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悦,张 莉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193)
随着肉羊产业转型升级,肉羊养殖已经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并且为实现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1]。湖羊是目前肉羊养殖的首选品种,尤以高繁性能著称,但其产后瘫痪频发,对繁殖母羊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大,该疾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制约了湖羊生产效率。湖羊产后瘫痪与育种、饲料营养、疾病防治以及饲养管理等因素都相关。因此,如何预防和降低湖羊产后瘫痪对促进湖羊生产具有积极的意义。
湖羊原产于浙江、江苏等太湖流域,目前在甘肃、山东、陕西等地也有大规模饲养。湖羊体格中等,无角,毛色洁白,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高、四季发情的特点。湖羊前期生长速度较快、耐湿热、耐粗饲、适应性强,是著名多羔绵羊品种。湖羊肉用性能良好,6月龄公羊屠宰率可达50%以上,并且肉质好、风味佳。湖羊性格温顺,适宜舍饲,是工厂化生产的首选肉羊品种[2]。
羊产后瘫痪属于典型的急性神经疾病,又称羊低钙血症或乳热病。该疾病主要发生在成年母羊经产前后数日内,主要症状表现为母羊瘫痪、无法进食和哺乳,严重影响母羊哺育能力和羔羊生长。该疾病可导致母羊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3]。
湖羊产后瘫痪主要是由于经产前后血钙含量大幅度下降和钙磷缺乏导致,同时,脑供氧不足和运动不足也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
2.1.1 血钙含量过低 血钙含量与湖羊产后瘫痪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钙离子能促进神经系统兴奋,从而达到调控家畜运动的功能。而在母羊分娩和哺乳时血钙含量下降,造成产后瘫痪。
2.1.2 脑供氧不足 目前,湖羊主要以规模化舍饲养殖为主,舍内环控设施较少,空气流动性差,氧气含量较低容易造成羊脑贫血及供氧量不足,从而引发血钙含量降低导致产后瘫痪[4]。
2.1.3 妊娠母羊运动不足 母羊妊娠后期运动不足使母羊钙磷摄入量降低,子宫肌肉变薄,并易引发分娩大出血,造成产后瘫痪[5]。
产后瘫痪一般在经产前后1~3 d时发生,并具有后肢软弱、步态不稳、精神抑郁、食欲减退、瘤胃蠕动停止和排粪排尿停止的典型症状。发病初期四肢痉挛、泌乳量下降并且精神萎靡,后期出现昏睡、瞳孔放大、心跳加快和低烧的症状[6]。
产后瘫痪严重影响湖羊的生产性能,并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湖羊产后瘫痪容易造成母羊难产和死胎,从而导致产羔率降低。此外,湖羊产后瘫痪导致母羊泌乳量下降,造成初生羔羊哺乳量不足、体弱多病和生长缓慢,降低羔羊成活率,对母羊及其后代的生产性能和品质都有较大的影响。
近年,湖羊养殖在生长性状、繁殖性状、经济性状等关注较高,在疾病的遗传抗病性方面关注度不高。对具有优良生产性状的湖羊同时开展抗病育种研究,更进一步挖掘湖羊的生产潜能,是有效预防湖羊产后瘫痪遗传抗性的途径[7]。大多数疾病的发生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保证湖羊生产性能的基础上开展产后瘫痪致病机理分子研究对降低相关发病率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挖掘与湖羊产后瘫痪相关的基因及分子遗传标记并验证,从而实现湖羊抗病育种,在基因组层面上降低产后瘫痪发病率。目前,湖羊抗病育种研究较少,应积极倡导湖羊抗病育种并开展相关研究,提高养殖人员育种意识,鼓励科研人员投身生产,并促进产学研共同发展。同时,要促进表型分析及抗病育种技术的综合利用,选育出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抗性品种。目前,有研究发现SLC34A基因有调控机体钙磷代谢的功能[8]。此外,SCT-1基因则在牛肾脏和十二指肠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是调节奶牛钙磷吸收和代谢的重要基因[9]。基于以上研究基础,可以对调控钙磷代谢的基因,如SLC34A和SCT-1,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结合湖羊品种选育,最终降低或者避免湖羊产后瘫痪的发生。
湖羊产后瘫痪由经产前后母羊血液中钙磷含量低下而导致的急性神经性疾病。日粮中钙磷含量不足或失调,均可导致经产前后母羊血液中钙磷含量减少或钙磷代谢紊乱从而诱发产后瘫痪。由此可见,研制钙磷含量比例合理的日粮对降低湖羊产后瘫痪、提高羔羊成活率和发挥良种优势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对经产前后湖羊特定阶段功能日粮的研究和开发还较少,并且存在研究成果转化率较低的问题。因此,应积极研发钙磷比例优良的功能日粮,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湖羊生产性能,降低产后瘫痪发生[10]。
疾病防治是影响产后瘫痪发生的因素之一,及时做好经产前后母羊疾病的检查及防治工作对降低湖羊产后瘫痪具有重要意义。湖羊产后瘫痪主要是由于血钙含量低下导致,如果能够做到及时检测经产前后母羊的血钙含量,将降低产后瘫痪的发生。此外,母羊患有钙磷代谢疾病或风湿性关节炎也能诱发湖羊产后瘫痪的发生,因此,科学合理地对产后瘫痪及其相关疾病进行检测与防治有利于降低产后瘫痪的发生。大多湖羊养殖场医疗基础设施较差,对疾病防治意识薄弱,产后瘫痪等疾病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疗。因此,提高疾病防治意识、增强医疗设施建设及开展全面疾病防治对降低湖羊产后瘫痪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提高疾病防治人员专业技能,开展定期消毒和健康调查统计工作,做到患病个体能够及时发现和治疗,规范疾病防治操作及避免交叉感染,能够避免或降低湖羊产后瘫痪的发生。
我国湖羊养殖相对落后,存在缺少标准、缺乏人才和管理水平提高缓慢等问题,由此造成繁殖母羊在育种、疾病防治和饲料营养等方面存在不足,并最终诱发相关疾病的发生,如湖羊产后瘫痪。其次,养殖场卫生条件差、消毒工作不彻底、舍内气温寒凉和通风不良等可以引起母羊免疫力低下、食欲减退、身体虚弱和产后气血不足等状况均能造成湖羊产后瘫痪的发生。此外,饲养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也是导致湖羊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不能给妊娠母羊提供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进食计划和助产方式,造成母羊缺乏运动、饲料营养不科学、助产不当及产后护理不合理等问题发生,最终诱发产后瘫痪。因此,分析湖羊饲养管理方式,积极开展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对降低湖羊产后瘫痪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应积极促进相关管理条例的编写与实施,完善饲养管理步骤与流程,控制母羊饲养密度,并提高饲养管理人员素质,加快湖羊饲养管理水平发展,最终达到有效降低湖羊产后瘫痪发病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