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方法训练体系构建

2019-03-18 11:50高昕睿冯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能力训练创新方法创新能力

高昕睿 冯林

摘要:“自主创新,方法先行”,优化创新方法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学术界对基于创新方法课程进行创新能力问题的研究实践离国家、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本文尝试探索大学生创新方法训练体系的构建,为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创新方法;创新能力;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7-0019-02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优化创新方法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1]。目前学术界对基于创新方法课程进行创新能力问题的研究实践离国家、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本文尝试探索大学生创新方法训练体系的构建,为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提供可行性建议。除了在高校开展创新方法示范课程的建设之外,将创新方法融入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因此,构建一个包含专业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的创新方法训练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创新方法专业建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观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应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从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发展”新的知识体验。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过程,而是知识处理和转换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必须以原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辅以创新方法的知识,加强创新能力[2]。

(一)创新方法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对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规划、调整,将创新方法引入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并积极引导学生选修创新思维类课程,使学生树立创新观念,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了解创新理论和创新意识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创新方法,并通过案例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并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科研训练计划等环节,培养创新能力。在专业实践课、毕业设计、自主科研立项等环节,综合运用创新方法进行创新设计工作,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培养。

(二)创新方法课程与辅修专业相融合

在理论教学中,通过传授基础的创新方法、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思维习惯的养成,唤醒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渴望;通过TRIZ理论等高级创新方法的培训,养成利用创新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通过专利风险规避等相关知识,加强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保护;通过创业理论的传授,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加强对自主创业的了解。在实践环节,训练学生对创新方法尤其是TRIZ理论等高级创新方法的应用,结合各类科创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研课题等活动,依托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创新方法专职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课题研究,尝试编写专利,提高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自主创新意识以及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的理论教学基础,锻炼学生制作专利申请书,将创新创业的成果转化为受保护的专利,增强知识产权意识,保护自己的创新创业成果。

二、创新方法实践基地建设

创新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原则是在创新形成的个体条件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环境,使大学生在综合创新活动中自主发展创新。因此,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非常重要。

(一)建设创新方法驱动的创新教育基地

目前国内开设创新基地的高校正在逐步增多,然而其中与创新方法相结合来训练创新能力的基地比重却不大。将创新方法与创新实践基地相融合,是为了给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构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的训练基地。在基地当中,完成理论学习、创新实践、模拟创业、成果孵化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保障,并由此出发,开展覆盖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创新创业活动在高校中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中,其教学覆盖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此要重视各学科的融合。在建设实验室、科研工作室时,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设立特色实验室,同时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以及实验室的水平划分。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分类分层开放。在已經开设创新方法课程和建立创新方法专业的前提下,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开设创新实践班,使创新方法的知识得到运用,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同时,在创新创业基地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因为对创新创业的共同兴趣爱好相聚,容易形成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包容失败的氛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实践班学制三年,通过实践班的学习,三年后合格者可以拿到相应的结业证书,由学院统一发放。在基地背景下,对于创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将更加系统、完善,同时基地为学生提供科创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信息,帮助学生完成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等级的创新创业竞赛。以基地为依托,提供各种省级、国家级以及世界知名创新创业竞赛的咨询。由于基地中有专业的创新方法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赛前指导和培训,在比赛过程中即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以基地为依托,加强与当地乃至全国、全球优秀企业的合作交流,引入校外资金,与企业合作建设各种实验室和创业孵化基地。可以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转化出创业成果。

(二)建设创新方法驱动的创客空间示范基地

创客是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创客空间是具有工作功能的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创客可以在实验室里共享资源,推动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创客不是天生的,每个人不是天生掌握创新理念与创业技能,通过创新方法课程与专业教学的训练,将大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出来,通过在实践中不断训练,不断转型,成为优质创客。在创客空间的建设中,利用创新方法指导学生解决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难题,使创新方法为创客所用,激发创客灵感,促进创业成果的转化。创客教育的全过程都要重视创新方法的应用,将创新方法教学与创客教育紧密结合。创新方法为创新创业实践的难题提供新方法、新思路,创新创业实践则为创新方法产生的优秀灵感与创意找到实现途径与市场前景。

三、创新方法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可以扩大创新方法课程的教师数量,提升创新方法教师的队伍质量,更能够促进创新方法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解决现有不足。

(一)扩充创新方法理论研究队伍

创新方法不是直接推广某种方法,而是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方式体系,即要发挥各自的优势,走上中国的道路。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方法在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与本课程相关的理论和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成果,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创新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研究情况,安排专题讲座,介绍创新方法的应用实例和学科前沿。

(二)建设创新方法复合型教师队伍

倡导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训练兼具创新方法与专业能力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受各种因素影响,从事创新方法课程讲授的老师在高校多数不是专业型教师,而多以实践竞赛辅导、学生工作、辅修课程老师等为主。具有较高科学研究水平或者工程实际经验的教师,由于高校长期以科研为价值导向,导致专业型教师很少愿意承担创新方法的课程。然而从能力训练的复合型需求角度,需要具有创新方法与“专业能力”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从整体上看,创新方法训练体系是一个从创新意识的训练,走向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建立并不断深化,最后孕育创新精神的过程。通过创新方法课程的学习与创新方法专业的设立,可以创新方法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有效规避风险,帮助学生将创新方法的理论学习转化为科技成果。创新方法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并在转化过程中规避风险、提升防范意识。通过以上有机统一、层次分明的一系列课程的训练,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最终成长为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5.

[2]张崴,冯林,等.创造力:发展与测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0-35.

猜你喜欢
能力训练创新方法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试论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