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附暖宫丸加减治疗习惯性流产经验

2019-03-19 17:47郑彩云
光明中医 2019年14期
关键词:胞宫安胎香附

郑彩云

习惯性流产是妊娠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妇产科的难治之症。国际上将习惯性流产界定为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者。有学者报道第一次妊娠自然流产的发生率是 11%~13%,再次妊娠自然流产率是13%~17%,在连续2次自然流产后,第3次妊娠胚胎丢失的风险则高达80%[1]。习惯性流产,中医称为“滑胎”或“数堕胎”。艾附暖宫丸出自《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其药物组成:香附、艾叶(炭)、当归、黄芪、吴茱萸、川芎、白芍、地黄、官桂、续断,原方主治妇人子宫虚冷,带下白淫,面色萎黄,四肢酸痛,倦怠无力,饮食减少,经脉不调,面色无泽,肚腹时痛,婚久不孕。我们临床应用该方加减,治疗习惯性流产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流产反复发作 从血虚、寒盛、气郁立论

习惯性流产属中医“胎漏”“胎动不安”及“滑胎”范畴[2]。妇女以血为本,经、孕、产、乳都以血为用。若精气不足,精不化血;或脾胃亏虚,不能生血运血。血海空虚,胞脉失养,不能萌胎,致成堕胎。又反复堕胎,致胞脉受损,纵然妊娠亦难正产。《校注妇人良方》云:“血气虚损,不能养胎,所以数坠也。”《圣济总录》说:“妇人所以无子,由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故也。”气血不足多因孕后脾胃受阻,加之流产损伤引起的气血流失。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女科证治》说:“妇人有孕,全赖血以养之,气以护之。”气血既要充盛,同时又要互相协调。过寒过热,或七情过度,均可造成气血不和,导致冲任失调,形成胎漏或胎动不安,或胎萎不长,终致先兆流产或流产[3]。外寒伤宫可出现于女性先天脾肾阳虚,或体内水湿之气运化迟滞,聚久为寒; 也可因后天原因如贪凉涉水露寒、长期居住寒凉之处、过食寒凉食物等; 或生产之时外来寒邪凝聚胞宫,使得气机阻滞或血脉不通而发病[4]。久病伤阳,日久导致脾肾阳虚,使下焦虚寒,气化失司。此时寒湿之邪毒更容易侵入胞宫,损伤冲任。流产后情志失调,悲切忧思,情怀难舒,抑郁或思虑日久,易引发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使冲任不能相资,无法固摄孕卵;精神的因素也能引起神经机能状态的改变而造成流产。陈良甫说:“有怒气伤肝,或郁结不舒,触动血脉不安。”王海藏说“或大怒悲哀,伤动心肝之血而堕。”“便产须知”亦称“忧恐悲哀暴怒”为半产三因之一。说明精神因素对流产的决定意义[5]。精神因素可以影响生殖功能,如心情紧张,思虑过度,或大惊卒恐,或情绪忧郁,肝气不舒,均足以使血气运行不畅。这些精神因素,都可阻碍胚胎发育,造成流产,故习惯性流产患者除药物调治外,兼辅以心理上的开导及设法获得舒适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习惯性流产患者以气滞血虚、下焦虚寒、邪毒入侵,致肾阳不足为主,气滞、血虚、阳虚、宫寒是主要病因,临床常见寒热错综、虚实夹杂,属本虚标实之证。临证中以下焦虚寒、气滞血虚为主要证型。

2 暖宫理气为先 合以补肾、补气养血

临证时本着扶正祛邪的原则,以暖宫理气为主,合以补肾、补气养血。盖妇女以血为本。而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旺则血足,气和则血调。调和气血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此类患者每因孕后不久即流产而忧愁思虑,情怀不畅,则肝气郁结。若肝气郁结,胎气受阻,壅遏不安则滑胎。木不疏土则脾失健运,因而每兼肝郁脾虚之证,若脾胃虚弱,运化失健,不能生血,则胎失所养而滑胎,故又伍以香附、白术等舒肝健脾,肝气舒畅条达,血海充盈、血脉流通则胎孕正常。“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滋生。若血虚者则胎失所养,气虚则胎元不固,气郁者则胎气受阻均可致滑胎,所以调气养血安胎法治疗本病实为重要。这类病证大多有先天禀赋不足,元阳衰微,命火不壮。盖肾为先天之本,而胞脉维系于肾,肾气充盛,血有源,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便能摄精受孕。若肾气不足,命门火衰,温煦无权,胞宫虚寒,冲任不荣,成孕终难。此类患者在临床常表现为子宫发育不全,黄体功能不全,基础体温低于正常水平或呈单相。审因论治,惟以补肾暖宫育胞法,胞宫得肾阳之温煦,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6]。若阳虚寒凝,胞失温煦,冲任不调,难以养育胞胎,终致流产。正如傅青主所说:“寒冰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长鱼龙”。治疗当暖宫理气,补气养血,补肾育子。使胞宫暖,冲任调,元阳壮,则宫暖而子嗣譬犹大地回春,草木生长一样。

