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冰
和很多家长一样,相当长的时间里,当儿子做错事情后,我一定要他认错,有时还要他写检讨和保证书,错在什么地方都要写得清清楚楚。原本以为,白纸黑字的东西,儿子才会印象深刻,下次不再重犯。可是,我失望地发现,这种白纸黑字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很快失效,甚至不产生任何效果,在我眼中无比神圣的悔过书,在儿子这就是一张废纸。
有一天,我加晚班,回到家,发现儿子的作业做得一塌糊涂,我气呼呼地把他从被子里揪出来,指着作业严厉地说:“你是不是趁我不在家又玩游戏了?作业写得像鬼画符!”他不否认,但无悔色。
我气冲冲地拿出他写的那些悔改书,其中有好几张都写道:“我玩游戏有错,我没做好作业有错,下次一定改正.”我把他自己写的那些话指给他看,他不屑地说:“这都是你强迫我写的,不是我的心里话,根本就不算数。”什么?不算数?我气得浑身发抖。我拿出纸笔又要他写,他却直挺挺站着,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写,反而说:“妈,你觉得你这样要我认错有意义吗?我最反感你这一点了,动不动就要我认错,好像我就是一木偶,没有任何尊严,随时准备认错。”我愣住了,不认错,那不更加为所欲为了!儿子不理我,傻站着,那架势似乎要与我死扛到底。我终于妥协,说:“先饶了你,不认错,看你发展成什么样!”他倒不急着去睡觉,嘴中嘀咕:“认识到错误并不一定要认错,认错了并不一定就认识到了错误,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一天到晚就知道要我认错,我又不是千古罪人!”
气归气,可是很显然,我能强烈地意识到,我的“认错策略”引起了儿子的叛逆心理。尊严,在小家伙眼中原来如此重要。而我,在一次次强势逼迫他认错时,把他的尊严践踏得体无完肤。他,根本就不认可我的方式,从而不认可我的观点,进而与我的期望背道而驰。我恍然大悟,难怪我们母子的关系随着他的年龄增长越来越差,或许,是我的“认错策略”惹的祸?
那天晚上,儿子没有认错,可是第二天,我深夜回到家时,看到他把作业完成得相当棒。他奶奶告诉我,他没有开电脑,一直在认真做作业,完成作业后就老老实实上床睡觉了。看来真是没有认错,但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从那以后,儿子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一般都是“点破”他,点到为止,让他意识到错。至于他认不认错,我不再那么重视了,转而重视的是,他在我点到为止后是否改正了。
没想到,没有了悔改书,不再低头老实巴交或不情不愿地说那些违心的认错话,小家伙的表现比之前反而好多了。
比如,有天放学时下大雨,他爸爸有事没开车去接他.他回家朝他爸爸兇巴巴地责怪。我在旁边严厉制止他:“儿子对爸爸应该是什么态度?还有,我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别说下雨,就是下雪、下冰雹都是自己走路回家,没有人来接的。”说完,我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假装什么事也没了。儿子果然红着脸没再说什么,埋头做作业去了。而且我发现,从那以后他对待长辈的态度好了很多,即使有不满,也只是心平气和地跟我们谈。要是像之前,看到他那样对他爸爸,我肯定会把他好一番责骂,然后上纲上线地给他安上各种“罪名”,全家人都气得脸红脖子粗,最后以他勉强认错收场。结果却是“老实认错,坚决不改”。现在可好了,我不必再义正词严大费口舌了,家中也不再隔三岔五争吵不断了,儿子越来越像一个有担当的小小男子汉了。
一天,下班后回到家,儿子兴奋地告诉我,他的作文在学校的“家风主题征文比赛”中得了奖。我问:“我们家的什么家风得了奖呀?”他答:“相互尊重、互敬互爱的和谐家风呀!”我看着他阳光灿烂的样子,心中真是像一阵春风吹过,觉得温暖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