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萱
仪式似地捏起一小粒鞭炮,点燃,甩出,于是——在地面上蜻蜓点水地一挨,电光石火地一闪,平地惊雷般一响——化作了灰。只给我指尖留下一点红,心头留下一片光……一种美的洪流,澎湃涌动。
我曾经在整理旧衣服时偶然找出了一个小盒,是儿时最爱的“喜羊羊”的形状,里面竟是几粒鲜红的鞭炮,还散发着春节的余温,静静地躺着,仿佛在耐心等待我的发现。凝视这一个个娇小的躯体,记忆的思绪又飞向了几年前的春节。
小时候我盼着过年,更企盼放鞭炮的时刻,或许是和这些火红而会炸响的小精灵有缘,素来畏惧打雷、连看到静电火花都退避三舍的我,听说“放炮”便好似吃了熊心豹胆,不但不害怕,还争着去点燃。每当火花随着炸响划破夜空,我小小的心脏里似翻江倒海,有说不出的激动。
那时最难忘的情节就是与同伴们一同买炮。无须多么昂贵,无须什么花样,仅是古老的、沉甸甸的“一挂鞭炮”便满足了整个春节的心愿。或许出于中国孩子特有的精明,面对遍地支着红帐蓬的“炮摊儿”,我们穿梭其间“貨比三家”,在少有的零用钱中精打细算,还不忘软磨硬泡,讨价还价,以“用最少的钱买最多的炮”为主要原则。家乡的“炮摊儿”上往往附带卖些草编、布艺玩具,还有泥娃娃。我们总是要讨一个,作为说尽吉利话、口干舌燥的报偿。这个小玩偶通常不属于我,因为要送给最小的妹妹,而我作为姐姐,只得在欢快的买炮中留下一丝遗憾。
捧着那沉甸甸的一卷鞭炮,我们自然不舍得像大人一样声势浩大地一次放完,而是要小心翼翼地剥开塑料外皮,把一二百粒小鞭炮一一分离出来。用手撮起一粒托在掌心,虔诚地细细端详,那外红内白的小圆筒安详地躺着,犹如身着红袄、喜气洋洋的娃娃,它们的小肚皮里,酝酿着欢乐与光明的力量。我们细细地数,慢慢地分,竟能为此稳坐几个钟头,使大人们“叹为观止”。一小盒鞭炮收入怀里,如同收进什么金银珠宝,心中格外踏实。或许也正因为来之不易,才格外珍惜,往往要做许久心理斗争才舍得放一粒,目光随着那飞腾的小光点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仿佛要把它炸响的几秒钟无限延长,直到亮光完全隐没,还久久回味。如今旧衣服中珍藏的一小盒鞭炮,或许就是某个春节舍不得放而留下的吧,可惜现在受潮了,放不响了。
现在的春节很少见到鞭炮,遍地的“炮摊儿”似乎一下子人间蒸发了,再想放一粒鞭炮仿佛也成了遥不可及的奢侈活动。对于“放炮污染环境”的言论四起,我也一度将其赶出“美好”的范畴,把它放在“环保、健康”的对立面上。可是,当我再次见到这几粒鞭炮,止水似的心灵又被击起波澜,回荡着鞭炮声的成长历程让我陶醉其中。作为姐姐要谦让,对待朋友要分享,对于财物要珍惜,对待生活要知足……这都是鞭炮给予我欢乐时顺便教我的,让我一生受益。
鞭炮伴童年远逝,电光石火般再无踪迹,没有炮声的新年依旧热闹,而我却觉得空落落的。不可否认,鞭炮带给我美的陪伴、美的享受、美的感悟,其实,“爆竹声中一岁除”,这也是一种美,值得我永远珍藏在心底。
‖西北工业大学附中‖指导教师:惠军明 李丹
鞭炮,是一种充满了仪式感的东西,在春节这个最为团圆、喜庆的日子里点燃、炸响,其中的乐趣,伴随了每个孩子的童年记忆。作者即是如此——盼着过年,更企盼放鞭炮的时刻,等火花随着炸响划破夜空,小小的心脏里有说不出的激动;难忘与同伴们一同买鞭炮,软磨硬泡,讨价还价,以“用最少的钱买最多的炮”;小心翼翼地剥开鞭炮的塑料外皮,和小伙伴们一起拆开分享,体验每放一粒小鞭的快乐……然而这一切,随着孩子们的长大,随着“鞭炮摊儿”的逐渐蒸发而消逝不见了。
幸好回忆还在,鞭炮给予欢乐时顺便给予的谦让、分享、珍惜、知足还在!对于作者来说,鞭炮带给她的美的陪伴、美的享受、美的感悟都不曾忘却,那样一种美,值得永远珍藏心底……
【适用文题】再也没有;那正在消逝的;美好的记忆……(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