3 方以艾附暖宫丸加减

以艾附暖宫丸为基础进行加减,药用艾叶(炭)、炙黄芪、吴茱萸(制)、仙鹤草、鹿角霜、当归、续断、白术、香附(醋制)、肉桂等。方中艾叶(炭)、吴茱萸、肉桂为辛热之品,能温肾祛寒止痛;炙黄芪、当归可补血和血;香附、吴茱萸相配伍,可疏肝理气、温中行气;续断助肉桂温阳补肾;黄芪补气,与当归相配又可补血。用生地黄而不用熟地黄,是借其甘寒之性,以防辛热太过。诸药相合则气血通调,下焦得温,胞宫胞脉得通,共奏补中安胎之功。脾虚者加白术补中益气,肾阳虚者加淫羊藿、鹿角霜温肾散寒。肾虚宫寒是习惯性流产之重要原因,临床十分常见。艾附暖宫丸以艾叶(炭)为主药,即是此意。但妇人以血为本,欲冲任调需养血。故配以当归、生地黄养血敛阴,兼制他药之温燥。药理实验表明艾附暖宫丸主要有解痉、镇痛、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对缩宫素引起的小鼠“痛经模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对正常大鼠在体子宫和离体子宫活动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大鼠离体子宫的强烈收缩;能提高小鼠在冷水中的游泳时间,能降低血瘀动物模型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黏度、血浆黏度;对小鼠急性大出血引起的“血虚”模型有较强的补血作用[7]。

4 典型病例

刘某某,女,30岁。2013年6月5日初诊,结婚5年,已先后自然流产5次,均于怀孕8~12周时无故自坠,故每当怀孕之后,即精神紧张,遵西医保胎法,绝对卧床休息。此次又怀孕近8周,一直卧床,未敢劳作,但仍于1周前开始阴道少量出血,血色淡红,以致精神十分紧张,夜不成寐,昼则倦怠,不思饮食,纳则恶心欲吐。诊见腰凉怕冷,小腹下坠,语声低怯,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无力、两尺滑。证属肾阳不足宫寒,胎元失固,急投艾附暖宫方加减,方用艾叶(炭)30 g,香附(醋制)30 g,炙黄芪15 g,吴茱萸(制)10 g,仙鹤草50 g,鹿角霜15 g,淫羊藿15 g,当归10 g,续断2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肉桂6 g。配2剂。每剂煎取3汁,2剂共煎取6汁。开始2汁,每隔2 h服用一次;之后2汁,每隔3 h服用一次;最后2汁,每隔5 h服用一次。2剂在24 h内服完并嘱其在室内适当活动,否则久卧气虚,更难保胎。次日邀诊,自诉药后出血已止,已在室内活动数次,每次10 min。活动时感心慌,肢软乏力。诊见面色仍苍白,但脉象已较前有力,滑脉更为明显。据此脉症,胎可固矣。原方3剂,每日1剂,煎服3次。3剂后诸症均减,稍觉神倦乏力,脉缓滑有力。原方艾叶、香附(醋制)减半,去仙鹤草,再服10剂,诸症消失。嘱每月服基本方10剂,服至怀孕第6个月后,改为每月服5剂,直至足月。遵医瞩服药,足月正产。

按:患者因流产反复发作而致气血虚弱,加之精神紧张而恐惧,忧虑,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虚,久病阳虚;肾虚不足,伤及阳气,导致下元虚冷,不能温煦胞宫,胎难长养,故而流产。辨证上应抓住胞宫虚寒、气滞血虚与肾气不足的关键,投以艾附暖宫丸加减暖宫理气、调补冲任安胎,以艾叶(炭)、鹿角霜、淫羊藿、肉桂、续断温补肾阳,暖宫止血,黄芪、当归、生地黄补气生血,吴茱萸、香附理气行滞,并佐以白术健脾安胎,诸药共奏补肾暖宫,养血安胎之效。

猜你喜欢
胞宫安胎香附
补肾活血导法改善PER“胞宫摄精成孕”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基于玄府理论浅析“畅情开玄通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理论研讨
补肾安胎饮对肾虚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寿胎丸联合安胎扶元饮对肾虚血瘀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早期先兆流产不同安胎结局与孕囊增长、血清β—hCG水平变化的关系
从肾论治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探讨❋
固肾安胎丸联合低分子肝素干预复发性流产妇女血栓前状态的疗效
治胃寒痛
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
补中益气丸合七制香附丸治疗产后便秘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