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仿
“我在酒钢工作25年了,基本陪伴酒钢的一半历程,其中我参与和见证了两件大事:生产出第一块中厚板和生产出第一卷不锈钢2B卷。能为酒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从事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我一直坚信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谈到自己的工作,喻辅梅谦虚自信,作为酒钢集团宏兴股份公司不锈钢分公司的工程师,她的技能与成就彰显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匠心与勇气。
1993年,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喻辅梅被分配到酒钢集团,入厂时正是酒钢中板项目的筹建期,当时有大量的英语资料需要翻译,她外语出色,就被安排翻译设备资料。虽然在校期间她学业优秀,但在实践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她说:“在翻译电气设备的资料时,我遇到一些不太理解的专业术语和设备原理,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和向电气专业的同事请教,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力求将资料翻译得准确通顺,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凭着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她翻译的资料得到进出口公司资深翻译的认可和好评。
在设备调试期间,喻辅梅被安排到磨床班。当时她和另一名同事一起翻译了POMILI磨床操作和维护手册,当时计算机还没有普及,他们翻译一部分,字写得好的同事负责誊清一部分,最后形成了一份2厘米厚的完整的操作维护手册,这份手册作为最原始的培训资料一直使用至今。
虽然已经离开校园,但喻辅梅依然保持着一颗好学之心。在配合外方专家调试的同时,她积极学习,力求快速全面地学会磨床的操作和维护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她就掌握了一系列流程。“最后我成为班组里第一个操作磨床的‘勇者。”她笑着说,言语间是一种胸有成竹的自豪感。
在投产初期,为配合轧机的生产,喻辅梅和班组里的同事并肩作战,常常加班加点。她说:“记得有一次我们连续工作了48個小时。但那时我们内心里充满了要生产出国内一流的中厚板产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人抱怨和退却,大家都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在工作中,这种团结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2003年,喻辅梅被调往不锈钢项目部,负责不锈钢冷轧磨床项目设备的引进工作。厚积薄发,之前她在中板磨床工作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派上了用场,她带领小组完成了不锈钢冷轧工程磨床及公辅设备的技术交流和技术谈判工作,制定了不锈钢磨床和辅助系统管理、操作和培训等技术规范,及时满足了不锈钢冷轧生产和二十辊轧机调试的条件。为了使轧辊管理方式满足现场需要,她组织建立了冷轧分厂轧辊管理系统,促进了轧辊磨削装配使用各个环节的质量过程控制和成本控制。期间,她提出的关于磨床设备改造和轧辊磨削工艺的三项合理化建议,分别获得集团公司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奖和青工创新创效奖。
2008年5月,喻辅梅遇到了工作以来最大的困境,板面振纹成为困扰冷轧产品的主要质量问题,当时轧辊被认为“嫌疑”最大。作为轧辊的“提供者”,喻辅梅承受了很大压力。她说:“我知道这是挡在我面前的一块大石头,只有我自己才能搬走它。”喻辅梅沉着下来,寻找问题的所在。她在现场反复跟踪试验,判定板面振纹来自轧机固有振纹和轧辊振纹,而轧机固有振纹经酸洗平整处理可以消除,因而影响板面质量的还是轧辊振纹。要消除轧辊振纹,首先要能识别它。喻辅梅听说轻微对眼能很容易地看出振纹,便开始练习对眼,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不仅能快速准确地识别轧辊振纹,还能识别出辊面斜纹、车胎纹等缺陷。识别出了轧辊振纹,喻辅梅很快找出了轧辊振纹产生的原因。通过不断优化砂轮选型和磨削程序,提高操作工操作水平,轧辊振纹率由20%降到了0.2%以下。2009年初,冷轧板面振纹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2010年下半年,喻辅梅开始担任冷轧分厂二十辊轧机区域和精整区域机械设备责任工程师。凭着过硬的技术能力和敬业精神,她在2011年7月成功地组织了冷轧分厂首次轧切区域设备年修。2012年,她带领技术人员解决了影响六辊轧机和二十辊轧机故障时间的多项关键问题,有效提高了设备的作业率。她主持了《六辊轧机稳定运行技术攻关》项目,使热线六辊轧机作业率、产品厚度、设备稳定性和轧制产量等指标,在全国同类轧机中处于先进水平。
不锈钢二十辊轧机区域是不锈钢公司技术最复杂、设备最精密的关键区域。对于设备管理,喻辅梅有一套自己的思路。“我觉得设备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设备的结构和原理,还必须要懂工艺、会操作,才能更好地进行设备管理。另外,设备管理应当由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完成,操作人员要将监控设备作为职责的一部分,而设备管理人员除了要对设备进行点检外,还要教会操作人员如何正确使用设备,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她说。
对于未来的展望,喻辅梅依然谦虚自信:“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最重要的是不能有畏难情绪,要有孜孜不倦的学习能力,始终保持自己的创新活力。作业一名技术人员,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