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萌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引入“工匠精神”,是基于“工匠精神”的内涵,提高对学生发展和高校德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视,立足于学生今后发展,将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作为提升的学生德育教育以及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将辅导员作为教育主体,发挥辅导员学生一线工作的优势,从日常管理到学生学习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要求的无缝对接,侧重于学生的职业选择和定位,让学生深刻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从而建立更加简捷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过程,构建一流的辅导员队伍,基于学生发展现状探索高效的学生德育工作和职业素养教育途径。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工匠精神”从职业角度的道德、能力以及品质三个维度明确规定了职业价值和职业行为,明确要求职业工作要具备创新、专注以及敬业等内容,一个成功的职业人,必须要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能依据道德标准判断职业工作的优劣,且有符合岗位标准的就业能力,并且具有创新、精益等品质。从“工匠精神”角度来看,我国高校学生教育中缺乏职业精神培育,多数高校学生缺乏职业意识以及职业道德,没有创新意识以及精益精神,社会就业能力不足多是以学生自身能力和品质缺失密切相关,当然也是由于高校没有准确定位好高校育人对象,整个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都没有围绕辅导员与学生展开,高校教育在育人工作中功利性色彩浓厚,多数教育都是讲究短期效应,没有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制定人才培养制度和教育管理体系,导致学生在发展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对职业以及今后发展了解不足,无法具备较强的社会就业竞争力;且高校发展中长期是以科研为导向,育人工作地位不足,这一现象对学生今后发展现实意义不足,需要重新构建育人工作体系,没有定位好高校发展方向,一味地想要通过科研和教学能力带动育人工作,忽略了学生事务管理,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难以践行国家对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现阶段多数高校都将大量资源应用在学科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等可见短期效果的项目,但实际上育人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教育后效性与学生今后发展关系密切,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高度建立高校育人体系,才能解决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以及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服务至上以及严谨认真、创新突破的理念,以辅导员为教育主体,学生为教育对象,建立高校学生育人工作体系,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基本方略,规划好学生教育、管理及服务、指导工作,立足于学生今后发展实施德育工作和职业素养教育,提高教育后效性,避免功利性思想对学生德育和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
(一)辅导员在学生德育工作开展中需要及制定长远计划,依据“工匠精神”的内涵,实现学生德育工作统筹协调。基于学生事务管理过程来看,辅导员要从高校整体发展角度统筹协调教育资源,围绕育人工作,创造“工匠精神”教育氛围,做好学生德育工作,以学生基本素质作为切入点,保证德育工作有的放矢,具有较强的教育效率。第一,借助文明城市建设开展文化活动,顺应城市文明建设大潮,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主流思想文化,开展学生实践活动。辅导员可以可以针对学生在校生活举办征文、研讨以及在线校园文化等活动,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之间相互谈交流,谈认识、谈理想等,稳固地将核心价值观思想深入推广到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在主题班会以及教育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以及形势政策报告会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让学生现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第二,基于多维文化角度,依据学生对互联网信息和新媒体信息的认识,结合文化主题活动,将各种文化融入到校园生活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好学生文化建设,从而引领大学生在校生活,打造出多维文化教育体系。第三,在这些活动中秉承“敬业”精神,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兢兢业业,认真开展各项学生事务活动,强调“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让学生最终能实现学生的职业梦以及人生观。
(二)要构建高素质、高能力以及高情商的辅导员队伍,保证辅导员具备“工匠精神”。辅导员要对育人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热爱学生,能从学生发展角度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联合校园文化,创建优良的“工匠精神”氛围,从学生在校生活、在线生活和新媒体活动入手,利用新媒体以及网络的信息传播优势和校园文化的感染力,实时监控学生的在线言论,与学生优良互动,引导学生思想以及道德取向,肃清网络中不良信息影响,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所以,辅导员中要依据“工匠精神”经常性进行总结和反思,依据德育工作结果回溯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推动教育走向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分别从思想、管理以及保障等方面对德育工作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德育工作服务,持续性修正德育方向,保证德育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等贴合学生实际情况,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和后效性。
(三)通过校企融合,按照“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培养人才。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要积极联合企业,引导学生认识企业岗位和今后发展方向,通过校企融合,为育人工作打造优良的教育情境,通过情境教育原理促进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围绕文化在校园创设优良情境,按照“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细化各项育人工作,从学生成绩、在校生活、个性培养以及教育管理等,依据“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榜样,激励学生成长,营造精准育人良好氛围,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发展。所以,辅导员要先端正自身的三观,配合各项专业课程教育情况,从学生宿舍活动、资助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等设计实践活动,以“工匠精神”和传统美德和现代社会需求作为活动中心,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走出手机、走出网络,参与益于身心的实践活动,并采用具体生动的实际案例作为品质培养素材,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要积极融入到德育课程,依据全程育人的理念,统一对高校人才培养进行科学性定位,保证课程为学生德育,教师依据立德树人任务,身体力行对学生品格素质进行正向指引,立足于德育课程开展学生德育教育,通过强化课程师资、更新课程内容以及革新教学方式等,聚焦于学生今后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以及职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