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专业能力阶次递进教学法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方法注重学生在专业能力逐步提升的环境中完成学习。其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本文以中职机械制造课程为例,研究专业能力阶次递进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机械制造课程;专业能力阶次递进法;教学模式
一、 机械制造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许多学校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机械制造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注重专业知识还是培养专业的应用能力,对于这些问题比较模糊。专业教学应该是一种教学手段还是教学内容,这类问题也是各有说法。相关的教育部门缺少明确的教学指导意见,所以不同的学校对机械制造课程的课堂设计有各自的定位,教学模式相对比较混乱。
(二) 教学内容方面缺少实践性
许多学校的机械制造课程教材内容都是介绍有关机械制造零部件的相关知识,教材内容和当前机械制造发展现状存在着脱节现象,教学内容无法满足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对相关专业的需要,这种现象造成学生对专业学习缺少兴趣。此外,教学内容不能有效结合实际,机械制造课程教学的内容局限于理论性知识,而机械制造专业要求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所以专业教学的内容不能起到指导学生实践的作用。许多学校的机械制造课程教学也缺乏合理性,对专业知识没有深入讲解,教学的效果不能保证。
二、 专业能力阶次递进教学法的引入
德国是专业能力阶次递进教学法的发源地,这种方法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职业能力。这种方法将学习过程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注重为了能力而学习,通过实际来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有着较高的普及率,并且受到教育界的认可。专业能力阶次递进的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者。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从而建立起符合自己个性的知识体系。专业能力阶次递进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知识可以通过自己获取,教师的传授是辅助的。学生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知识获取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在机械制造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借鉴专业能力阶次递进教学具有的优势作用,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主体作用,教学组织的目标要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提升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运用能力,满足机械制造专业对专业人才岗位的需求。
三、 专业能力阶次递进教学法在机械制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 教学前引入专业能力阶次递进教学
专业能力阶次递进教学法是以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的职能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因此教师要结合机械制造专业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强化课前的准备。要实现学生的任务驱动,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发挥任务驱动的优势,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关内容的探索。学生可以结合教师设定的目标自主进行研究。能力阶次递进教学要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学生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要实现能力的逐步提升。
(二) 教学过程中的专业能力阶次递进教学
通过专业能力阶次递进可以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布置任务目标引导学生组建立目标小组,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技能的提升,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展示学习过程的成果,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机械制造课程学习实践的收获,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专业技术的比赛等多种方式实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可以增强主观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机械制造课程的能力提升可以保证效果。在教学评价中,专业能力阶次递进教学法不仅局限于传统的考试形式,更要注重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应用能力。
四、 结束语
以专业能力提升的机械制造课程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原有教学模式中以教师和课本为重点的局限性,这种模式可以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机械制造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借鉴专业能力阶次递进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教学实践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组织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提升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运用能力,满足机械制造专业对专业人才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范琳,刘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专业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學,2015(4):32.
[2]刘明岩.高职学生专业语感的多元化培养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6(26):51.
[3]王连生.专业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10-12.
作者简介:
宁晓阔,河北省黄骅市,河北省黄骅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