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教育创新思考

2019-03-19 03:08:53李艳芳
广东蚕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校企思政院校

李艳芳



高职思政教育创新思考

李艳芳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亳州236800)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尤其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在面临社会时能够快速的找准自身的定位,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文章对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教育方式进行研究,为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改革提供学术参考。

校企文化;对接;高职;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一直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我国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强调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行,我国要求各高职院校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使其满足社会的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加强对于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建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 高职思政教育的目标

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教育目标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在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具有正确的认识,愿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之上产生的更加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1]。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我国的储蓄力量,必须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明确我国社会建设的目标,在工作实践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其具有较大难度,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进行学习,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将思政教育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工作当中,不能使教育只停留在课堂上,所以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社会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的对思政教育的方式进行创新与完善,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效率。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提高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

2 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教育途径

2.1 以校企文化作为对接的出发点

高职院校的办校理念各部相同,但是却存在统一的共识,便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技能、高知识储备的复合型人才,要满足企业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将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设置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目标,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为企业与社会提供具有良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并且具有职业道德素质的综合性人才。[2]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的开设对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思政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将自身的校企文化理念与素养渗透到教学当中,将专业特点、校园文化等基础教育信息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创建具有宽容、轻松、自由、创新的文化氛围,将校企理念融合学生的思想建设当中。

2.2 以就业指导为方向

政府以及相关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大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限于人才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基础,还必须拥有较强的学习学习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观念,但是在大学生的思想中,没有相关的思想建设。因此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对其进行就业思想观念的教学,使学生对于就业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应对能力。受高职院校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培养目标、毕业去向等问题与本科院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要以面向基层生产、面向基层服务为教学指导因素,将就业指导作为教学的主要指导方向,将就业指导贯穿高职教学的全过程。

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校企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就业指导当中,通过校企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强对于学生职业思想道德的培养。此外,在高职院校以就业作为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时,为充分发挥校企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高职院校要积极的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进行双向就也选择,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3 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教育模式

3.1 体系化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当中,教师多采用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将理论知识进行陈述,要求学生对于考试的重点进行背诵,完全忽略的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并且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并没有实际的帮助。因此,在新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采取体系化教学的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仅将思政教学停留在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完善的体系化思政教育模式,对社会实践活动设置相应的学分,督促学生进行社会实践[3]。

在体系化模式的建立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应当给予一定的支持与鼓励,通过加强校园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展校企共同教育模式,加强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联系,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问题进行深化研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制思政教育体系管理模式。

3.2 主体化教育模式

主体化的教育模式即是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施行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教育理念。在以往的思政教育中,教师仅进行课堂教育,无法加深学生对于社会体系与社会竞争的体验,学习环境理想化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生活时也多采用理想化的态度,造成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无法清晰的对自身的条件进行判断,出现眼高手低的就业思想,不利于增加学生就业成功的几率。因此在校企文化对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从现实生活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形成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理念。加深学生对社会真实就业情况的了解,便于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思想进行及时的调整,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4]。

4 小结

校企文化对接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于我国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具体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不断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形式,通过校企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立。通过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建立体系化与主体化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就业为向导,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1]颜莉芝.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95-96.

[2]陈思思.校企文化对接下的高职思政教育管理研究[J].长江丛刊,2018(05):264.

[3]何新喜,王金燕.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教育管理研究[J].知识文库,2018(04):23.

[4]胡廷艳.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教育探析[J].长江丛刊,2018(24):25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高职生创新教学教育研究》(2017- 2019);NO:BYK1750。

李艳芳(1986- ),女,回族,安徽人,研究生,专职辅导员,职称: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1.51

D641

C

2095-1205(2019)01-88-02

猜你喜欢
校企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校企合作五反思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