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是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语文教师能够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养,就能够为学生将来的议论文写作打下扎实基础。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教学;思考批判
初中是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与指导尤其关键。如果教学得法、指导精准,学生就能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对于学生的高中、大学乃至终生的议论文写作都将产生积极影响。然而,众所周知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与指导是一根最难啃的骨头。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二是记叙文写作占主要地位而议论文写作处于次要地位;三是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教材等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忽视抽象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养。
一般来说,出于应试的需要,教师更钟情于好操作、见效快的方法。比如变着法子教审题立意,教谋篇布局,教素材积累,教语言表达;挖空心思指导方法,传授技巧,总结套路等等。结果呢?大部分学生很快“学会了”写议论文,但是难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学生不会思考,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不会阐述说理,文章缺乏逻辑思辨性。这种议论文写作教学“速成法”貌似有效,其实有害,一开始就把学生导入歧途。
更有甚者采用“临摹法”,大量搜集所谓中考议论文满分作文,然后在课堂上解剖麻雀,条分缕析,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借鉴;课后再让学生去反复揣摩和模仿。而高明一点的教师则采用“逻辑法”,教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探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何解决问题等等。他们认为议论文写作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一定的范文模仿和思维训练取得成效。而事实上,其成效也很有限,因为没有抓住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七寸”。
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七寸”,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这才是议论文写作的“命门”所在。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议论文的灵魂是观点,没有鲜明、独到的观点,就没有优秀的议论文。而相当多的学生作文没有观点或没有自己的观点,不是人云亦云,就是不知所云。老师们倾向于认为问题出在学生缺少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上。因此他们主张减轻课业负担,腾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获得大量间接的阅历和体验;主张把社会人生引入学校和课堂或者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接触社会、体验生活。这种观点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因为社会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观点形成的土壤。然而,要把社会人生引入学校和课堂,要把学生从书山题海里解放出来转而广泛阅读,目前并不现实。而事实上学生即使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也未必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因为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关键在于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
但凡优秀的议论文,无不见众人之所未见,发众人之所未发,无不具有鲜明、独到的观点。试想,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何来独到的见解和主张?
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形成独立思考习惯的关键阶段,而语文教师责无旁贷。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鼓励、放手让学生去质疑、探究,鼓励多元解读,允许不同的解读。名著阅读也是一个重要载体,比如教师可以借助《西游记》,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思考;然后举办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平时教学有意渗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为议论文写作做准备。
初中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关鍵阶段。所谓批判精神,就是对一切理所当然、流行热播、权威霸道的东西保持天然的敏感、警惕和怀疑,就是洞穿一切面具、遮羞布和幌子的眼光。“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一个人如果不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就很难有独到、深刻的发现。具备批判精神对大部分初中生来说也许太难,但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也是语文老师责任之所在。初中阶段,学生尚不可能形成批判精神,但是可以形成一点批判的自觉。而批判的自觉,有助于初中生增强“人”的意识,有助于他们对于社会、自然、公民、生命的体会和思考。
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具有批判自觉的学生,他在看待某一现象、思考某一问题时就会有一个立场,就会有一个标准。而一个人只有站稳立场,心有尺度,他才有可能真正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从而形成独到的观点。同样的,一个会思考、会批判的学生,一定会阐述、会论证。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就为议论文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与指导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适当的审题、写作方法指导,抽象思维的训练,优秀范文的揣摩和模仿,直接或间接的社会阅历、人生体验等等都是必需的。然而,这些都不是根本。根本之道在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启蒙和培养,它需要语文教师沉下心来,自觉去实践,去开拓。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6年版)》P9.
[2]《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6年版)》P12.
作者简介:
连景东,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坝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