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李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机械通气48 h后至拔管后48 h内出现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的主要类型之一。据报道,国外VAP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6%~52%、14%~50%,国内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4.7%~55.8%、19.4%~51.6%,近年来其因经济负担重、医保支出多、死亡风险高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1-4]。VAP具有地方性和流行病特点,危险因素较多,且不同地区病原菌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旨在分析重症医学科VAP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为当地有效开展VAP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治疗者195例,其中发生VAP 76例(观察组),未发生VAP 119例(对照组)。参照《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5]中的VAP诊断标准:机械通气>48 h或拔管、撤机48 h内胸部正位DR片显示新发或演变的浸润影,且至少满足以下2项:(1)体温<36.0 ℃或>38.0 ℃或较基础体温增加≥1 ℃;(2)肘静脉血白细胞计数<4.0×109/L或>10.0×109/L;(3)支气管、气管内有脓性分泌物(排除肺栓塞、肺结核、肺水肿、肺肿瘤等)且可培养出病原菌。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机械通气时间>48 h;(2)年龄≥18岁;(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近1周内有气管插管史或合并气管、口咽部创伤者;(2)机械通气72 h内死亡、治疗依从性差、病情未愈坚持出重症医学科者;(3)败血症、多发性感染等所致肺部感染者。
1.3 观察指标
1.3.1 病死率 观察两组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死亡情况并计算病死率。
1.3.2 临床特征 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遵循双人录入、专人核对、及时备份等原则,通过翻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肺部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发生情况、血清清蛋白、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抑酸治疗、激素治疗、镇静治疗、抗生素使用情况。
1.3.3 细菌培养结果 采用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气管内导管吸引等技术获取患者肺深部或下呼吸道分泌物,室温下1 h内送至细菌室,常规革兰染色及镜检,合格者(每个低倍镜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或白细胞>25个或白细胞/鳞状上皮细胞>2.5∶1)进行接种培养,连续2次培养出相同菌株可确诊。
1.3.4 药敏试验结果 采用K-B纸片扩散法[6]进行药敏试验,所用仪器为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抗菌药物纸片购自英国Oxoid公司。质控菌株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ATCC70060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重症医学科VAP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选取采用逐步回归法(α入=0.05,α出=0.10)。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病死率 对照组患者死亡31例,病死率为26.0%;观察组患者死亡31例,病死率为40.8%。观察组患者病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9,P=0.009)。
2.2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两组患者BMI、男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血清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及有肺部基础疾病、抑酸治疗、激素治疗、镇静治疗、>2种抗生素治疗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feat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feat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表1~2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将VAP作为因变量(变量赋值见表3)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清蛋白、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肺部基础疾病、抑酸治疗是重症医学科VA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3 变量赋值Table 3 Variable assignment
表4 重症医学科VAP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AP in ICU
2.4 病原菌特点 VAP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8株(占71.6%)、革兰阳性菌16株(占16.8%)、真菌11株(占11.6%),见表5。
2.5 药敏试验 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粘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及美洛培南耐药率较低,均<20.0%,见表6;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见表7;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均为0,见表8。
VAP是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HAP类型,也是机械通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较普通人群高3~20倍[7]。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VAP发病率为39.0%(76/195)、病死率为40.8%,均高于我国平均水平(发病率为15%、病死率为38%)[8],应引起临床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血清清蛋白、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肺部基础疾病、抑酸治疗是重症医学科VAP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如下:(1)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项功能呈渐进性衰退,免疫力低下,易遭受外界病原菌及自身移位病原菌侵袭,加之呼吸肌功能减弱,故易引发感染[9-10];(2)清蛋白可维持胶体渗透压、承担脂质和电解质转运及合成抗体等作用,当清蛋白<28 g/L时机体易发生组织灌注不足、电解质紊乱、免疫力低下等,进而易引发感染[11],故临床应对行机械通气治疗者加强营养支持;(3)有研究表明,上呼吸道具有过滤、加温、加湿气体等作用,而机械通气不仅破坏其生理作用,还使外界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并带入大量病原菌,且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导致以上负面效应逐渐累积[12];(4)APACHEⅡ评分>20分者常处于昏迷状态,吞咽反射、咳嗽反射不同程度减弱甚至消失,易发生误吸而导致下呼吸道感染[10];(5)慢性支气管炎可使支气管壁长期充血水肿,黏膜细胞变性坏死,纤毛变短、脱落、参差不齐,气道纤维化,变性能力和清除能力降低,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者VAP发生风险升高;(6)肺气肿患者肺泡融合,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变厚,内质网呈空泡状扩张,线粒体肿胀,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殖不利于维持通气/血流比例,故合并肺气肿者VAP发生风险升高;(7)胃液pH值为1.5~2.0之间可杀死胃内细菌,但重症医学科大多数患者交感系统兴奋性增高,为了预防应激性溃疡而大量使用抑酸药物,但当胃液pH值>4.0时患者易发生革兰阴性菌大量繁殖情况,病原菌移位可引发肺炎[14-15]。
表5 VAP患者细菌培养结果(n=95)Table 5 Culture results of bacterial in VAP patients
表6 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情况〔n(%)〕Table 6 Drug resistance of main Gram-negative bacteria to common antibacterial agents
表7 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情况(n/N,株)Table 7 Drug resistance of main Gram-positive bacteria to common antibacterial agents
表8 主要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耐药情况(n/N,株)Table 8 Drug resistance of main fungi to common antibacterial agents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VAP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9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三者对多粘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及美洛培南耐药率较低,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一致[16-17]。分析其耐药机制可能如下[17-18]:(1)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如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苯唑西林酶等;(2)耐药基因突变,由于DNA拓扑异构酶作用而使药物作用靶点异常,抗菌药无法在靶区达到最小抑菌浓度;(3)通过改变外膜蛋白而降低对抗菌药的通透性;(4)通过形成生物膜、自动泵出系统、整合重排多耐药基因而产生多重耐药性。因此,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VAP应首选碳青霉烯类广谱抗菌药。
综上所述,年龄、血清清蛋白、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肺部基础疾病、抑酸治疗是重症医学科VAP的独立影响因素,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多粘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及美洛培南耐药率较低,对VAP患者经验性应用抗菌药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较小,人力物力有限,故所得结论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