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发病机制研究*

2019-03-19 11:14:22吕民英孟凡威
光明中医 2019年17期
关键词:外邪邪气正气

吕民英 张 宏 孟凡威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肺间质,造成弥漫性肺泡炎[2]。长期的肺损伤导致修复生成的纤维蛋白无法被溶解,逐渐转变为肺纤维化,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50岁以上,有时也会发生在儿童身上。小儿肺间质纤维化属特发性肺间质性肺炎,病因至今仍不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可能是慢性弥漫性间质肺炎的终末阶段,死亡率很高[1]。在传统中医中,对该病的临床症状描述可见于“肺痹”“肺痿”“咳嗽”“喘证”等疾病中,且认识各有相似和不同之处。为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探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办法,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增多、完善,阐述了特发性肺间质性肺炎的中医的致病机理。本文将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对小儿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1 正气亏虚是机体发病的内在因素

《黄帝内经》中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描述,表现了正气在抵御邪气入侵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正气指的是人的精神状态和腑脏的阴阳气血功能,是发病的内因,影响着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小儿肺间质纤维化的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脏、肾脏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肺、脾、肾的亏虚是小儿肺间质纤维化的内在因素[3]。

1.1 脾虚是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重要机制脾属土, 肺属金,肺、脾由经络相连,常说“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肺主气,脾生气,两者密不可分[2]。肺气是宗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呼吸、贯心脉、行气血等的作用。肺气要跟脾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才能形成宗气,而脾气要上输于肺,才能随肺气遍布全身[10]。 如果肺功能长期受损,肺气亏虚,会导致肺气失其所主、宣降无力、气机郁滞,从而对脾脏的功能造成损害,影响了脾气的生成;而脾功能异常,脾不能生成足够的水谷精气,失去了对肺的滋养,甚至造成肺病[3]。长期下去,形成恶性循环,肺、脾更加亏虚,从而影响了肺间质的纤维化。

1.2 肾虚是肺间质纤维化迁延难愈的关键肾属水, 肺属金, 《类证治裁》中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 肾主纳气, 阴阳相交, 呼吸乃和”的说法[15]。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呼吸的深度是由肾气维持的。肾气充盈,有利于肺气清肃下行,参与气体的交换。肺、肾相配合, 正常的呼吸活动才能进行。肾是一身阳气、阴气之本,肺脏虚衰,会累及肾脏,使肾功能受损、无法纳气,加重呼吸障碍;而肾脏虚衰,就无法化气行水、上滋肺阴,加重了肺的亏虚[9]。

肺、脾、肾三者关系紧密,相互影响,其中一个脏器亏虚就会影响另外两个,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三脏俱虚。且过程中还会形成痰、瘀,会反过来加重病情。

2 痰和瘀既是重要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黄帝内经》中有“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的说法,由于脾肺虚亏,聚湿成痰,痰饮其性黏滞, 易阻络影响气之运行, 而至气机不畅;而气为血之帅,气滞必然会导致血瘀,瘀血阻于肺络,布津不畅,日久会聚湿生痰。“肺肾阴虚, 痰瘀伏络”是小儿肺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病机[7]。

2.1 瘀血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瘀血是指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没有及时消散,或者血行不畅,瘀滞在经脉或者是脏腑组织里[4]。瘀血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行气不畅、阴阳气虚、运血无力、血热、血寒等均可导致瘀血形成[7]。《素问·经脉别论》中说:“脉气流经, 经气归于肺, 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这句话是说全身的血液要汇积于肺,然后通过肺的呼吸随肺气流向全身。肺气亏虚,肺的朝百脉作用受到影响,不能行气血,肺络阻滞,就会形成瘀血;而瘀血形成之后,又会影响和加重气机郁滞,导致血液运行失常,且瘀血失去了滋润作用,会影响新血的生成,加重了肺气亏虚和肺的损伤。

2.2 痰浊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痰浊即秽浊之邪,是疾病过程中的另一重要产物[2]。小儿肺间质纤维化常常会有咳嗽症状,《金匮要略》就有“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卧”等痰浊阻肺的记载。痰浊形成与肺、脾、肾的功能失调有重要关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根”之说[4]。脾虚失运,失去了升清降浊的功能,聚湿成痰,上泛于肺;而肺气亏虚,失去宣降能力,津液停聚,变为痰浊;肾脏虚衰,无法化气行水,水液停蓄,成为痰浊[8]。而痰浊的形成,停留于肺,又会阻塞气道,加重肺气亏虚和肺损伤。

2.3 痰瘀互结的影响贯穿疾病始终痰和瘀常常相伴而生,可以互相转化,互相影响。痰浊能够影响气机升降,痰饮随气流行,痰阻气滞就会造成血瘀;而瘀血形成又会影响和加重气机郁滞,津液凝聚又会产生痰浊。湿聚为痰,血滞为瘀,痰可碍血,瘀能化水,痰瘀水湿互结,与外邪相和胶着,导致病程缠绵,顽固不愈,贯穿于小儿肺间质纤维化疾病过程的始终。

3 外邪侵袭是疾病恶化的原因

中医学认为,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黄帝内经》中有“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的描述,将邪气分为内邪和外邪[7]。内邪指的是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功能异常而形成的邪气,是疾病的病理产物;而外邪指的是外界环境中的不利因素。环境污染的加重会加大尘土、雾霾进入肺的几率,损伤肺功能;病毒、细菌、真菌的感染以及其他外邪的侵袭也会加重肺损伤;这些外邪入侵会造成肺气虚亏、邪气留恋,再加上机体御邪能力低下,容易招致外邪侵犯,加重正气亏虚,从而致使疾病发生[7]。

小儿肺间质纤维化的起因正是邪盛正衰,而反复感邪又是导致肺间质纤维化逐渐加重的重要因素[10]。

4 小结

综上所述,小儿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预后不良的间质性肺炎,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通过对该病中医发病机制的研究,可以从中医的角度,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独特的思路。现代临床将中医的病机归结为气阴损耗、肺燥津伤和阳气受损、肺气虚冷。主要是本虚标实所造成的,虚在肺、脾、肾亏虚,实在痰、瘀壅结,正邪并存,肺络痹阻。因此,要提高身体素质,防止正气亏损;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看护,防止邪气侵袭;当发生咳痰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治疗,防止瘀血、痰浊的大量形成,加重疾病。

猜你喜欢
外邪邪气正气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中医药导报(2022年6期)2022-11-07 02:35:56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华人时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4:34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正气方天祥
家教世界(2021年34期)2022-01-13 12:04:44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6
黄帝内经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下)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黄帝内经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上)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0
别轻易拔罐刮痧
女士(2017年8期)2017-08-08 11: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