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丽
【摘要】古典诗文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还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如何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古诗词,有兴趣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词,已成为当前许多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通过将汉字溯源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准确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来理解诗意,进而更深刻地理解诗词内容,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汉字溯源;古诗词;巧妙融合
我国的汉字有五千年的发展史,历代用汉字写成的文史典籍,浩如烟海,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宝库。体现在诗词上,它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以及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成为人类滋养精神的补品。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并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专门的教学要求。在统编教材中,传统文化篇目明显增加,小学阶段共选古诗文129篇,比原版本增加56篇,除拼音识字单元外,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36%。基于此,深化古詩词教学研究,使之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挥更重要作用,已成为迫切需要。
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古诗词,有兴趣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词,已成为当前许多教师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基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试将汉字溯源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并就其可行性提出几点粗略的认识。
一、利用汉字溯源导入新课,能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古诗词的题材内容丰富,按景物内容可分为:诗中春、夏、秋、冬;诗中山、水、日、月;诗中风、花、雨、树。按思想内容划分有爱国篇、心情篇、送别篇、边塞篇等等。在学习此类诗篇时利用汉字溯源导入新课,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比如杜甫的《春望》、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示儿》都体现出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学习这些诗篇时,不妨用汉字溯源先让学生了解一下“国”字。“国”是一个形声字,它的繁体字写作“國”,其篆体字形由“囗(guó)”和表字音的“或”组成,本义是疆域、地域,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域”。而现在的“国”字,外面的“囗”像一个围墙,里面的“玉”代表宝玉、珍宝,象征珍贵的东西,把珍贵的东西包围起来加以保护就是“国”。“国”指国家;还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国”的意义后再学习这些爱国主义诗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抓住体现整首诗题眼的重点字进行溯源,能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下册中的诗歌《江南》,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描写了采莲时的美景,反映了采莲人的欢快心情。“田田”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荷叶茂密,莲花必然繁盛,莲子必然丰收,采莲人自然心里高兴。可是诗句中并没有对采莲人的描写,而是写了“鱼戏莲叶间”,描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一般。此时汉字溯源一下“戏”字,可以让学生理解“戏”在这里指的是“嬉戏、做游戏”,再联系学生平时做游戏时的心情,采莲人的开心不言而喻。鱼在水中的欢乐神态,非常形象。这里既在写鱼,也有以鱼比人意,采莲人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儿在水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行之轻快、采莲人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自然浮现在我们眼前。下面四句又用“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字,反复咏唱,一点儿也不使人感到重复,描绘出鱼儿久久不去、围绕莲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而对鱼儿欢乐嬉戏的反复歌咏,真正表达出了采莲人的愉快心情。
三、利用汉字溯源学习古诗词中的生字,能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汉字是依据字义来构造字形、追求形义统一的文字。一个字义用怎样的字形来表示,反映着古人的构想和设计,而这种构想和设计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最想家的时候,特别是在月夜。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可谓是千古绝唱。诗中的“床”往往被理解为供人睡卧的床榻,然而《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古人把“有水井处”称为故乡。理解了“床”在这里的真正意义,诗的前两句就容易理解了。前两句直接写室外,可以想见,此时诗人正伫立于室外中庭,皎洁的月光穿过清澈的天宇洒到了诗人的小院,在井架前均匀地铺开。如此静谧的夜晚,诗人却毫无睡意。再加上对“霜”的理解,如霜的月光暗示出诗人此时心境的凄凉。后两句“举头望明月”非但没能驱除诗人心头的失意孤寂,反而还增加了新的愁绪。“低头思故乡”让人顿生无限遐想。
教师在教授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为了能让学生记住“接天莲叶无穷碧”一句中的“碧”字,经常这样解析:“王大娘,白大娘,一块儿坐在石头上。”虽然新奇有趣、押韵易记,但与碧“义”的关系甚远。学生记字“形”而不明字“义”,会影响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碧”是个会意兼形声字,从石从珀(琥珀),意思是像琥珀般的玉石,珀兼表声,本义是青玉,引申泛指青绿色。“无穷碧”描绘的便是碧绿的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呈现出无穷碧绿的荷塘景色。假如学生理解了“碧”的形义关系,不但容易记住“碧”的“形”,而且能因掌握了“碧”的“义”而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四、在课下拓展中鼓励学生利用汉字溯源开启古诗词探索之旅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古诗词可以看作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家园。因此,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理解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应在课下拓展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
在所学的众多古诗词中,我们会发现好多的诗词与酒相关。或是借酒助兴,吟诗作对;或是对酒当歌,书写快意人生。诗与酒好比一双筷子,作诗无酒,淡然无味;饮酒无诗,总是粗野。在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歌后,不妨汉字溯源一下“酒”字,利用汉源视频让学生理解“酒”的字义和文化。“酒”,迁就,是用来迁就人性善恶的饮料。王维送别元二的情感凝结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里,这是一杯怎样的酒,是依依不舍的酒,是关心的酒、牵挂的酒、祝福的酒。这盛满诗人深挚情谊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酒逢知己千杯少,离别方知故人情,这哪是酒啊,分明是浓浓的情。岁月的风沙早已湮没了阳关古道,然而关于诗酒的传奇故事变成了辉煌记忆,传唱千古,王维对元二那份深挚浓厚的情谊也超越时空,在后人心中永恒激荡。
还有被后人称为“诗仙”的李白,一生以酒为乐、以诗相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高兴时喝酒,痛苦时喝酒,有钱时喝酒,没钱时到朋友那里喝酒。酒是他心灵的慰藉,他借美酒浇出的绚丽诗篇让我们感受到诗与酒的结合,不仅是中国美酒的灵魂,也是中国诗歌的灵魂。
同一个题材,不同作者有不同的表达风格,同一个作者,又有不同风格的诗篇。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汉字溯源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有助于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字义以及便捷地理解诗意,进而更深刻地理解诗词内容。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缩印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汉]许慎.说文解字[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漯河市郾城区城关镇许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