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信息技术考试引发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

2019-03-18 09:54池爱云
考试周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信息技术

摘 要: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下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内容。在高中阶段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满足了当下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要,而且也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掌握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信息技术是高中考试中的重点考查的科目之一,通过考试可以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直接的反映,同时教师还能从考试中反思教学过程,从而开展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一、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教学也逐渐被重视起来。据了解,在条件允许的地区,信息技术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设,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已经被当作了一门必修课程来学习。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还会设立专门的考试来检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情况,教师从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教学反思,对后续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重要意义。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信息技术教学受到了广泛重视,但是在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教师从考试中进行问题的剖析,并找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二、 由信息技术考反映出的教学问题

(一)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識有待加强

在信息技术考试过程中,学生从考场出来就开始抱怨考试难,许多题都是课堂中没有涉及过的题型。这是因为在考试过程中,由于是随机抽题,所以难免会碰到一些新的题型。而从本质上来讲,这些题并不偏也不难,只是在学生熟悉的题型上面稍微做了改动,学生就找不到思路,遇到此类问题束手无策。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这与信息技术教学应试性目的较强有重要关系,许多教师为了使学生顺利通过信息技术考试,所以存在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现象,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有待加强。

(二) 教学活动缺乏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

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同时在系统中也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内容提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讲述重点知识点外,还需要培养学生根据系统提示,并从中挖掘出对答题具有帮助的信息,以此来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这也是当下高中生需要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之一。但是当下考试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在考前强调数遍的题目仍然出现错误,这与教师教学活动缺乏细致性,教学时只注重了重点内容的反复讲述,而忽略了学生对一些细节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有着重要关系。

三、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一)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改变应试型的教学模式

通过信息技术考试可以发现,我们大多数教育教学活动都被限制在了应试型的教学模式当中。所以教学时的内容侧重点始终以考试内容作为基准,而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却一带而过。同时,从学生角度来讲,由于他们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所以信息技术学科对于他们来讲也只是为了完成学科任务、应付考试来学习的。从现实角度来讲,高中信息技术科目中Excel、Frontpage等课程的设置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积极意义,软件出现的更新活动也都是以其在实际生活应用中出现的不足来进行改进与完善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此方面的把握,如软件可以实现的功能、软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软件可以解决怎样的问题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所在,而不是一味地讲述考试知识点。此外,想要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水平,那么教学活动还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着手点,并以此推动学生探究行为的出现,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掌握,才能在后续考试和日常运用时做到随机应变,从而解决各类信息技术方面问题。

(二)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

在信息技术中,系统提示通常包含着具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清晰了解其中内容并与自己判断进行融合,从而选择出正确答案是需要学生必备的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对此方面进行锻炼,鼓励学生尝试解读系统提示中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与系统进行有效的互动,同时,也可以将其作为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辅助手段,提高对信息技术内容的掌握,改变以往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只注重考试知识点的讲解等现象。例如在学习Excel的函数相关操作时,就存在详细的辅助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输入相关描述搜索到对应函数,接着充分发挥它对学生学习的辅助作用,利用其说明、示例等帮助学生清晰了解到函数的相关知识。此外还可以对搜索到的相关示例执行复制操作,将其添加到空白工作表内,加深学生对函数知识的印象。再如Frontpage中通常会出现插入代码的题目,有的学生受长代码性质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有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花费大量的考试时间,还有部分学生直接选择了放弃。产生上述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学生对代码知识掌握得不够熟练,忽略了每个代码之间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所以学生无论是在日常学习当中还是考试时,都不需要一字一字盯着输入;第二,即使是在考试过程中遇到不熟悉的代码,学生也可以借助原有的代码知识基本功,以此准确找出代码的插入位置,从而轻松完成相关题目。由此可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后续信息技术学习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所在,只有基本功掌握得扎实,学生在后续学习时才会更为轻松,学习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也能得以建立。

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积累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有所差异,所以目前表现出来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力度,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基本知识和技能得到良好的锻炼,为其日后的灵活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笔者在学生考试过程中发现,一名学生在Excel选取区域并进行格式设置时出现了以下情况,由于这位学生选取的区域较多,因此在鼠标拖拽过程中导致区域选择不准确,经过多次反复才完成此操作。这不禁让笔者思考,自己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此情况,是否存在较为便捷的方法?还有一名学生,在应用Excel执行求和操作时,运用的是单元格逐个相加的方式。笔者认为,该学生或许对题目考查的方向不太理解,或不清晰函数的运用方法,虽然其采取的此种方式对这一题目是适用的,但是他忽略了在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单元格求和问题时,上述方法是否仍然存在可行性这一要素。这不禁让笔者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实现教内容向教方法的转变,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手把手教学。具体来讲,教学过程教师应避免向学生提供固定的学习或解决问题步骤。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已逐渐趋于成熟,同时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这种情况下,教师除了要发挥自身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外,还可以让学生积极讨论,思考并探索出新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宽,在后续信息技术考试或日常应用时,就会更游刃有余。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信息技术考试过程无疑是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有效的检验方法。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总结学生在考试中遇到的问题,并从中获得教学反思,以此为参考不断对当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而带动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佳.探究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方法[J].智富时代,2018(10):172.

[2]胡伟绩.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报刊荟萃,2018(10):130.

[3]薛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初探[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10):26.

作者简介:

池爱云,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