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这种美德代代相传;尊师重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火种薪火相传和血脉永续的密码。“疾学在于尊师”“师道既尊, 学风自善”,古人留下的这些经典名言业已成为人们共同的价值认同。
在古代,“技艺”的传承则依赖口口相传的师徒制。时至今日,随着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师带徒”这种传承培养方式是不是已经过时?答案是否定的。
大学毕业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文化,但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讲起理论来头头是道,实际操作却无从下手。让专业技术精湛、作风纪律严谨、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施以援手,与新员工结成帮教对子,既教技术又带作风,让新员工尽快上手,实现角色转变,这对于新员工来说不啻于“及时雨”。同时,新员工的创新思维和观念也值得老员工学习。教学相长,实现双赢。
未来的竞争必将是人才的竞争。“师带徒”之于电力企业的人才培养而言,更是有特别的意义。电力系统技术密集,更新换代快,特别是面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宏伟构想、特高压网络布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等,摆在面前的是新的理论和实践挑战,每个人都面临着更新知识、掌握新理论、学习新技术的任务,终身学习是时代对每个电力人的必然要求。
以师带徒,就是要让 “徒弟—师傅—企业”三个维度良性互动,以“传帮带”构建人才培养和技术传承合力。
——“徒”是关键因素。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虚心学习,眼睛要朝下,姿态要放低,态度要认真。要真学、学真,对技术和经验保持敬畏,积极主动向师傅请教,得到指导帮助,让自己以最短的时间进入角色、融入团队,实现华丽转身。
——“师”是重要环节。对于师傅而言,不但要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追求和风范,还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胸怀和格局。要真教,要教真,针对徒弟的实际授自己所掌握的各类技术和技能,不仅要在工作上当好“导师”,在思想上也要当好“领路人”,帮助新员工尽快成为新骨干。
——制度体系是重要保障。对于企业而言,要建立“师带徒”长效机制,完善“师带徒”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师傅更好地教、徒弟更好地学,要探索以练代训、以赛代训的“师带徒”结对帮扶新路径。
“师带徒”,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打造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