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雨 冉袖言
随着巡视巡察工作的不断深化,异地交叉巡察方式逐步被各个地方政府和企业所使用。异地交叉巡察是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制度优势。通过开展交叉巡察,在一定程度上能破解“熟人社会”带来的监督困扰。广西电网公司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19年7月首次开展了交叉巡察工作。此次试点便是本着通过开展异地交叉巡察,坚持刀口向内,查找电网企业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用电需求方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随着巡察工作的结束,笔者从巡察工作实践中初步探索了一些浅薄的经验,结合工作实践和思考,对如何“磨”好巡察这把利剑,促进交叉巡察工作谈几点体会。
在巡察工作中,我们进驻到一个陌生的单位,我们是无法知道其存在什么问题的。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并不代表内部没有暗流涌动。从哪里入手?切口在哪里?我们认为是可以从历次巡视整改来先“开刀”找到问题的一个切面。历次巡视巡察发现问题一方面代表了被巡察单位的“老毛病”。如同医生看病,在把脉问诊前先问问病人以前有过什么病,现在还犯吗等等,对“病人”有一个历史病根的认知。另一方面,从历次巡视整改看其对问题的整改态度可以预判其后期其他领域的规范管理程度。同样用医生看病来比喻,如果一个认真吃药的病人,那症状自然会轻一些甚至会“痊愈”。被巡单位是否已“痊愈”,可窥见其对被发现问题的重视整改程度,可预知其后期的管理成效。
例如,在巡察某单位时,如果发现历次巡察被提出了“监督执纪”方面偏宽松软问题,说明该单位有用人情或关系管理来代替制度管理的倾向,那顺着这个方向去巡,一般都还会有整改遗留问题或相关的新问题发生。在巡察的过程中,把对这些问题的“回头看”当作是“头回看”,甚至还能查出历次巡察中没有发现的问题。
在巡察过程中,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项一项的对资料进行“广泛查”自然是好的。但是,在交叉巡察过程中一般只一个月左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高质量、更精准的发现问题?我们认为,可以结合当前各单位存在的共性问题去查。在A单位存在的问题B单位也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就着这个线索去查,一般问题发现会比较高效。如果巡察中,共性问题都是存在的,说明该单位在相关领域的管理水平目前还未领先,那顺着这条线查下去,问题一般就会一连串地被挖出来。
例如,查某单位的党建工作,看“三会一课”是否规范,先从共性问题上查找,直奔问题,而不是翻阅了所有党建工作资料再慢慢查到“三会一课”,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就显得效率低下。直奔“三会一课”去,如果都规范,说明被巡单位在党建基础工作上是重视的,培训指导也是到位的,一般在相关领域的问题就会少,就可以在该方面减少巡察深度,就可以考虑调整方向,不必在上面花更多时间;反之如果刚查一个支部就问题不断冒出来,说明被巡单位在相关工作的开展上面是弱化或边缘化的,那再进行此类问题的深度查,就会发现拔出萝卜带出很多泥,这样抓问题就会更高效。
在巡察工作开展中,其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要铸造一份高质量的巡察报告。一份巡察报告如何才算得上有质量?我们经过探讨认为,一份高质量的巡察报告要能体现被巡单位重点的“疾病”,哪些方面最典型而且迫切需要整改的,这样的问题将尽量让其选择性的进入报告中,以体现企业的病根和临床表现。另外,我们认为一份高质量的报告还包括后半部分的整改。我们又用医生看病来比喻:一个医生只会看病不会开药的医生自然算不得好医生。巡察整改也一样,我们一直提倡要做好“巡察整改的后半篇文章”。但是,这“后半篇文章”如何做?我认为巡察组有义务为其开具一张有针对性的“处方”,让其整改更具指向性。
当前,我们也看到一些巡察报告的整改建议是“万金油”式的,哪里痒哪里痛都拿去抹一下,而非是针对性的处方。如同感冒,同样是感冒,但实际上会辨识的医生还根据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来区分下药。我们的巡察报告整改亦是同理。
例如,同样是党建工作的弱化,一些单位表现出来的是基础性工作不规范,一些单位表现出来的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强。党建工作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如果是有内容无表现形式的就可以建议其进一步规范党建基础知识,使形式跟得上内容,反之可以建议让其开创性的开展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又比如,同样是营销领域的“体外循环”我们通过查证做实,看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系统没有跟上还是因为人员的原故,并根据其原因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整改措施。故我们认为一份好的巡察报告还包括有针对性、有指向性的整改建议,而不是这份建议可以“通用”,放之四海而皆准。
巡视巡察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利剑虽锋,但还须有习得高超剑法的人使用,才能彰显“利剑”作用。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把巡察工作做实上下功夫。交叉巡察作为一种新鲜事物,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唯有以坚定不移、奋勇前进的决心和勇气,巡视巡察工作才能不断深化推进,才能呈现新气象、展现新辉煌、开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