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辨治腰痛验案2例

2019-03-19 14:30耿贤华李芃琪
光明中医 2019年9期
关键词:带脉独活腰痛

耿贤华 李芃琪

腰痛病症临床比较常见,多由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等引起(脏腑反射、牵涉痛除外),临床治疗有中药、理疗、针灸、外用膏药、非甾体类止痛药等多种治疗方案,也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也有一部分比较顽固,用常见辨证方法不能取得理想疗效。吾师孙朝宗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主任医师,德州孙氏医学第四代传人,为山东省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临证60载,学验宏丰,精于六经辨证,擅长奇经八脉辨证,并以2种辨证法有效结合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取得良好疗效。笔者有幸位列孙师门墙,聆听恩师教诲,受益匪浅,临证中效法恩师,以奇经八脉辨证和六经辨证结合法治疗顽固性腰痛获得良好疗效,现取2例报告如下。

1 阳跷太阳腰痛案

商某某,男,36岁,工人 。2018年5月16日初诊。腰痛7年,加重2个月。自幼体弱,参加工作较早,工作体力偏重,环境潮湿,而立之年腰痛即作,休息及温热可缓,未予重视迁延渐重,现已无法正常工作生活。2个月前于某医院核磁共振示:腰椎3、4、5突出、腰椎管狭窄,随服腰痛宁及中药汤剂至今,疗效不佳,经亲戚介绍来诊。刻见:精神萎靡,面色干锈,言语可,弯腰拖腿而行,未走10步即下蹲,双手拍打小腿及左臀部,复行如是。自觉左下肢凉,触之较右腿温度偏低。舌暗苔白略厚,脉弱。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证。中医诊断:腰痛。辨证:阳跷太阳腰痛证。治法:温补肝肾,营通阳跷,祛风湿除痹痛。处方:独活寄生汤加味。辨证治疗:患者自幼体弱,久患腰痛,气血虚弱,肝肾不足;又兼受寒湿侵袭,阻滞太阳之经,不通而痛;正气不足,八脉亏虚,太阳涩滞,阳跷闭塞,此属阳跷太阳痹症。仅补脏腑,营气血,祛寒湿,通经络之常法恐难收效,当以补奇经营阳跷为法。方药组成:独活10 g,桑寄生20 g,杜仲10 g,怀牛膝10 g,川续断20 g,辽细辛3 g,秦艽6 g,白茯苓15 g,肉桂6 g,防风6 g,川芎6 g,党参10 g,甘草10 g,当归10 g,白芍10 g,生地黄10 g,豨莶草10 g,威灵仙10 g,焦三仙各10 g。上药以水5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2次,温服。同时针刺患侧申脉、仆参、跗阳、委中、胆俞、脾俞、胃俞、大肠俞,每日1次。

二诊:5月26日。前方连服10剂,辅以针刺治疗,腰痛大减,面色荣润,精神宜佳,可行百步方觉腿胯疼痛,下蹲缓解,可不拍打患腿,效不更方,继前法治疗。方药组成:独活10 g,寄生20 g,杜仲10 g,怀牛膝10 g,川续断20 g,辽细辛3 g,秦艽6 g,白茯苓15 g,肉桂6 g,防风6 g,川芎6 g,党参10 g,甘草10 g,当归10 g,白芍10 g,生地黄10 g,豨莶草10 g,威灵仙10 g,焦三仙各10 g,砂仁6 g。上药以水5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2次,温服。同时针刺患侧申脉、仆参、跗阳、委中、胆俞、脾俞、胃俞、大肠俞,每日1次。

三诊:6月6日。前方又进10剂,辅以针刺治疗,现已行走如常,唯觉小腿外侧时凉痛及下蹲时臀部疼痛,积年之痹非一时可除,诸症即减,继以前法,处方加鹿角胶(烊化)10 g,菟丝子20 g,煎服方法同前。独活10 g,寄生20 g,杜仲10 g,怀牛膝10 g,川续断20 g,辽细辛3 g,秦艽6 g,白茯苓15 g,肉桂6 g,防风6 g,川芎6 g,党参10 g,甘草10 g,当归10 g,白芍10 g,生地黄10 g,豨莶草10 g,威灵仙10 g,焦三仙各10 g,鹿角胶(烊化)10 g,菟丝子20 g 。上药以水5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2次,温服。同时针刺患侧申脉、仆参、跗阳、委中、胆俞、脾俞、胃俞、大肠俞穴,每日1次。

四诊:6月16日。前方继进10剂,辅以针刺治疗,现行走、下蹲已无不适,下肢凉痛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和有力。诸症渐减,趋于痊愈,再予前方10剂,以善其后。

