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艳平
摘 要: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教学策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了深入强化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师还需重视指导学生站在多个角度去看待数学问题,并且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然后采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基于此,主要以新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讨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能力;多样化策略
当前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实际上缺乏良好的转变意识,其转化思维能力比较薄弱,缺乏多样化的解题意识与思维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固定思维很容易限制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指导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的多样化解题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在实际解题中学以致用。
一、依托于教材的多样化解题指导方法
在新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些教材内容实际上蕴含了发展学生转变思维的内容,可让学生体会到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不少教师并不能有效挖掘这些教材内容,并将其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的多样化解题思想。比如,在“有几棵树”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中,实际上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有几棵树”这个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8+ ”的多样化计算方法。在教材中安排了“试一试”和“练一练”等知识板块,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8+ ”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比如,教师要让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来求解“8+ =14”这个数学问题。学生普遍能够想到“8+6=14”,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从多个角度来寻找更多的解题方法。有的学生采用了这样的解题方法:将“8+6=14”中的“6”转化成为“2+4”,就可得到“8+2+4=14”。有的学生则将“8+6=14”中的“8”转化成为“4+4”,可得到“4+4+6=14”。也有一些学生在加法计算中融入了减法的内容,如8+ =14=8+7-1=8+9-3=8+8-2。通过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解题技巧,利于锻炼转化思维。
二、注重新旧知识衔接的多样化解题指导方法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新旧知识的衔接方面做得并不够好。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往往就建立在新旧知识的衔接方面。因为学生需要调用以往学习的知识,将其运用到当前的数学问题中,与新知识相结合,形成多种可以解决这一数学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新旧知识衔接的重要性,并使其灵活结合新旧知识来解决当前的数学问题。比如在“小数乘法的意义”这一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预设这样的问题:“若是一支圆珠笔单价是2元,那么请问买4支圆珠笔需要花费多少?”根据新学的知识,学生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这一方法,很容易列出“2×4=8(元)”的这一算式。而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来解题,可提问:“你们刚刚从数量关系这一角度来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那么,还能不能从其他角度来寻找解题方法呢?”有的学生将“每支2元的圆珠笔要买4支”转变成了“圆珠笔单价2元的4倍”“买4支2元的圆珠笔也就是求解4个2”等具有相同表达意思的想法。此时教师还可继续问:“那么根据你们的想法,还能列出什么样的算式?”有的学生列出了“2+2+2+2=8”。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师可提问学生哪种运算方式更便捷,而学生自然会回答“2×4”这个算式最简单。而且“2+2+2+2=2×4”这个式子有一个必然条件就是每個加数都必须相同,那么2×4的乘法意义实际上就是4个相同加数2之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三、辅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样化解题
在教材中的“相遇问题”解题中,也强调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要让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遇问题。比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放相应的情境内容:“在周末,小红和小玲相约一起从家里出发,见面后一起去玩。小红到小玲家的路程为600 m,在两个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的情况下,小红的速度更快,为70 m/min,而小玲的速度为50 m/min,请问她们会在出发后几分钟相遇?”根据这一数学问题,教师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因为小红的速度更快,所以她走的路程会超过总路程的一半,她们相遇的地点会离小玲的家更近。有的学生采用了每分钟分段的路程计算方法,也就是计算出小红和小玲每分钟的行走路程,直到算到两人的总路程为600 m,即可停止计算,此时对应的相遇时间就是答案。有的学生则采用了方程求解方法,如结合速度之和与相遇时间的乘积等于总路程的这一方法,可列出相应的方程,然后可求解出真正的答案。
总而言之,当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是小学数学教师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树立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其良好的转化思维能力,这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祁万霞.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8(11):46.
[2]肖卓妮.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J].小学教学设计,2018(29):62-63.
[3]魏荣武.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类题目解题策略浅探[J].中华少年,2018(30):77.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