等影视成品的片段,或直接上传,或进行二次演绎,以此来获取商业利益。此类行为严重损坏了原创者的合法权益,直接导致短视频行业深陷版权纠纷的困局。
短视频内容作为创作者的智慧财产,凝聚着创作者的智力和劳力,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相应保护,将重创其创作热情。盗版侵权的内容同质化和受众多样化的需求背道而驰,如果对侵权行为一味采取放任态度,放松对其合法版权的保护,直接后果便是原创优质短视频的急剧短缺。短视频内容的同质化将使得受众逐渐陷入审美疲劳的泥潭,行业竞争便更无壁垒可谈,产业价值链将出现断裂。
二、我国短视频行业版权之困的原因解析
1.短视频市场份额大,潜藏巨大商业价值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将人们带入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快节奏生活催生出来的新型娱乐方式,一经投入市场,便步入快车道。2017年,短视频总播放量以平均每月10%的速度爆炸式增长。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7年9月短视频用户使用总时长渗透率为4.1%,同比增长率达到311.3%,领跑其他所有细分行业[2]。碎片化时代到来,人们对短视频的依赖,使得其营销价值不断凸显,商业潜力不可估量。短视频的野蛮式发展,用户及流量的爆炸式增长和极快的变现速度,吸引了众多商业资本的蜂拥而至。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使下,一些进入者为了追求更快的利润回报速度和更高的利润,或无视版权保护的规则,或缺乏版权的意识,对作品进行“搬运”“剪裁”等,从而导致当下版权问题的频出。
2.短视频维权成本高,创作者版权意识薄弱
短视频维权成本高、诉讼期较长、判赔金额较低以及内容创作者版权意识的薄弱是遏制短视频盗版侵权现象频出的重要障碍。短视频作为新生事物,行业管理经验不够丰富,证据收集难度较大,即使原创者胜诉,获得正当权益,但获赔金额与维权的支出成本形成巨大反差,这严重影响了短视频创作者的合理维权。加上短视频传播时效短,维权案件审理周期较长,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这使更新速度极快的短视频维权效果难以体现。
我国短视频创作者的版权意识薄弱,他们将作品制作上传到平台之后便成“甩手掌柜”,对作品版权往往漠不关心,更不会主动去版权保护中心或版权局做版权登记,评估作品的版权价值。并且,短视频用户基数庞大,分散在世界各地,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便能隐藏真实身份及地址,寻找侵权责任人无异于大海捞针费时费力。故一旦出现侵权盗版行为时,权利人很少选择追究责任,维护正当权益。这些现实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短视频领域盗版侵权的频繁出现。
3.短视频版权界定不清晰,存在治理难题
从星星之火到影响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短视频行业仅仅花费了数年时间,其过快的发展速度和多元性远远超越了相关法律条款的制定和完善速度,使得版权相关条例出现滞后。短视频创作者的知识产权没有明确的保护条款,缺乏侵权判定的参照物,导致权利人维权陷入尴尬局面。我国当前短视频著作权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盗版侵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因此,短视频版权交易、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规章亟须补充和完善,且应及时跟进短视频行业的发展步伐。
纵观当下短视频多元化的发展,其是否构成侵权需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如作品属性、作品制作目的与传播、借鉴成分所占比重等,特别是针对短视频参照他人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现象,要进一步甄别其借鉴参考性质与“原封不动”借鉴之间的本质区别。短视频的多元化和相关法律界定的不清晰,导致短视频在侵权认定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分歧,影响了官方对具体侵权行为的认定,导致短视频领域乱象丛生,盗版侵权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4.短视频数量庞大,平台监管乏力
作为短视频内容分发、传播的渠道,在短视频产业链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短视频平台对大量的侵权盗版行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国当前的网民数量极为庞大,短视频平台又拥有众多好看又好玩的视频内容,短视频的用户呈现几何式增长态势。由于短视频平台的移动智能化,随时随地的低制作门槛使得众多的用户开始对短视频制作和上传跃跃欲试,每一名短视频制作者都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对他人的作品进行借鉴和模仿,因此,数量庞大、同质化、质量良莠不齐的短视频一时间出现在不同的短视频社交平台上。又由于短视频侵权的界定不甚明确,这无疑给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平台内容监管人员有限,网络空间又十分巨大,一时间他们难以全面彻查所有短视频内容,这给不少不法分子和不法平台留下钻空子的机会。此外,监管部门也存在监管不严、缺乏长效化的问题。监管工作的难度与复杂度使多数短视频平台“望而却步”。甚至有些平台尽管发现某些點击量大的视频作品存在侵权盗版行为,但为了吸引用户眼球,没有进行必要干涉,没有担负起维护网络生态的责任,对侵权盗版行为采取默许和放纵的不作为态度。
三、我国短视频行业版权困局的破解之道
当下,短视频的盛行正逐步发展为新媒体时代一种新的社会生态,短视频越来越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阅读、交友、分享与营销平台,深陷版权困局的短视频行业亟须破解之道。
1.明晰短视频版权的法律界定,加大惩罚力度
当前,短视频版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滞后于短视频的发展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对短视频的侵权没有相应准确的解释条款,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没有恰到好处的惩处条例成为制约短视频长远发展的重要掣肘。
