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经济困难生自我帮扶体系的实效性研究

2019-03-18 11:50汪荣青胡茜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实践

汪荣青 胡茜

摘要:本文将在前期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阐述以专业帮扶为方向,剖析了经济困难学生自我帮扶体系的实效性。

关键词:经济困难生;自我帮扶;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7-0275-02

一、经济困难生帮扶工作研究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隨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对经济困难生扶助工作力量的加大,每年都有不少经济困难生从中获益。资助项目就有国家贫困生补助、省级贫困生奖学金、贫困生学费减免、贫困生企业基金补助、贫困生校友基金贷款等。可以说,国家一直在做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工作,然而,从实际情况上来看效果并不佳,现状令人堪忧[1]。学生在入校之初,申请资助的学生人数相当多,学生所提供的经由当地行政部门提供的困难证明很难逐个排查核实其真实性,而班级同学之间的朋辈评定也比较容易与实际产生偏差,因学生个人之间的关系,学生存在拉票的可能。这些都说明存在着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公平性问题[2,3]。经济困难生的资助不仅仅要体现在经济上的资助,更应该体现在精神上的资助。部分困难生因家庭条件的困难而自卑,不愿意班级同学知晓自己家庭的贫困而不申请资助。也有部分困难生虽然得到了资助,但经济上的补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自身的自卑感问题,导致在学习生活上的各种不自信。更加严重的是部分困难生因自卑情绪不能获得释放和缓解,加之学习上的无力感,反映到学生身上就出现了心理疾病。“经济上的贫困不可怕,精神上的贫困才是真可怕”,如何帮助困难生摆脱精神上的贫困更加需要寻求行之有效的办法。不同学者从自卑、敏感、迷茫三大心理问题的分析、学校需要关注困难生的心理问题、贫困生的思想上导向功能探析、关注贫困生的精神世界和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反思等多个方面来探讨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问题和本质。

总体来说,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存在着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困难和心理帮扶困难等问题。本文将在前期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高职教育的专业特色,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阐述他助不如自助的方向,剖析了经济困难学生自我帮扶体系的实效性。以期为我们全面认识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重要性、把握经济困难学生自我帮扶体系的实施重点、为新形势下经济困难生的帮扶工作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二、经济困难学生自我帮扶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高职教育的专业特点为经济困难生自我帮扶提供了帮扶基础

高职教育的专业特点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学科型及通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经营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根本、以实践检验为标准,立足技术岗位。其实践性、应用性强。因此,高职教育更加侧重于职业型技术型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所开设的课程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术和技能性等特点。课程与职业联系紧密,其应用性强更加有利于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高职院校的经济困难生就可以很好地用好自己的专业,边学边用,将所学用于实践。一方面,可以促使自己将专业知识学扎实;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所学赚取相关的费用,实现经济困难生的自我帮扶。

(二)自我帮扶为经济困难生树立了心理底线

经济困难生之所以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自卑、敏感、迷茫三方面。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接受资助或从事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与身边的同学相比,感觉处处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使得困难生在平时的生活上处处拮据,与身边的同学相比感觉不舒服。可能身边同学的一个眼神就会使其比较压抑,比较敏感。第三方面,在学校读书的过程中,一直不能很好地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对毕业后的工作也是感觉迷茫。

自我帮扶为经济困难生树立了心理底线。其一,自我帮扶体系其核心是自我帮扶,不是靠别人帮扶,所以在心理树立了自立自强的信心,消除弱势的影响。其二,自我帮扶体系需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在自我帮扶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使得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的更加牢固,成为了学习尖子,在学习上帮助他人,树立学习信心。学校为此搭建平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经济困难生自我帮扶的谋生技能。其三,通过自我帮扶体系,提前进入了校企融合的学习模式,提前接触了岗位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获得核心竞争力。为其毕业后的就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工作就业有很好人生的方向。通过自我帮扶,激发学生力求上进、力求发展、自强不息和自我提升的信心、决心和毅力,彻底从心理上站起来。