按:该患者由于肝肾不足,复伤风寒湿邪,肝肾不足气血不荣经脉,风寒湿邪阻滞经脉,气血不得濡润筋骨,继而内合脏腑,复次损阳跷而虚八脉。其因如此,方以独活寄生汤加味治之。方中独活、肉桂、防风、威灵仙、豨莶草,入阳跷太阳之经以祛风除痹;杜仲、川续断、桑寄生、怀牛膝温补肝肾,强筋健骨;川芎、白芍药、当归、生地黄养血以通脉;党参、白茯苓、甘草补益正气以助温通;秦艽、细辛祛风通络,利筋骨;诸药共奏温补肝肾,营通阳跷,祛风湿除痹痛之功。医者仁心,凡重顽之疾,不可泥于一法,故与针灸合用,以期事半功倍之效。王启玄曰:“直阳之脉……挟脊下行,贯臀至腘,循腨,过外踝之后,条直而行者,故曰直阳之脉也。跷,为阳跷所生,申脉穴也。”[1]阳跷之脉,起于足跟,出于申脉,以仆参为本,以跗阳为郄,上行会太阳、阳明、少阳、任脉、阴跷之脉。《难经·二十六难》曰:“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2]阳跷脉拘急之意,故本案病例选阳跷、太阳经之穴,穴取申脉、仆参、跗阳 、委中、胆俞、脾俞、胃俞、大肠俞。申脉、仆参、跗阳皆为阳跷脉穴,会足太阳经,可祛邪通经使气血顺畅;委中、胆俞、脾俞、胃俞、大肠俞皆太阳经之穴,既祛除经脉寒水之气,又振奋脏器气血,使经脉得养,以安邪去之地。针药合用,针借药力,药顺针气,温脏腑,祛寒湿,通经络,畅气血,邪去正安。

2 带脉肾着腰痛案

李某,男,42岁,文案工作,2017年9月17日初诊。腰痛5年,伴有右下腹部、右下肢、右侧阴阜、右侧睾丸不适。患者年幼体差,家务多重,长期从事文案工作,久坐失于运动。自20多岁居住潮湿,既有腰痛如折史,未予重视,至5年前因受凉加重,自此腰痛常伴,时轻时重。现自觉腰重着痛,伴右下肢坠胀,阴囊坠胀,睾丸尤甚,右下肢酸软无力,大腿内侧中部酸痛,腹部彩超未见异常。2017年1月,核磁共振腰骶段脊椎平扫示:椎间盘局部向后突出约0.3 cm,硬膜囊前缘受压,椎管有效矢状径变窄。曾服腰痛宁、跌打丸等,并服中药及针灸治疗,其症仍迁延不愈,时轻时重,尤以右下肢坠胀不适,每于久坐、劳累后加重。日久不愈,患者深以为苦,又多次检查除腰突外未见异常,心生困惑,恐得不治之疾。经友人介绍来诊,刻诊:中年男性,形体略肥,精神疲倦,语言流畅,腰重着痛,下肢酸软,L5/S1右侧压痛明显,腰骶部多个腱鞘囊肿,按之滑动明显有压痛,腹部视之右下腹稍大,右阴阜有轻度压痛,舌淡胖有痕,苔白略厚,脉两尺及左寸尤弱。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证。中医诊断:腰痛。辨证:带脉肾着证。治法:调补带脉,健脾益气,除湿止痛。处方:肾着汤合完带汤加味。辨证论治:患者幼时体弱,长则失于运健,脾肾不足在先,又受寒湿之邪。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阳气不足,不能鼓舞气血,经络不畅故而近年加重;阳气不能化阴津,痰湿积聚,而成痰浊之体;湿困清阳,而精神不振;经络涩滞,寒湿过重,牵及带脉,故觉腰痛少腹坠胀;人身之阳,左胜于右,上胜于下,湿性趋下,带脉郁滞日久则右下腹略大;带脉起于厥阴之经,带脉寒湿波及肝经,故阴阜胀痛且有压痛;脉弱无力,舌淡胖,苔白均带脉肾虚之征。当以调补带脉,除湿止痛为法。方药组成:炒白术30 g,山药30 g,柴胡3 g,甘草3 g,陈皮3 g,苍术9 g,荆芥3 g,党参6 g,白芍12 g,车前子10,干姜3 g,云茯苓30,川续断20,菟丝子20 g 。上药水煮2遍,取汁2杯,日分2次温服。

二诊:9月27日,上药连进10剂,自觉精力渐佳,腰重着痛大减,右下腹及阴阜痛胀好转,右下肢轻松舒适,舌淡苔白,脉弱。此湿化阳通之佳兆,继前法加味。方药组成:炒白术30 g,山药30 g,柴胡3 g,甘草3 g,陈皮5 g,苍术9 g,荆芥3 g,党参6 g,白芍12 g,车前子10,干姜3 g,云茯苓30,川续断20,菟丝子20 g,砂仁6 g,生姜10 g。上药水煮2遍,取汁2杯,日分2次温服。

三诊:10月8日腰痛右下肢酸累基本消失,右阴阜已无压痛,右下腹胀痛亦基本消失,唯右侧卧位时觉稍胀,舌淡苔白,脉弱。寒湿消散,经脉通畅,诸症若失,累年之疴不能速已,既收良效,继进前方10剂。

后以此方稍有加减又服30剂,其症消失。

3 结语

关于奇经的论述,李时珍说:“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霶沛妄行,流于湖泽。”比喻奇经是调节流量蓄积江河之水的湖泊,也明确指出了奇经所蕴含的能量及其重要性。临证中经常遇到一些疑难病症,用常规辨证不能取得良好疗效,奇经八脉辨证可弥补部分不足,提高我们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带脉独活腰痛
“以带为枢”论治经络病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独活寄生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观察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按摩带脉穴治妇科病
职业腰痛早防治
八字诀养好带脉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独活水提部位化学成分的HPLC-ESI-Q-TOF-MS分析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