短视频的版权维护离不开相关法律条款的保驾护航,短视频行业在不断发展,相关法律条款也应该与时俱进。为此,国家版权相关部门应在充分了解短视频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和研究,尽快修订和完善短视频版权相关的法律条文,从立法层面对短视频的版权及侵权等各个方面做出合理的界定,为相关案件的判定提供依据,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切实保障短视频原创者的合法权益。
在完善、明确相关条款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还要针对获赔金额与维权成本的巨大反差做出相应调整。加大短视频侵权的惩罚力度,增加其法定赔偿金额,切实提高侵权的成本,使广大短视频用户和内容制造者对原作品的版权心存敬畏。我国可参考国际上的“惩罚性赔偿机制”,权利人可以从实际损失、违法所得、法定赔偿等方式中选择获赔方式,提高权利人的自主权。同时,相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法定赔偿金额的最低标准,情节严重时还可将行政处罚加入惩罚序列。当然,强调版权的法律界定,并不是绝对禁止借鉴与应用他人作品,而是以一种正确、合理、不涉及侵权的方式借鉴与应用他人作品,以求得生存与发展。“正如《著作权法》的实质是一种控制作品使用的机制,其最终目的不是‘如何防止使用,而是‘如何控制使用。”[3]
2.多措并举加强短视频相关人员的版权意识
加强短视频相关人员的版权意识是保护短视频版权的关键一环。当下,我国部分平台已开展短视频版权的确权和维权服务,但从平台和相关版权局的统计数据来看,虽然版权登记数量呈上涨趋势,但是与庞大的短视频上传数量相比,仍属于冰山一角,这正反映了人们版权意识的薄弱。因此,我国需要多措并举,多部门协力来加强大众的版权意识。
版权登记和维护的相关部门、各大短视频平台,应该大力加强版权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门户网站、微博、微信以及短视频等多种平台,以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普及版权相关的基本常识,做到宣传教育的长效性,进而提高全民的版权意识。同时,针对短视频行业的发展情况,相关部门应增强版权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对短视频相关版权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加强专业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建设。此外,相关部门还要进一步重点增强短视频作品原创者的版权维护意识,让原创者主动进行版权登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旦发现侵权盗版行为,原创者主动“亮剑”,进而依法维权。只有主动出击,才能让侵权者有所畏惧,依法、依规行事,从而在短视频行业营造风清气正、遵法守纪的和谐网络氛围。
3.重点研发短视频版权论断和交易的相关技术
短视频版权困局的破冰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依据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特点,从相关网络技术入手,进一步创新和优化短视频侵权论断的智能技术,对作品的制作和传播路径进行跟踪和判定,使得短视频的侵权盗版路径有迹可循。
数字技术是短视频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滋生侵权盗版行为的温床,研发短视频版权论断和交易的相关技术对版权的保护极为重要。通过技术的研发来打击侵权盗版现象,国外早有先例。2007年,“You Tube率先采用了名为‘内容身份证的规避侵权鉴别技术”[4]。其规定内容的原创者在上传作品的同时,上传相关的版权证明资料,系统将会根据这些文件与其他视频内容进行比对, 一旦发现侵权行为,系统会自动屏蔽相关涉及盗版行为的雷同作品。我国的短视频版权相关技术研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进一步完善。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内容身份证”方式,也可以利用DCI体系(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通过为特定作品分配永久的DCI码、DCI标识,颁发数字版权登记证书,从而为版权相关方在数字网络环境下进行版权确权、授权和维权等提供基础公共服务支撑。此外,我国还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为版权保护提供更为高效、更加安全的技术确认,力争多方位对盗版行为追踪,实现最大范围的有效打击。
4.鼓励短视频平台的版权自治
平台作为短视频内容施展拳脚的空间,在行业健康长远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论短视频平台的类型有何不同,实力和用户量有多悬殊,其都应该担负起维护短视频行业良好发展的职责。对于盗版侵权的行为,平台应及时监控制止并处罚。各短视频平台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视频内容审核机制,加大版权自治,保护原创者的合法权益。除了提供优质服务,短视频平台还要尽可能完善举报受理和快速处理机制,加强版权监控管理,履行相应义务与责任,推动构建行业发展的新生态。短视频平台还需履行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义务,将涉嫌侵权用户的相关信息积极如实地提供给版权执法部门。同时,对相关版权案件的举报人,案件一旦核实,短视频平台可给予其一定程度的奖励,为广大短视频用户打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版权环境。
短视频行业健康生态的构建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单方面依靠平台,抑或是创作者一己之力便能实现的,需要政府、市场以及短视频产业链上各个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长久合力地加强对短视频行业的综合管控和治理。唯有完善短视频版权的相关法律条例,加强相关人员的版权意识,研发版权论断的核心技术,加强平台的版权监管能力,多措并举、多方合力,才能维持短视频市场合理的竞争秩序,突破产业价值链发展的瓶颈,让短视频行业向着更为良性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修齐. 短视频内容引导与版权保护体系[J]. 中国出版,2017(16).
[2]QuestMobile. 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R]. 2018-01-17.
[3]张可慧. 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J]. 出版广角,2013(2).
[4]朱迪齐. 短视频版权问题及平台应对措施[J]. 科技传播,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