三、经济困难学生自我帮扶体系的实践

经济困难学生自我帮扶体系,并不是传统的勤工助学岗位的观念,是结合专业知识学习、培养劳动意识和结合校企合作来进行自我帮扶。

(一)打破传统勤工助学岗位的观念

传统的勤工助学岗位一般由学校提供,其岗位有限而且单一,如图书档案整理、校内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等。这些岗位以校内一般普通岗位为主,目的是通过给校内增设一些普通行政岗位为困难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工作,并给予为经济困难生提供一些补助。这些工作具有工作时间短、工作简单和补助低下的特点。学生参加这样的勤工俭学工作,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家庭的经济困难问题,也违背了学生在学校以学习为主的初衷。经济困难生之所以要进行帮扶主要是经济上困难,然而这些单一的补助岗位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帮扶工作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勤工俭学的观念。因此,经济困难学生自我帮扶体系应该以专业为基础,杜绝含金量低的体力工作。

(二)结合学生社团工作加强专业能力学习

高职院校的学制为三年,一般是第一年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第二年为专业基础知识,第三年为专业技能。在这样的学制中,在第一、二年并不能使学生学习到足以谋生的岗位技能。如果采取打破学制的方式,其可行性不大。然而,学生社团可以为经济困难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能力提供方向。学生社团是以真实项目为基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由相关指导老师负责。在大一时,就进行真实项目的专业技能训练,开展以专业为背景的勤工俭学工作。这就需要学生要以社团为依托加强专业能力的学习和锻炼,只有这样才完成校企合作的专业项目。从中既可以清楚地知道专业的发展与专业在社会中的岗位群,为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又可以提前进入岗位,步入社会,增加自己的岗位经验。但是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即时地学到专业的核心技能,随着岗位的变化,专业能力也需要逐步提升,这此都需要学生要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当岗位工作摆在面前了,就要分析需要哪方面的专业能力,这些能力怎么学,怎么用。所以,结合学生社团工作加强专业能力学习是经济困难生自我帮扶的基础。这也是为高职院校经济困难生自我帮扶体系搭建了可行性平台。

(三)结合校企合作,发掘社会渠道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联系最紧密的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企业中充分展示出来、实践出来。学生可以在企业实践中发现的理论知识的不足。校企合作是以企业中的实际项目出发的,是对学生在校所学的所有知识的综合考查。在企业的岗位中,可以直接发现自己短处和不足。

(四)自我帮扶为今后专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自我帮扶是在校时学生就进行了大量的实践锻炼、大量的专业锻炼和真实的项目运作,这些使学生更加清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与自身的发展优势。这些磨炼使困难生在今后的专业发展少走了很多弯路。自我帮扶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专业锻炼、实践体会和项目尝试的过程。这使得自我帮扶帮助学生奠定了专业发展的基础。

四、经济困难生自我帮扶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如果说经济困难生存在很多弱势,但是通过自我帮扶的体系运作,通过社团活动学习了专业知识,通过校企合作锻炼了实践能力,从另外一条路实践了自己专业的人生基石。可以说,经济困难生的自我帮扶体系为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帮扶方式。在提供新的平台与载体的时候,也带来的新的挑战。探索如何利用好学校和社会资源为经济困难生实现自我帮扶,打破传统勤工助学岗位的观念,结合学生社团工作加强专业能力学习,增强经济困难生的劳动意识责任意识,结合校企合作发掘社会渠道,将帮困、助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的育人成才的目的,以工匠精神铸品、以实践精神立德、以创新精神育才、以四有精神为方向,不仅对改进思政教育进课堂、进专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有利于对经济困难生提升自我,树立信心,强化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玉威,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分析[J].学园,2015,(3):52.

[2]王晗,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公平性问题研究[J].考试周刊,2015,(47):163.

[3]李桂兰,关于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的思考[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94-96.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