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机制的探析

2019-03-19 03:08:53苏雪梅
广东蚕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音译词语词汇

韩 霞 苏雪梅



关于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机制的探析

韩霞苏雪梅

(山西大同大学山西大同037009)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从而使得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然而,对于异国之间的交流与来往,最大的障碍并非语言障碍,而是夹杂在语言中的文化差异性。不同文化的差异会直接影响语言词汇的翻译特色,因此,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工作亦存在诸多困哪。基于此,文章就对语言文化价值观和汉语词汇特色进行分析,并提出特色词汇的翻译对策,以期能为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工作有所帮助。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

语言词汇中包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中国文化特色词汇中孕育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底蕴,若能通过正确的翻译将文化特色词汇推广至全世界,并不失原味的让广大外国人所接受,势必会使得国际上各个国家对中国产生新的认识。在中英文的语言词汇文化对比中,中国文字词汇表现出的含义和内容更加宽泛,很难用英文完整的翻译中国特色词汇。为此,当务之急是加强中英文的关联性,强化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工作,从而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语言文化价值观分析

语言文化是人类文明中的特有文化形式,语言本身作为文化的一种,其所具备的形式亦多种多样,据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显示,当前世界上尚存的语言仍有5561 中,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代表,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代表。语言文化能够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风土人情进行阐述,同时,一个民族的文化亦必然体现在其语言的词汇、语法、语义和词语的运用上。

众所周知,汉语与英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不同的语系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文化的差异性使得两种语言不可能完全重合,必然使一些语言差异性和语言文化的异同点凸显出来。由此可见,在语言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中,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特色词汇很难完整的通过另一种语言文化词汇进行翻译和注解。例如,在一些英译汉的文献翻译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词汇以音译的形式进行翻译,如“太极-TaiJi”。当然,很多英译汉的过程中还可能借助英语的额外词汇进行注解,以求达到大众化理解的范畴、由此看来,在英译汉的翻译机制中,音译是对中国文化特色词语进行翻译的常见手段[1]。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涉及多元化的理论是实际问题,尤其是文化特色词汇翻译的价值取向问题,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特色词汇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外语翻译的内容要顺承汉语词汇的深层含义,不可单纯的突出文化特色词汇的表层意思,唯有如此,才能让翻译的价值和作用得以真正凸显。在中文文化特色词汇翻译工作中,汉语词汇不会保证每个词汇在英文中有着对应的意义,因而必须在翻译中考虑到文化的顺应性。译语重视对某一形象进行选择,而不兼顾可接受性。在汉语词汇翻译中,不同的翻译方法势必会对意义的凸显起到不同的作用。对于汉语而言,其语言文化价值的凸显需要在译文中做好充分的文化对接工作,让英汉语言之间广开思路,使得二者在文化交流中不断寻求彼此语言的对应点,从而在彼此竞争、对话和解读中建立起语言词汇翻译的坚实基础。

2 汉语词汇独特性的文化解释分析

2.1 概念区别存在角度差异性

由于民族文化特色具有差异性,因而在语言概念的区别上亦会存在不同的界定,在汉语词汇的独特性意义彰显中,其与英文相比更具详细化特征。例如,在不同亲属的称为中便深有体现,在中国文化理念中,不同的亲属人物称为需要详尽化,这是受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特征所决定。如英语uncles是指母亲和母亲双方的亲兄弟,需要注意的是,这里uncles对母亲的兄弟和父亲的兄弟没有进行严格的限定,只要是父亲或母亲其中任何一方的兄弟都可用uncle进行表示。相比之下,中国的称为略显繁琐与细化,可分为伯父、叔父、舅父、姑夫、姨夫等。因此,在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进行交流时,可对介绍中的伯父说成“olderbrotherofmyfather”,这样的介绍和解释能够更清楚的将中国词汇文化翻译出来,并准确的表达出称谓的对象[2]。

