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思路探析

2019-03-19 12:01王海峰
国际贸易 2019年5期
关键词:海丝核心区福建

王海峰

一、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面临的新要求

在“一带一路”建设版图中,福建拥有多区叠加的鲜明特色。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要求福建省“要发挥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实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多区叠加优势,不断探索新路,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全面提升福建产业竞争力,力争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在前头”。

(一)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对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提出新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发达经济体进入新一轮扩张期,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国际资本向发达市场回流,跨国直接投资2017—2018年连续两年大幅收缩,美日德英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降到历史低位。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分化较为严重,除中国、印度、东盟等部分经济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外,绝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出现停滞迹象,股市汇市也出现较大波动。同时,特朗普政府以“美国优先”为核心的保护主义思维,对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价值体系带来冲击,进一步打击了发展中经济体市场信心,发展中国家外部环境整体恶化,对“一带一路”建设期望持续上升。国际力量对比和环境变化使得“一带一路”建设难度加大,风险上升,对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提出新要求。

(二)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提出新要求

在我国由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福建海丝核心区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连接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核心经济板块,人口总量和经济规模较小,民营经济发达,市场活跃,仍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泉州既不是福建省会城市,也非沿海经济特区,但泉州经济发展充满活力,民营经济独领风骚,成为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先行区。泉州晋江良好的政商关系和体制活力,造就了一片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沃土,重商、尊商、亲商、护商、助商蔚然成风,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企业家之城。晋江模式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广东模式一起成为过去4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典范。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需要福建海丝核心区走在全国改革创新前列,探索和积累更多经验。

(三) 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对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提出新要求

福建海丝核心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具有历史的亲和力和文化的包容性,在民心相通方面作用独特。台港澳同胞中,祖籍来自福建的人数最多,台湾占70%以上,澳门有五分之一,香港有六分之一,其人心所向对祖国和平统一影响巨大。同时,福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接纳一定规模的“海丝”沿线地区移民,其中最大的群体是宋元时期波斯和阿拉伯人后裔,超过5万人,构成了我国南方独特的回民集聚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传统的中国释道儒文化,以及福建当地的妈祖文化、客家文化以及以陈靖姑为代表的民间信仰文化,能够与外来文化世代友好相处。泉州被称为“宗教博物馆”,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婆罗门教与中国释道儒在此长期和平共处。这些特征体现了“一带一路”文化价值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要求福建海丝核心区充分发挥人文优势,筑强民心相通纽带,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四)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对福建核心区建设提出新要求

“一带一路”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内容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和国际产能合作等诸多方面。按照“一带一路”建设的五大方向,中国提出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框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是我国全面走向海洋,拓展海外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福建海丝核心区充分发挥自身要素资源禀赋优势,面向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利用民营经济和民间交流特色,做大做好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不仅要走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前列,而且要成为率先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排头兵,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创新高地。

二、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的新使命

(一)民心相通的特殊纽带

随着“一带一路”推向深入,民心相通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福建海丝核心区人文联系历史悠久,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包容性强,具有天然的亲和力。福建新老华侨在海外创业,扎根当地融入社会,勤劳低调务实,造福于当地人民,是民心相通的天然纽带。福建籍民间社团遍布全球,影响力大,凝聚力强,乡土意识独特,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的一支隐形力量。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厦门联络总部等民心相通项目支点深、接地气、作用独特。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应当成为新时代民心相通的特殊纽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蓝色经济的重要载体

“一带一路”是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战略载体。福建是我国远洋渔业大省,在9个海丝沿线国家建有远洋渔业基地,海产品出口创汇多年位居全国首位,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特色鲜明。平潭国际旅游岛、厦门国际邮轮母港、福州渔业博览会、厦门国际海洋周等丰富了蓝色经济内涵。位于厦门的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海洋基础研究扎实,国际合作经验丰富,亚太经合组织(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依托该所在过去10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承担了多项中国东盟海上合作项目。福建海丝核心区应当成为我国走向蓝海的重要战略门户。

(三)民营企业的创新家园

民营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力军,“一带一路”建设也成为民营企业开放创新的重要载体。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2015年在民营企业重镇泉州落地,服务全国民营企业。会员单位恒安集团、天虹集团、百宏集团、峰亿集团、泉工机械、姚明织带等众多企业在俄罗斯、越南、柬埔寨、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地投资经营,给当地创造了投资、就业和税收。2017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越时,在越南《人民报》发表署名文章称“天虹集团在越南经营十几年,在广宁省兴建的工厂为当地创造了7000多个就业岗位,也是省内纳税大户”。中以合作(厦门)孵化中心、“一带一路”创新创业加速器、网龙科技小镇等项目显示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福建海丝核心区应当成为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家园。

(四)地方政府的创新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也为地方政府开放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福建海丝核心区各级政府依托投洽会、海交会、台交会等大型展会,突出“一带一路”元素。泉州海丝泛家居产业联盟以“政府倡导、联盟引领、公司运作”的模式顺应“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依托南安泛家居产业基础,发起成立的泛家居产业互联网平台,入驻企业200多家,服务市场覆盖泉州、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地,并逐步向东南亚、中东等海丝国家延伸。武夷山通过举办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和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论坛筑强了茶旅文化产业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添加了新的元素。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核心区,几乎叠加了国家赋予地方政府的所有改革开放创新试点试验,承担着独特的历史使命。

