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学校教育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健康体适能教育在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入并实施健康体适能教育,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1]。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健康体适能教育
1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面临的形势
1)大学生体质持续下滑。将“大学生体质”作为关键词在Internet进行搜索,出现最多的就是关于“大学生体质下滑、大学生体质状况令人担忧、大学生体质的问题、拿什么拯救学生的身体”等字段,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大学生被贴上了“身体素质差”的标签。据时代风云网调查显示,在普通高校中,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很少,每周体育课的缺课率也很高,学校运动会的纪录几年都没人能破;网易校园上刊登了一篇关于大学生体质下降的文章,其中指出大学生肺活量持续下降,中长跑成绩下降10%多,立定跳远成绩下降1-3厘米,学生近视率达90%等。
2)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健康教育。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设置相对单一,加上很多学生上体育课时出现偷懒或逃课的情况,使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形同摆设,起不到锻炼的效果。高校的体育课没有体现高校体育的内涵,体育的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的“教”和“练”,忽视了体育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并且项目分类较少,不能提高当代大學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体育教材创编落后和学校对教材选择的单一。由于国内大学的老师很少会自己写讲稿,所以教材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用到不同的教材,现行的体育教材缺乏多样性,课外活动课教材较少。创编体育课程教材注重教材的传统性、继承性和稳定性,对体育课程的科学性、时代发展的新思想跟新知识吸纳不够,缺少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教材的编写内容单一,趣味性、娱乐性较少,忽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锻炼方法的内容体系。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在订购教材时,往往是一本固定教材用好多年,这就造成教材的单一性,教材内容不具时代特征,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观念自然也受到影响。
4)体育教学评价指标的建立不够全面。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与绩效指标看的是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这样一来对于学生能起到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就会变得非常小,而对于学生来说,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与是否适应体育竞技与自身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运动技能掌握的好,竞技技术适应好只能代表这个学生的运动能力强,通常我们称这种人非常具有运动细胞,但是并不能说这个人非常健康。所以单一的考评技能掌握度与竞技体能适应力是不合理也不公平的。
2 健康体适能教育的核心理念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2]。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但是政策的实施只是从外部条件督促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大部分是属于被动的锻炼,怎样将被动运动转换成主动运动,从内部作用学生主动去参与体育锻炼,这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养成自觉的锻炼行为,进而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人体健康,而且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健康体适能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主要是指对学生的自我锻炼、组织、调节等能力进行培养,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锻炼身体,而且应该让学生知道如何制定锻炼计划,培养自己的锻炼兴趣,并将锻炼兴趣传递给周围的人群,从而走向终身体育的道路,因此,健康体适能教育课程应重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保持良好的自身和社会健康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3 基于健康体适能教育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从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面临的形势以及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中可以发现:教学指导思想陈旧、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体系不够系统。种种问题滞后了现如今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滞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有效地提高我国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需要在健康体适能教育背景下,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3]。改革内容如下:
1)明确教学目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在体适能教育的影响下,明确了教学目标的体育课程教学,要将健康的体育锻炼方式、健康的思维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体育能力、增强体质,还可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制定合适的体育锻炼计划,让学生成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主人。
2)创新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要以体适能教育理论为基础,合理规划课堂教学时间。首先要让学生对体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为学生讲授体育运动技能知识、健康知识等,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以后,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制定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进行实践技能的示范与教授,要让学生学会对自身的体育锻炼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应用到体育锻炼中,之后,给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练习,另外,在完成体育锻炼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进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3)创新教学方法。随着我国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经与当前的学校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体育课程教学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要以体适能教育为基础,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因材施教,强调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教师要为学生传授健康的体育锻炼方法和知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不要把学生的结果看得这么重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制定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基于健康体适能教育理念实施多元化、丰富化的教学评价,进而对学生的体育认知、情感、健康知识、体育技能等进行综合评价。要让学生享受到运动的快乐与学习的乐趣,并且要让学生通过合适的教学评价体系来确保他们能学会正确的运动并提升健康体适能,让他们能终生受益。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是我国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健康体适能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需要,是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的需要,是学生自身的需要以及素质教育的需要。引入健康体适能教育,充分发挥健康体适能教育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可以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为学生良好生活习惯、体育锻炼习惯等的形成和培养提供帮助。体适能教育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有助于推动我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放.基于体适能教育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63-64.
[2]闫巧珍.健康体适能理念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4,(11):102-103.
[3]张雷.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体适能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53-54.
作者简介
郭浩然(1994-),男,汉族,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学生,硕士,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