2.2 词汇特指的意义差别

汉语词汇的翻译工作中,往往对实体词汇的翻译较为简单,并在英文词汇中能够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单词。如“桌子-table”、“汽车-car”、“电脑-computer”、“兔子-computer”等。而在中国文化中,有很多词汇较为抽象,不仅没有实体化的表现形式形式,即便用汉语言进行阐述和解释亦难以让人理解。如“气功”,气功是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中的一种,气功不仅分为阴阳,还可以分成元气和真气等多门类,因此,在这类具有中文文化特色的词汇翻译中便难以准确的彰显其本意,在过去的英译汉翻译中,常常把气功的气翻译成“vital”,功则翻译成“breathing”和“exercise”,然而,这样的翻译根本无法让外国人真正的领略到“气功”的真正内涵,亦无法领悟到气功的精髓。直到今天,很多外国学者提议将气功中的气用拼音“qi”代替,这样能够有效的保留其词汇的原意,同时又能借助英语对其进行综合解释。由此可见,在抽象类、非实体化的事物的词汇表述中,中文词汇与外国词汇的差异性便会极为明显[3]。

2.3 文化特色词汇本身的概念意义

词汇的概念含义是对词汇本身最直接的解释,其是对词汇本身最全面的阐述。然而,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特色存在差异性,同样会让概念类的词汇意义发生偏移,并以此导致两种语言在对同一事物进行概括时出现差异。例如,“工作单位/workunits”,工作单位在中国意味着承载一个人物质资料消费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有了工作单位的人就意味着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在医疗、保险和养老等方面都不会有所烦恼。然而,这种情况在西方国家并不是一回事。此外,街道办事处/subdistrictoffice,这是中国本土文化固有的社会组织,不仅在西方国家不存在这种组织机构,其概念含义在西方英文单词翻译中亦无法体现出中国街道办事处中户籍管理工作的含义[4]。

2.4 不同词汇文化元素的异同点

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差异性明显,从而导致不同语言交流与信息传递中存在差异。中国人的语言文化习惯和国外语言文化习惯不同,如不同颜色在语言中所彰显的内涵不同,在汉语言文化中,红色往往意味着肯干、上进、勤俭和成功。然而,在英语中却截然相反,在英文中红色代表充满了负面的情绪与意思。因此,在中国婚礼上主要以红色为主,而西方婚礼上则以黑白色调为主,这便是文化差异性造成不同词汇文化元素的差异。正因中英语言在词汇的使用上存在着不同的习惯,才导致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在英文表述中亦不尽相同。例如,“红利-bonus”、“红杉-Chineselarch”和“红茶-blacktea”.

中外民族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其直接影响到了语言词汇之间的应用和变化,为了保证中英语言词汇互译的准确性,在翻译中便要正视这种差异,并灵活处理其中的不同文化寓意。

3 有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对策

3.1 巧用“直译法”,精准传达词汇内涵

“直译法”是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机制中的常见法之一,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直观的将事物的属性表达出来,并让外国人直接且直观的了解。“直译法”以字面为翻译基础,从汉语字面进行直接拆分翻译。例如,“春卷”直接翻译成“springroll”,这种“直译法”虽然容易让外国人一时间无法理解,但又在不断接触中国文化中领会到中国文化的特色。语言是不断创新与发展的,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很多新兴的词汇便在时代的发展下应运而生。新词汇往往来源于人们的想象,历史上较为著名的“纸老虎”一词便被直接翻译成了“papertiger”[5]。

3.2 妙用“意译法”,挖掘词汇原意

“意译法”是所有翻译法中最为详尽的方法之一,其辅助“直译法”供人了解,“意译法”能够将原本的特色文化词汇通过叙述的方式解释,让人能够直接了解词汇的内涵或作用。“意译法”重在利用另一种文字将所要翻译的词汇表达出来,例如自考(教育)highereducationexaminationprogramforsel-taught。“意译法”的应用一定要秉承着对他国文化的尊重,对他国文化的了解和实际含义进行剖析,从而翻译出具有特色又不失本色的内容。例如,在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翻译中,一定要先对中国的国情进行了解,再从中国人的认知层面对这个词语进行破解,从而用“意译法”进行翻译,这便能挖掘其词汇最真实的特色意思。

