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农村初中教育的途径

2019-03-18 09:54王少光
考试周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融入初中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本文从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学校主题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四种途径探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农村初中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教育;途径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初中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此,我校专门向省教育学会申请立项了课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初中教育的途径进行有益的探讨。

一、 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初中学校班级日常管理

在班主任工作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规划班级管理工作。首先,在开学初班主任要引导全班同学确立本学期的奋斗目标,制定达到目标要采取的措施,商定班规,确定班规的落实责任人。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择机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法治、敬业、诚信和友善观念。其次,班主任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班级活动。在班级活动内容的设计上,应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发扬民主。同时注意在活动前和活动后,学生让重温《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总结活动中同学们的表现,做到表彰先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二、 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农村学校学科教学工作

首先,各学科教师优化德育思想,明确本学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其次各备课组教师集体研究教材,确定本学科各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点,据此选定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拟定教案,课后反思教育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方案。这样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体现在教案上,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实现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再次,各学科教师按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地理、历史和语文课可以利用充分利用文科的学习特点,实时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演讲比赛、时事交流会、绘制祖国地图比赛和定期组织出节日专题手抄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可以通过开展演示实验教学、分组实验和分享科学家的精彩人生故事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精神、求知精神和开创新精神。

三、 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农村学校主题活动

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课题组配合学校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张扬学个性和增长才干,培育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信念。首先,学期初学校政教处制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计划。其次,文科教研组、班主任配合政教处的活动计划,及时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宣传月(九月)、喜迎国庆(十月)、法制宣传日(12月4日)和尽责任(5月)等;学校学生会和团委会在每年五四青年节开展“责任教育”“幸福教育”和“感恩教育”等等各种形式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读书、明理、成才、报国”的活动中进行主动思考,强化道德认识、认清责任行为。

四、 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

校园文化建设在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我校课题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当中

首先,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基础设施与校园环境的建设工作,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宜居宜学的现代化校园环境,让全体师生能够从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与情感的交流。例如:开设校园广播,定时播送优美的音乐和文章,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价值观教育;创办校园报刊,发表学生的优秀习作,让学生体会成功;创建校园文化墙,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设计制作“学习标兵光荣榜”“禁毒专栏”“安全教育专栏”和“国情教育阵地”等各种宣传栏栏目,形成一个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的育人环境。

第二,植树、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使环境赏心悦目。

第三,搞好环境卫生,坚持每日勤清扫,每周一大掃。

第四,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村和祖国的山河,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场馆,参加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征文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染性活动。

(二)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过程当中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我校的做法是:学校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既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和激励作用,又能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学校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做到激励与约束、集中与民主、共性与个性、纪律与自由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民主法治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如:为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与纪律观念,我校制定了《文明寝室评比规定》《食堂管理规定》和《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等。这些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无不彰显对学生的制度管理、人文关怀,无不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养成文明守纪习惯。

(三)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当中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重视在学风、教风影响下的校风建设。校风是文化的载体。学校通过及时表彰先进,惩治违纪分子,传递正能量,营造一个“静、竞、谐”的学习氛围。

其次要加强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让每个学生牢记《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班制定相应的班规班纪,通过学校检查评比,让学生增强法纪观念。

再次,要加强道德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懂得并认真履行他对所在集体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学校可以通过树标兵,立榜样,让学生有榜样,形成志趣向上的相关团体。

参考文献:

[1]肖建平等.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初探[J].教师,2012(6).

[2]袁碧.班级管理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的途径与策略初探[J].教师,2016(6).

[3]林海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J].速读(上旬),2017(7).

作者简介:

王少光,湖南省邵阳市,湖南省洞口县花园中学。

猜你喜欢
融入初中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