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最温暖的冬日“伴侣”

2019-03-18 11:53林会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9年2期
关键词:艾迪羽绒羽绒服

林会

没有皮草的奢华,也不似大衣那样矜持,羽绒服在严寒中算得上是最“接地气”的抗冻“神器”。在悠长的世界服装发展史中,羽绒服历史只有不到百年,却以世人公认的强大保暖功能,成为人类冬天最温暖的“伴侣”。

1.“羽毛被”开启利用羽毛的先河

人类将动物毛皮穿到身上御寒,自古有之。

《礼记·礼运》篇曰: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考古上的发现,印证了这一说法。1986年,我国新疆哈密五堡墓葬出土了一件保存较好的绵羊皮大衣,是由绵羊的皮条缝制而成,距今已3000余年。

使用禽类羽毛制作衣服的历史同样久远。西周时期,中原地区的猎人开始尝试用飞鸟的羽毛等制成羽衣,也称“毳衣”,但由于当时没有现代化的养殖业,收集原料实在不易,遂不了了之。在唐代,人们还发现了鹅绒的妙用,取其作为被子絮料。唐人刘恂任职广州时记述当地风物,撰写了《岭表录异》,其中记载:“南边之酋豪,多选鹅之细毛,夹以布帛,絮而为被,复纵横纳之,其温柔不下于挟纩也。”可见,当时人已知道用鹅的细毛夹在布中,纵横交错缝好后做成被子,适合寒夜使用。

在世界各地,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禽类羽毛是不错的保暖材料。大约在十三四世纪,欧洲人开始用鸭和鹅的羽毛来制作被子,就是将鹅毛鸭毛全部塞进棉布套中,“羽毛被”虽然保暖,但并不舒适,与现在的羽绒被不可同日而语。即便如此,由于当时鸭和鹅都算得上“珍稀”,因此只有皇室王族才能享用到这样的被子。

羽绒很快被发现并不意外。17世纪俄罗斯的一份文件显示,当时卖给荷兰商人的商品中,就有羽绒。

羽绒制品的工业化生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可以依靠机器用风力将羽绒从羽毛中分离出来。而此前,羽绒被内填充的鸭、鹅绒都是人力手工拣选的,价格高昂,仅供达官贵人们享受。一战爆发后,羽绒被以良好的保暖性成了战场上的必备品。但纯羽绒是绝对无法实现的,于是,人们将羽毛、绒用机器轧断后混合,再用简单的缝制和填充方法制成羽毛被,作为军用被使用。由于工艺不完善,人们从这种被子里钻出来时,不仅自带一股羽毛的骚臭味,而且全身沾满羽毛,就像一只“行走的大鸟”。尽管如此,“羽毛被”的出现还是为此后羽绒服“面世”打下基础。

2.我国近代羽绒业的发展

1920年,湖南省一家银行的监理员丁鹏翥失业后四处寻找生计,偶然在《远东金融商业报》上看到被人们摒弃的家禽羽毛经过加工拣选后,可卖给外商收购。于是,他开始从家附近的一家游乐场内的饭店里收集鹅、鸭的羽毛,经过手工处理后收集成包,再邮寄到湖北汉口一家经营羽毛的出口商处。后来,他得知羽毛中的羽绒虽然数量少,但价格要高得多,又开始寻找净绒的方法。

在收集羽毛的过程中,丁鹏翥结识了商人李季侯,二人开始合作。再加上得到了游乐场场主的支持,他们建立了华新羽绒股份公司,专门收集加工羽毛。同时,他们开始用井水洗涤羽绒,并增加了烘烤、除尘等步骤,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丁、李二人借鉴了农业生产中利用风力清除秕谷的风车构造,设计出一部“提绒机”,在拣选羽毛的同时,启用风力把粘附其中的羽绒排出,大大地提高了羽绒的生产率。我国的羽绒工业自此诞生。

李、丁二人1925年协议解散了华新羽绒股份公司,各自经营。在国内举办的国货展览会上,他们经营的两家羽绒公司多次参展,并荣获了各式奖项,长沙羽绒制品在当时也被称为“湖南特产”。

1929年,中国羽毛已成为进出口兼营的项目,上海商人开始自行向国外推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此后,天津、广州等地的羽毛出口商也相继打开了国外销路。