3.3 巧用“归化法”,强化翻译简洁性

“归化法”实际是指利用与原词汇相近的表达进行翻译,这种翻译方法能够从脱离词汇原意的基础上运用另一种表现方式传达词汇意思。由此可见,“归化法”与其他翻译方法相比较为随意,只要对原词汇产生正确的理解,并用与之相似的词汇代替即可。然而,在民族特色感较强的词汇中,这种替代词汇要尽可能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否则其翻译内容将会给人一种不伦不类之感。例如,“不辞而别-takeaFrenchleave”、“说曹操,曹操到-Speakofthedevil,herehecomes”等。

4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音译探讨

4.1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概述

“音译法”是语言词汇翻译中常见的用法之一,“音译法”能够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词汇运用拼音进行直接翻译,这样的翻译方法将文化特色的词汇全面保留,不仅丰富的英语词汇,更保留了传统中国文化词汇的音律之美。因此,音译法又叫语音翻译(transliteration)。例如,“馒头-mantou”和“旗袍-qipao”。在中英文词汇音译范例中,人名是最典型的音译法。除此之外,在现实翻译机制中,为了能够让外国人更清晰的了解中国词汇内涵,往往会在词典中进行英语注释,如片牌坊-paifang(Chinesegateway).值得注意的是,“音译法”要必须兼顾汉语文化特色的语义和语音,有些词汇的发音和语义较为相近,还能体现出原文的特点,但表达的功能性特征不同[6]。例如,中国某没法产品叫拉丝油,翻译英文则为rose(玫瑰花),虽然有所出入,但其向往美好,因此即便不是原文词义仍可引用。

4.2 文化心理背景与音译

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其不同的历史文化差异导致二者之间存在着诸多的语法差异性。从某种意义上将,这种语法差异性会直接影响二者之间的词汇意义的传达,因为,每一种文化都有着其特定的文化传达方式,不同的传达方式会让人产生不同的领悟。

在音译翻译的过程中,其音译是否能够得到人们更充分的理解还有赖于文化心理,文化心理直接决定一个人对某种文化的可接受度,在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翻译中,语言文化心理若能接受其词汇的意义便有助于社交的应用。反之,不仅不利于语言的交流与传播,更会影响接洽语言的表达。因此,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音译法在翻译中应重视文化心理的接受度,在对他国文化进行接纳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创新和文化担当的态度,从而不断促进彼此文化的交融与进步。

在世界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为了能够让国际上的诸多发达国家认识到中国的成长与壮大,有必要打破传统的“英译汉”时代,逐渐将中国语言文化宣扬并传播至全世界,让全世界各个国家对中国产生全新的认识。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特色词汇数不胜数,唯有保证外国人充分的了解中国文化特色词汇才能更清楚的认识中国。因此,在文化特色词汇翻译机制的构建中,要尽可能注意民族文化色彩的宣扬,灵活变通、掌握本意,如以一来,方能译好每一个特色词语。

[1]郝瑞松.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机制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6(11):77-78.

[2]梁雨楦.释意理论视角下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口译技巧[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刘婷婷.中国文化特色词语在《京华烟云》中翻译的顺应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

[4]郝瑞松,李涛.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英译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15,25(01):46-49.

[5]李涛.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研究[J].戏剧之家,2014(17):334.

[6]郝瑞松,张国范.跨文化因素对中国文化特色词语英译的影响[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10):15-17.

2017年山西大同大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题目: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NO:JG2017228;2017年度山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题目: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研究。

韩霞(1985- ),女,汉族,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人,山西大同大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文化交流,大学英语教学;苏雪梅(1968- ),女,汉族,山西省右玉人,山西大同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1.63

H315

C

2095-1205(2019)01-109-03

猜你喜欢
音译词语词汇
容易混淆的词语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找词语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山东医药(2020年34期)2020-12-09 01:22:24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西夏学(2017年1期)2017-10-24 05:31:38
词语欣赏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