三、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虽然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在把握机遇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挑战尚未充分转化为机遇。

(一)政策相互叠加尚未形成合力

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可以说叠加了十八大以来国家赋予地方政府的所有优惠政策和试点试验,国家的希望是空前的,政策支持力度也是空前的,但是政策叠加并未形成合力。同时,大量的优惠政策和试点试验,又使核心区建设失去了重心。实际上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的很多内容已经体现在相关的政策框架中,比如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等,但是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方案并未给福建自贸试验区和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带来新的政策增量,也未形成明显的政策合力。

(二)国家重视尚未转化为制度创新优势

国家将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核心区,从不同的角度赋予特殊政策支持,目的就是鼓励福建海丝核心区先行先试,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但是,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方案是福建省自己的方案,缺乏国家层面的有效授权,在遇到困难时,很难跟有关部门沟通协商,往往就失去了创新勇气。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在遇到国家有关交易所清理整顿时,没有与有关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被迫停业,给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和蓝色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初期3500万元启动经费到位后,由于缺乏制度创新,也没有发挥作用。

(三)两岸关系步入低谷尚未转化为福建海丝核心区机遇

民进党蔡英文当局执政以来,回避“九二共识”,消极应对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使两岸关系再次步入低谷。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同祖同源,民间交往密切,形成许多非官方的合作渠道和机制,两岸关系遇冷时往往能够发挥地方和民间交流的独特作用。同时,福建海丝核心区可以成为两岸互联互通的桥梁、经贸合作的载体、民心相通的纽带。更为重要的是,海峡两岸可以通过福建海丝核心区探讨和拓展在海外航行、渔业、应急救助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开拓东南亚市场。目前看,两岸关系遇冷这一挑战尚未转化为福建海丝核心区深化两岸合作的机遇。

(四) 与周边省市竞争尚未转化为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内在动力

福建海丝核心区与东南沿海省市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虽然国家赋予的定位和使命不同,但在产业发展等很多方面存在激烈竞争,这种竞争也为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提供了动力。但是,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与周边省市区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因此在与周边省市区的竞争中,由于人口和经济规模有限,尚未感受到激烈的竞争压力,也就没有充分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试点试验做法,进而转化为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内在动力。

(五)国家有关部门在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方面用力不足

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需要国家持续的政策支持,体制机制创新很多又涉及中央事权,更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授权和深度参与。但在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推进过程中,容易做的工作、容易在短期出成绩的工作,有关部门常常愿意走到前台;真正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有关部门既怕担风险,也不愿承担责任,条条框框很难突破,也使得地方政府无所适从。对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中有关国际合作交流中公务人员出国时间和次数的限制就是典型的例子。

四、新时期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思路探析

综合新时期国家对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的总体需求,福建海丝核心区要素禀赋和竞争力分析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困难和挑战,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应当在前三年工作基础上,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找准定位,突出特点,找准核心,抓住重点,上下一心,防范风险,在“十三五”后两年取得突破,在“十四五”和“十五五”时期成为全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

(一)找准定位,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福建海丝核心区首先要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发挥自身华侨和人文交流优势,做强远洋渔业和蓝色经济基础,激活侨商和民营经济活力,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仅要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而且要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承担起核心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突出特点,塑造“一带一路”建设优势

福建海丝核心区与东南沿海省市相比,特点鲜明,但在很多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要突出包容多元的历史文化和侨民侨商社会组织遍布全球的特点,在民心相通、文化交流、两岸合作、社会责任、海洋经济、民营经济走出去方面,走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前列。这些领域也是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短板,亟待加快建设,努力塑造优势。

(三)找准核心,拓展海洋合作战略空间

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首先应该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必须将海洋经济作为核心来重点经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和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海洋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极其重要的战略空间,而在海洋领域的国际竞争合作又极为敏感。福建作为海洋和民营经济大省,与广东、海南、浙江、山东相比,地域敏感度最低,应该成为我国拓展海洋利益的重要战略支点。

(四)抓住重点,发挥民营经济的主动性、创造力

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要把民营经济作为重点,发挥民营经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力军作用。基于历史和传统的基因,福建民营企业家思想开放,善于出海经营,又能扎根海外,形成自己的社团,开拓性和凝聚力均非常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民营企业在纺织服装、运动鞋帽、远洋捕捞、茶叶贸易、橡胶生产等很多领域走向世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模式。

(五)上下一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各级政府工作的着力点,要敢于发现问题,善于揭示问题,把问题的症结找出来,把解决问题的方案理清楚。必须抓住重大体制机制性问题,属于中央事权的与国家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明确中央授权;属于地方事权的要仔细研究、大胆创新。要把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作为典型案例加以分析。

(六)防范风险,确保不出大的问题

“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来,随着工作深入和重大项目的陆续展开,问题在积累,风险也在增大。能否管控好风险,既是“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也是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面临的问题。要在大胆创新中,利用侨民侨商联系密切的优势,加大信息交流共享,做好做细前期工作,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有效管控和防范建设中存在的风险,确保不出大的问题,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

