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安芳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者,80%的患者发生在产后2 h内[1]。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同时是导致产妇死亡原因之一[2-4]。剖宫产初产妇受各种因素影响, 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 给予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为进一步分析优质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作用, 本院对100例剖宫产初产妇分为两组后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 对比护理结果, 现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初产妇, 纳入标准:两组产妇均为初产妇, 头盆相称, 单胎头位, 产妇宫颈良好, 产妇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排除标准:产妇均无严重妊娠合并症。所有患者根据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年龄23~38岁, 平均年龄(30.12±3.26)岁;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38.56±0.39)周。对照组年龄24~38岁, 平均年龄(30.64±3.78)岁;孕周39~41周, 平均孕周(38.87±0.82)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产妇分娩完成后, 建议平卧位, 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增加回心血量, 从而确保身体各个器官有充足血液供应。保持病房干净, 安静, 温湿度适宜, 同时叮嘱24 h内避免活动, 促进手术切口愈合, 减少并发症发生。密切关注子宫收缩情况与阴道流血情况, 如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现象, 可适当按摩子宫底部, 促进子宫收缩,增加止血功能, 如出血现象严重, 及时分析原因, 给予处理。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教育:入院后及时告知产妇选择左侧位休息, 有利于胎盘血液循环, 产后需卧床静养, 避免下床活动, 同时指导产妇熟练掌握坐便器使用。②心理护理: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 初产妇无分娩经验, 易出现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积极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 掌握其心理状况,结合性格、文化程度及情况制定护理方案, 纠正不良心理状况, 缓解心理压力, 提升分娩信心, 积极配合。③病房巡视:加强病房巡视, 密切观测各项生命体征, 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分娩后24 h内对产妇面色、疼痛情况以及阴道出血量进行观察, 记录各项指标。如产妇疼痛剧烈应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 避免增加腹腔压力, 造成手术切口裂开。④饮食指导:分娩后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为主, 术后12 h内禁止饮食, 排气后给予半流食,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避免便秘发生。⑤指导母乳喂养:护理人员对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知识, 指导正确母乳喂养知识, 叮嘱乳头清洁, 同时建议产妇多食用鱼汤等, 促进乳汁分泌。⑥出院指导:待产妇情况稳定,给予出院指导, 叮嘱定期对新生儿进行疫苗接种, 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初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情况, 并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分别为(253.61±59.37)、(217.23±21.55)ml, 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07.66±54.97)、(298.27±16.82)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对比( ±s, ml)
表1 两组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对比( ±s, ml)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产后2 h出血量 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组 50 253.61±59.37a 217.23±21.55a对照组 50 307.66±54.97 298.27±16.82 t 4.724 20.962 P 0.000 0.000
2.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00%(3/50), 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0.00%(10/50),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 P=0.037<0.05)。
剖宫产术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 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 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5]。但剖宫产产妇术中出血、术后血栓形成率、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和子宫破裂的几率远高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6]。且新生儿并发呼吸系统功能异常的几率高于阴道分娩新生儿, 同时抵抗力也较低[7-10]。产后出血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等, 若失血过多并发弥散性血管内经血,症状与失血量、速度等有关, 呈现出个人差异性[8]。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相对较高, 产妇生产过程中多伴有紧张、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 使得应激反应过大, 从而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
通过产前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产后出血发生, 加强产前检查对具有高危因素产妇进行及时干预能积极纠正贫血、治疗基础疾病, 做好预防产后出血准备工作。在产程当中, 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进行识别, 手术过程中避免操作粗暴, 以免对软产道造成损伤, 适当给予宫缩剂, 按摩子宫, 准确计量出血量。在产后2 h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 及时排空膀胱,产后24 h内叮嘱产妇自身注意出血情况, 对出血增多者应认真测量, 避免对失血量估计不足[11-15]。
常规护理干预多关注产妇生命健康, 对心理关怀干预较少, 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要求。优质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将患者放在首位,满足其所提合理要求, 同时关注细节,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 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 以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优质护理干预通过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优质的护理服务, 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认可。本院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分别为(253.61±59.37)、(217.23±21.55)ml, 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07.66±54.97)、(298.27±16.82)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00%(3/50), 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0.00%(10/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 P=0.037<0.05)。说明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剖宫产初产妇出血状况, 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综上所述, 给予剖宫产初产妇优质护理干预, 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 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