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将学生内心深处原始的情感培植发芽,让情感之花悄然绽放,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
一、 披文入情,由情入理,点出文章的情感主旨
在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情感深厚、含义深刻的文章,细细挖掘,就能情理相生,融会贯通。在总结《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你能用“卖火柴的小女孩 ____” 这样的句式说说你们读后的感受吗?由于有了前面学习内容的铺垫,再加上这样句式的提示,学生很快表达了他们的感悟。“卖火柴的小女孩幻想着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世界,最后含着微笑死去。”“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们欢度大年夜的时候,冻死在路旁。”“卖火柴的小女孩用她短暂的生命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卖火柴的小女孩临死前微笑不仅是因为有了奶奶的疼爱而高兴,还有她为终于逃出这冷漠的社会而高兴”……学生充分感悟后,我进一步串讲小女孩一次次美好憧憬的破灭,让他们的情感在具体情境中升华:一个和我们年龄差不多的女孩,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却要承受没有吃穿、没有温暖、没有疼爱的痛苦。那些我们看来再平凡不过的要求,对于小女孩来讲却成了奢望。这一切是谁造成的?是她的父母吗?不是。他们也深爱着自己的女儿,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也绝不会让小女孩在这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里出来赚钱糊口。他们或许病着,他们也想挣扎着活下去。那又是什么造成了他们如此悲惨的生活呢?是小女孩身处的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冷冰冰的人情。发掘文本背后的故事,揭示文字蕴含的情感,由此点出了文章的情感主旨。
二、 品词析句,“点词成金”,体味课文的思想感情
词语是构成课文的基本要素,教学时注重重点词语的诠释,能起到“管中窥豹”“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我紧紧抓住“沉痛、牵动”这两个词来研读这篇文章。我启发学生思考:“沉痛”是怎样的一种“痛”?千万人的心是因为什么被“牵动”?学生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投入到文本学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因为这两个问题设计得很具体,只要稍微下点工夫就能找到答案。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他们领会出这两个词蕴含的意义,真挚的思想感情从而也会被激发出来。把握“沉痛”“牵动”的含义,使学生感悟到只有“沉痛”才能表达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感情之深,只有“牵动”才能表达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深切哀悼。
三、联系生活,反省觉悟,纠正学生的思想误区
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对学生思想的培育。小学生因为年龄、社会阅历及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起步阶段,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尚处于萌芽时期,难免会出现一些思想的误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以文本为依托,传播正确的观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妈妈的账单》一课,讲述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账单向妈妈索要劳动报酬,当他看到妈妈的账单后,又默默把他索要来的报酬放进妈妈口袋里的故事。这篇课文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还给我们展现了实际生活中孩子真实的、对某种事情的自以为是的认识。教学本课时,我在让学生认识母爱伟大的同时,又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自身说说与此相關或相似的事件。拓展学生的思维,纠正他们曾经的那些不应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总之,情感教育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感激发,加强情感体验,促进情感升华,可以使语文教学成为感情的发源地,实现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学生的情感之花才能尽情盛开。
作者单位 安徽省灵璧县向阳乡河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