五、对策建议思考

(一)加强顶层设计,尽快研究制定《深化福建核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三年来,福建省制定了《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泉州市也制定了《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行动方案》,这两个方案分别从福建省和泉州市角度来统筹安排工作,很难从国家的层面来分析考虑问题,涉及中央事权的问题就会陷入困境。2018年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关于支持福建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创新驱动发展试验的函》的形式支持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对核心区建设支持力度也比较有限。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国家应加强顶层设计和指导,尽快制定《深化福建核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大对福建海丝核心区的授权,国家相关部门必须与福建省政府一起制定研究解决福建核心区建设面临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加快对福建海丝核心区的授权。

(二)提升特色,塑造“一带一路”建设优势

针对“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来遇到的问题和不足,福建核心区建设应加大在地方政府参与、人文交流合作、民间力量参与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国家应加大福建海丝核心区参与“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体系,支持福建与更多的国家和城市建立姐妹城市等友好合作关系,支持福建举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国家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宗教等有关部门要把一些重要的国际性会议和活动放在福建海丝核心区。国家侨办、侨联、妇联、青联等部门和组织,要利用福建华侨华商及其社团遍布全球的优势,支持鼓励福建民间力量发挥作用,构建民心相通的纽带,塑造“一带一路”建设优势。

(三)聚焦海洋合作,做好一批示范精品

聚焦海洋经济,依托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方案,做好一批示范精品。加快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全面推进海峡蓝色经济区建设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使海洋经济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通过落实和实施海洋产业空间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推动“海洋+”模式创新和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要把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马尾琅岐海洋特色园区、福建海峡现代渔业经济区、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厦门海沧海洋生物产业园区、诏安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打造成福建海丝核心区对外开放的精品。不断拓展蓝色发展空间,以蓝色合作、蓝色经济联动推进核心区建设。

(四)用好用足现有政策,找准政策突破口

近年来国家几乎把改革开放的试点试验都给了福建,因此,福建海丝核心区缺的不是政策,而是没有找准政策的突破口。在国家给予福建的试点试验方案中,很多都是国务院或有关部委直接批复的,政策的力度大于《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方案几乎综合了国家给予的所有优惠政策,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就很难理出政策的主次和先后,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具体政策落实过程中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要仔细梳理现有政策,围绕核心定位、核心功能和核心任务寻找政策突破口。

(五)深耕中国东盟合作,找好政策着力点

将东盟作为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的主攻方向和重点地区,依据东盟国家不同发展水平采取差异化产业合作政策,进一步扩大福建与东盟海洋合作的规模和领域,推动福建成为连接台湾与东盟经贸关系的桥梁。利用好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盘活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加快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及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发挥民营企业优势,鼓励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建筑建材、工程机械产业的部分生产加工环节有序向东盟转移。利用好利用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政策,突出东盟、突破东盟、深耕东盟。

(六)做实做细两岸四地合作,深化两岸合作

充分发挥传统“五缘关系”资源,利用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政策,增加两岸四地交流基地数量,提升基地交流质量,鼓励支持台胞台商利用海丝核心区政策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探索福州、厦门两个国际空港和台北桃园机场的合作机制,发挥平潭国际旅游岛作用,放开台港澳居民入境签注。鼓励两岸学者合作下南洋调研,支持两岸学生共同到南洋交流与学习。探索两岸四地合办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世界佛教论坛。支持闽台两地同名同宗村乡亲往来和村里对接合作,增进“闽台一家亲”,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促进闽台社会融合发展,服务国家和平统一大业。

(七)发挥民营经济优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总结、提升和借鉴“晋江模式”,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和活力。制定和完善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切实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探索民间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融合,鼓励民营、台港澳合资金融机构发展;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走出去”参与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建设。支持鼓励民营企业与华商侨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华商协作网及跨境电商的合作联盟和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八)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商会、智库等各种机构的作用,构建核心服务平台和载体,提升政策、信息和咨询服务能力。要重视侨商、侨联的独特优势,挖掘利用好遍布国内外的闽商及社团的力量,搭建上下互通、内外互动、政企互助的综合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海丝核心区经验交流和风险防范体系,支持民营企业与国家相关的贸易投资保险机构合作,引入和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律、会计审计、财务市场咨询机构,争取国家智库支持,构建市场化风险防范体系。

(九)加强组织机制建设,提升核心区组织协调能力

考虑到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建议福建省政府研究设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定职定岗定编,对省委省政府直接负责。可以借鉴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组织思路,设立福建海丝核心区发展合作委(局),在更高的层面上协调省市相关机构,既有利于抓住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的重点,也便于统一协调省内外重大项目的国际合作,还有利于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对接,督促省市相关部门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

猜你喜欢
海丝核心区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首届海丝旗袍文化邀请赛流光溢彩
如何讲好“海丝”故事: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览叙事方法的研究——以“无界——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为例
打造永久“大粮仓” 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福建医改新在哪?
万盏蜡烛 祈福海丝申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