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辉 杨俊涛
摘 要:互动课堂活跃了教师、学生和传播媒介三个要素,实现了知识传播过程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但互动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互动课堂缺乏有效合理的课堂评价标准、课堂互动的形式化、课堂人数的限制、逆向互动课堂的构建等,因此,互动课堂的要得到长足发展就需要进行一个完善、提高、再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互动课堂 组织形式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02
课堂教学是一种普遍的知识传播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教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方式带来了更多可以选择的组合,多媒体教学、网络视频、在线学习、远程授课、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众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成为日常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互动课堂也早已应运而生。互动课堂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一个必然的发展结果。
一、在教学中开展互动课堂的意义
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其包含了教师、学生和传播媒介三个要素。教师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互动课堂是一种有效传播知识的途径,互动课堂又能实现知识传播过程中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课堂互动”是调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主要要素,围绕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彼此间良性的交互作用。它一个整体性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上借助构成教学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积极交互作用而形成“学习集体”,并在“学习集体”的人际关系中产生认知活动的竞技状态,这就是“互动”[1]。互动课堂不是一种孤立的形式,它能与课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促进关系。互动课堂的开展既能带來相应的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同时又能促进互动课堂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开展互动课堂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二、互动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比较
互动课堂是一种围绕教学目标全员参与,能够有效实现知识传播最大化的教学活动。在互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主要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在一定形式上转化了学生的角色,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能极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传统课堂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听讲学习的形式。传统课堂授课形式单一,以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构成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时刻要跟随教师的思路和速度,一旦学生有所停顿或分心,学生则会出现似懂非懂。而传统教学这种教学效果的优劣既受教师因素的影响,也受学生因素的制约。经过以上比较,我们发现互动课堂和传统课堂都是一种授课方式,但其组织形式、实施过程完全不同。互动课堂更注重人的发展,意在“会学”,而传统教学意在“讲会”,其两者所产生的课堂效果也表现出不一致性,结合近几年教学体会,互动课堂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水平方面表现出更为积极的一面。
三、互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体现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课堂互动可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1.课堂的公平性
互动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所有学生的参与课堂,也不是局限于个别人的互动,而是建立一种所有人都能展示的平台。同时,互动课堂可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为每位学生创造充分的互动条件[2]。
2.学生间的平等性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之间就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而互动课堂课堂利用分组等形式,突出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公平性,学生之间可以平等交流与沟通,不受个体差异或课堂形式的限制,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3]。
3.课堂形式的多样性
互动课堂在形式上体现出“互动”,“互动”既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室是场所,互动是形式,问题是媒介,实现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就需要学生形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问题的主观辩证。所以互动课堂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一种学生小组活跃的灵活课堂,这种课堂可以“乱”,但绝不是混乱,可以“吵”,但绝不是争吵。
4.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在互动课堂中就需要起到一种引导员、协调员与解答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协调学生学会相互配合协作,并能在最后时刻进行总结、分析与解答。教师在互动课堂中不仅要能管、要会管,还要能及时有效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可预测与不可预测的事情。所以教师的角色很重要,但却不是仅仅能够讲课的角色。
四、互动课堂常见的组织形式
互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目前,实施互动课堂的形式也有多种,常见的有PBL教学法、翻转课堂、床边教学、seminar教学法等。PBL教学法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它首先从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思想火花碰撞的过程,最后在教师或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学生要创制出一套能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即作为学习成果的形式并进行公开分享。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最初源于美国,后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进入我国,它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可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学生学习形式多样,课上课下的时间都能充分利用。床边教学也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进行的案例教学法,它突破了课堂空间的限制性,使授课地点从教室转到医院或病房,其特点是授课场景更为直观,印象更为深刻。Seminar教学法又称为研讨式教学法,它是以研讨班或研讨组为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方法,其互动性、目的性更强,效果更为凸显。
互动课堂组织形式多样,效果也各有不同,但其都是通过互动的形式促进问题的解决或深化,因此由此及彼我们也可根据个性化的授课目的或意图,开发新的互动课堂形式也尤为必要。
五、互动课堂缺乏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对课堂定性和定量分析。互动课堂虽组织形式多样,但尚缺乏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有些课堂的调查分析或过于简单或标准不全,不能系统反应互动课堂的优点与不足[4]。正是由于互动课堂在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课堂组织上难以进行系统量化,所以这也限制了互动课堂向更深层次发展,因此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评价互动课堂的体系标準也是我们今后面临的一个问题。
六、互动课堂在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1.教师在组织协调课堂方面水平不一
教师作为互动课堂的全程指挥者,其组织课堂、协调沟通、应变处理等方面都要适当。在互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角色,而需要教师达到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这些要求体现在课堂管理、有效沟通、组织协调、非预期事件处理等各个方面,所以这就要求教师除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而目前在开展互动课堂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在“形”的方面下功夫,而忽视了“神”的凝练。所以师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还要能够进行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2.互动课堂存在形式化
互动课堂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员互动,但有些互动课堂仅仅是流于形式或互动方式存在不均衡性。这种形式化或不均衡性体现在互动参与方式的简单化及互动参与者的片面化。个体学习者存在接受知识的差异化,教师往往会偏向于思维敏捷、知识接受较快的学生,因此,互动的机率就会集中在教师和这一少部分学生之间,这就会造成互动的不均衡性及学生之间的不平等性,所以教师宜善于引导、恰当安排,让互动课堂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3.课堂人数的限制
互动课堂的有效实施还要考虑参与者的人数,人数过多实施起来就会面临课堂难以有效组织的问题,所以互动课堂的参与人数应控制在50人以内,并对参与者进行适当的分组,同时在分组的基础上安排各组组长,这样在课堂组织方面才能保证互动课堂的有效实施。
4.互动课堂还需进行深入的教学思考
互动课堂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课堂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互动课堂的有效实施还需从学生的本位主义出发进行深入的教学思考。互动课堂往往是以知识点或问题为导向,其出发点仍然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而非从学生本能的“学”的思路出发,对于知识点或设置的问题依然是学生在“被动”的接受思考,而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探究。如果说教师的互动提问可以让学生把一个知识点记忆3天,但若是学生的主动提问并得以解答,那么这个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记忆30天。因此,互动课堂若要得到长足的发展,还应深入研究如何把教师的主动提问变为学生本位特点的逆向提问,其首先需要转化的还是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思维模式,从而构建逆向互动课堂,即借助互动课堂,以学生本位特点作为教学出发点而合理有效设计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
七、小结
互动课堂的实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它能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堂特点,解决课堂的不均衡性及单一性问题,同时能极大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活跃了学生思维,提高了教学效果[5]。但目前,互动课堂的实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有效合理的课堂评价标准、课堂互动的片面化、形式化、课堂人数的限制、逆向互动课堂的构建等等,因此,互动课堂的发展与推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进行一个完善、提高、再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方志刚,张伟.师生互动共同体向课堂教学要质量[J].教育现代化,2017.12(49)258-259.
[2]王冰辉.浅谈互动教学法在药品GMP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