1932年起,长沙的两家羽绒公司竞相提高产品质量,从生产羽絨到生产高档鹅绒被。用高级软缎制成被面,被内填充洁白的鹅绒,含绒量达95%以上。该产品还参加了美国芝加哥国际博览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均获得了高度评价。从此,长沙羽绒制品享誉国外。挪威的进出口商专程来到长沙批量采购羽绒被,这一习惯一直延续至上世纪90年代。

3.险些被冻死后的发明

虽然羽绒制品在历史上源远流长,但羽绒服的发展史只有不到百年。真正以羽绒作为填充物的服装出现在1940年,发明人是美国人艾迪·鲍尔。

1899年出生于华盛顿州的艾迪·鲍尔是一位狂热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尤其偏好冬季垂钓。那时,不论是欧洲还是美洲,在严冬人们靠羊毛大衣和各种动物毛皮取暖。而羊毛在天然材料中属于重型,全身户外装备加起来至少十几公斤。1936年,正值壮年的艾迪去参加冬季垂钓时,粗大而笨重的羊毛外套被雨雪打湿,在寒冷的气候下结了冰,变得又冷又重,导致他得了低体温症,这是登山运动员容易患上的一种致命疾病,患者体温会降到35℃以下,严重的会失去知觉,心跳甚至降到每分钟10次以下。

艾迪差点冻死在途中,康复后,这激励他开始寻找羊毛外套的替代品。后来的几年时间,艾迪努力寻找一种可以比羊毛更轻便且保暖的材料。最终,户外活动时看到的野鹅毛使其获得灵感,他将目标瞄准了羽绒。

正好,1938年杜邦实验室发明了尼龙,这种不同于棉布的织物,质地紧密,表面的孔洞很小,大大地缓解了羽绒顺着棉布纹理外钻的弊端。而且,艾迪还将羽绒被所用的绗缝技法借鉴到尼龙面料上,所谓绗缝,就是把衣服缝成一个个“隔断”,然后往里面填充野鹅绒,来解决羽绒分布不均和下滑的顽疾,现代意义的羽绒服就这样诞生了。1940年,艾迪将第一件绗缝鹅绒外套命名为“Skyliner”,并申请了专利。直到现在,世界各地羽绒服制造中的“锁绒技术”,还离不开艾迪当年做出的贡献。

艾迪发明了第一件绗缝羽绒服后,并没有很快被大众所接受,而是被军方看中。当时正值二战,美国空军聘请艾迪为飞行员设计飞行外套,帮助他们抵御高空飞行时的严寒,超过5万名飞行员穿过这种羽绒服。二战结束后,艾迪基本上成了羽绒产品的代名词,他的公司开始生产民用羽绒服,并迅速发展壮大,他先后申请了20多项关于户外服装的专利。

4.曾被视为与时尚“绝缘”

“靠天吃饭”的羽绒服作为功能服装,在面世后的40多年里,始终在部分军事和运动领域小范围内“称霸”,一直被贴着“户外运动服装”的标签。

直到1983年,一名以专门搜集奢侈品著称的意大利时尚买手开始选择羽绒夹克作为收藏品,当然也许是因为羽绒服是寒冷气候出门的最佳选择。1985年,大约有5万件羽绒夹克在意大利销售一空。自1994年起,羽绒服户外运动服装的局限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不同场合和领域,逐渐被世界各地普通人所接受。

羽绒服虽然保暖效果毋庸置疑,但在过去十多年里,一直被视为“时尚的绝缘体”。原因是它看起来臃肿笨重,与时尚圈钟爱的纤细苗条、曲线玲珑相距甚远,与设计前卫的奢侈品更无法相提并论,时髦的年轻人在冬天宁可选择“美丽冻人”,也绝不将羽绒服穿上身。

然而,最近这几年的冬天,情况却发生了逆转,羽绒服成了时尚界的“黑马”。曾经让人避之不及的单品,现在赢得了时尚博主、明星超模等群体的青睐。设计师们也在重新设计羽绒服的风格,各种款式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

猜你喜欢
艾迪羽绒羽绒服
灵感跃动
羽绒服越厚越保暖?
不语似无愁
羽绒服究竟怎么选
街头羽绒也时髦
生命的药方
羽绒棉没有绒
又美又暖
穿什么好
鹅的活拔羽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