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荣
一、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朗讀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词语。
4.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5.朗读课文,体会爬山虎的美,体会语言文字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进行写作的?
三、课前准备
1.课件——爬山虎图片、课文朗读视频。
2.自读提纲。
四、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主要目的和内容: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选择自己对爬山虎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想一想,准备交流。
3.重点交流第二自然段,分析叶的特点,体会爬山虎的美,体会语言文字美。
第二课时主要目的和内容:
1.交流第三、四、五自然段,分析爬山虎脚的特点及其与墙的关系,学习文章分析。
2.朗读课文,体会爬山虎的美,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3.体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性,并努力学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课时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植物,请大家欣赏。注意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爬山虎爬满墙的图片)
2.交流:这是什么植物?它有什么特点?(举手回答,注意观察学生。)
3.板书课题:这种植物叫爬山虎。今天我们就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的《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题目。
(二)欣赏课文朗读,播放朗读视频
1.课件出示自读提纲,明确要求。
2.播放朗读视频,师生共同欣赏。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语
1.课件展示生字、词语,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意思,观察结构。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注意正音。
3.指名朗读标准的学生领读。
4.在田字格里面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对课文的初步认识
1.交流内容:课文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有哪些特点?你体会到什么?你有哪些疑问?
2.师生交流。(简单交流。)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写了爬山虎的什么?各有什么特点?你对哪些句子感兴趣?你能不能读出它的美?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仔细体会,准备交流。
3.同位之间、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体会、收获。
4.全班交流。根据交流情况,及时课件展示。
预设交流主题:这一段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叶。
爬山虎的叶,单个的叶由嫩红变为嫩绿,当它们整体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在阳光的照耀下,斑斓多彩,体现了色彩美。
放眼望去,爬山虎的叶那么绿,那么新鲜,让人感觉到那么舒服;叶一顺儿朝下,是那么的均匀,那么密,那么安静,这体现了静态的美。
微风一拂,漾起波纹,层层涟漪,好看得很,这体现了动态的美。
逐句朗读,读出叶的美。方式:指名读、领读、齐读、自我展示读等。目的在于体会到爬山虎的美,语言文字的美,作者的细心观察。
(六)课堂总结
1.你学到了什么?
2.仔细研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准备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认读了生字,朗读了课文,重点学习了课文第二自然段。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
(二)自由朗读课文,准备听写生字词语,交流第三、四、五自然段
1.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欣赏。
2.自由朗读,准备听写生字词语,交流第三、四、五自然段。
(三)听写生字,并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四)交流
1.爬山虎的脚:读出脚的鲜嫩,形态美
出示图片,交流: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子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美吗?美在什么地方?叶圣陶老先生观察得仔细吗?(细丝、蜗牛的触角表现了爬山虎的脚刚长出来时的嫩,那么水灵,那么鲜嫩。体会老先生观察的仔细,用词的准确。你能读出它的鲜嫩吗?)
课件展示,朗读,读出爬山虎脚的鲜嫩。方式:指名读、领读、齐读、自我展示读等方式。目的在于体会到爬山虎的美、语言文字的美、作者的细心观察。
2.爬山虎如何爬墙的:读出生命力的顽强
出示图片,交流:在第四自然段中,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
朗读课文,仔细体会。读出爬山虎顽强的生命力,读出脚的坚强。
3.爬山虎的脚的不同变化:读出牢固,读出生命力的旺盛
出示图片交流: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
“……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
多种方式朗读课文,仔细体会。读出牢固,读出生命力的旺盛。
(五)引导总结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做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美观、茂盛,离不开它的脚。)
2.每一段主要写一样内容,这样文章才会清晰。
3.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哪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仔细观察,动脑思考,认真体会。我们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4.用词要准确。要表达自己的感受。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