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社区公共自行车系统适老化空间绩效研究*

2019-03-19 01:29李汉琳
山西建筑 2019年7期
关键词:站点天津设施

高 楠 李汉琳

(1.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4; 2.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384)

0 引言

在20世纪60年代哥本哈根首次出现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此后在欧洲很多城市也陆续展开,如在爱尔兰、丹麦、瑞士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我国在本世纪初着手开始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2008年最先在一线城市北京、杭州、上海、深圳、重庆和天津相继展开,随后三四线城市也开始建设。但是,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所产生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如系统使用率不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不强、营运过程中市民的满意度差等。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内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交通和空间两个方面,包括外国发展趋势、实践经验、骑行者的满意调查度、公共交通系统设施以及营运维护水平等。

1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社会功能的内涵、促发机制及实现障碍

1.1 社会功能的内涵

1)提倡健康出行,促进公众健康。

目前,由于繁忙的工作压力,大多市民忽视了平日的运动,大多选择了机动车出行方式,据《2017 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人类的体质在不断下降,尤其是社会中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意识较为薄弱,研究表明,对市民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的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公共自行车的健康效应已被大众认可。

2)推进城市旅游发展,促进城市文化传播。

以自行车交通工具的短途出游方式更能近距离游览和体验城市文化,这种健康出行方式越来越受到市民的认可,在城市建设中,应考虑到骑行空间、景观绿化和城市文化的融合,这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旅游出行便利,也推进了城市旅游业精细化和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文化的传播。

1.2 社会功能的实现障碍

目前,由于城市公共自行车对其社会功能考虑不足,从而导致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社会功能障碍。

1)适用人群有局限性,无法保障服务的公正性和公共健康。

据2016 年天津公共交通系统调查,公共自行车适用人群是以城市中低收入的青年男性为主,18岁~35岁以内的使用者占81.2%,其中男性使用者比例为72.8%。据此可见,城市中的女性人群、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和外来游客是在公共自行车系统中被忽视的服务群体。

2)功能定位单调。

从目前公共自行车站点功能设计上看,只是规划出车辆的存储基本功能,未能扩展一些如小卖部、休息区的配套设施,且随意增设站点阻碍周边的交通。

3)骑行文化未能体现出本土特色。

目前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未能考虑到传承骑行文化,忽视了各城市的本土特色。大部分都模仿国外的做法,出现统一性的车辆外观,忽视了城市文化表达,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强。

2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适老化空间规划实施策略

2.1 站点布局对潜在人群的吸引

研究发现,使用者的骑行行为会由于不同的自行车停靠点和设施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站点规划布局和设施设置应结合不同人群的吸引点进行优化。

1)优化老年人吸引点。

老年人在使用公共自行车时首要考虑的是操作容易和骑行安全。由于老年人的出行范围主要集中在社区周边,可以在社区的一些公共服务设施点,如菜市场、银行和超市等周边设置少量的自行车车位,并配以明显的标识。

2)优化女性群体吸引点。

女性群体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形式更加多样性,如接送孩子、购物等,因此在站点布局上要考虑到女性群体的骑行目的地,如可在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和儿童活动场所周边增设停车位。

3)优化进城务工人员吸引点。

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工作通勤距离较长且不固定,经常采用危险性大且违规超速的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这存在着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如何吸引进城务工人员使用公共自行车关键在于对该聚居区域内要提供足够的车辆,并考虑与周边公交站点的换乘衔接。同时要采取降低车辆押金、合理延长进城务工人员免费使用车辆的日期,并给予一定经济方面补助的措施。

据此策略,笔者选取天津滨海新区空港新技术产业区——华明镇展开案例研究,将自行车站点周边的有效出行半径定为500 m,把节点按照不同性质的用地进行分类,并统计出城市区域节点与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平均距离;同时重新规划布局出区域内的公共自行车站点,与原方案进行对比(见图1)。由此得知,站点的数量经过重新规划布局后数量增加,同时增强了与地铁站点和公交站点的结合,也明显缩短了与社区出入口、公共服务设施出入口的距离(见表1)。

表1 天津空港新技术产业区公共自行车站点与城市节点的平均距离 m

2.2 骑行交往空间规划

2.2.1布局骑行交往空间

在骑行空间中“停留与共存”是衡量交流性空间的标准,通过大数据的空间热点分析,信号灯停留处、车辆停靠点和公共休憩区在骑行空间中易于形成交往空间,而这些地方的空间交往功能经常被忽视,因此在空间规划中要设置相关交往信息源,体现出自行车过街友好和交通路权平等。

2.2.2设立交往触媒

激发式触媒是在公共空间中为了增加骑行者的交往机会而设置的一些公共设施,如赋有创意性的活动艺术作品、交通标识牌和广告牌等;缝合式触媒是骑行者在流动的公共交通空间中编织出一张联系城市交通与区域道路的“网”,形成的共同体交通元素。

2.2.3完善交往设施

交往设施是骑行者进行交流的媒触,在不同区域的停靠点设置灵活性的公共设施,体现多元化的交流空间供给,如围绕自行车停放点设置一些休憩空间座椅和沿街露天小卖部等设施。

2.3 城市骑行文化塑造

骑行文化的构建主要是通过文化空间形象的塑造和文化活动的安排与布置两个层次实现,最终形成观念文化的层次。

1)文化空间形象的塑造。要打造骑行空间文化形象首先要将其中的各类元素进行文化创意包装,对城市文脉中的色彩、树种

及标识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如绿化环境的搭配组合、标识系统造型与色彩、骑行空间尺度细化等。

2)文化活动的安排与布置。在布局中将骑行空间的站点周边布置一些街头商业小品和公共艺术品如报刊亭、可活动的装置艺术等,在营造骑行空间文化氛围的同时也可以吸引骑行者驻足停留参与其中,起到促进交往的作用。

例如天津公共自行车系统在文化形象打造上是以三岔河口哪吒闹海图案作为文化符号,其经典的人文形象体现出天津城市的文化底蕴,市民在使用的同时内心之中也形成很强的城市归属感。在文化艺术活动的规划组织方面,天津公共自行车系统与极具城市特色的景区(如鼓楼、海河沿岸、五大道等)相结合,在节日庆典中组织骑行活动,在市民心中营造出积极向上、健康绿色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品牌形象。

3 结语

从功能的角度上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可以分为三类,社会功能是环保和交通功能的重要支柱,其三个功能之间相互作用且良性循环,使系统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功能包含着对社会的公平维护,对城市的活力激发,对文化传承和公众健康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空间、行为和文化三个方面共同作用,使系统能够顺畅发展并能发挥出社会和经济效益。尤其在规划中,城市的交通与空间规划要以实现社会功能规划作为最终目标,三个层面需相互促进,使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在良性循环的模式下,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站点天津设施
如果天津有“画”说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天津卷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天津之眼》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天津
怕被人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