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与药物保守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比较探讨

2019-03-18 02:06冀建勇
健康大视野 2019年3期
关键词:老年患者

冀建勇

【摘 要】目的:分析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与药物保守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比较情况。方法:择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2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使用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受试者NIHSS分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NIHSS分数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血管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其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神经缺损度,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安全性较高,有效性强,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药物保守治疗;老年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3--01

脑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当前,其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死亡的重要杀手。在此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据较大比例。短暂性缺血发作以及脑梗死均属于该疾病的范畴之中,占据总发生率80%。引起该类疾病出现的原因主要为:先天性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外伤、血管炎症、栓子脱落、脑血管动力学变化、血液成分改变等等[1]。动脉狭窄得为引起该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和以往相比,我国微创技术得到了飞跃式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对于缺血性脑出血患者,使用介入性治疗的频次也越来越多。这种方法有着,不会损伤患者神经纤维、创伤小等特点。在开展手术时阻断血流时间较短。为了全面分析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进入血管支架形成术和药物保守治疗的比较情况,本文选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得出心得,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为实验对象,经诊断,患者符合《全国第五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内最新制定的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知晓实验过程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受试者均满足血管内架标准。排除对象: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肝脏/肾脏/心脏病变者,功能不全者,精神疾患[2]。

依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患者31 例,女患者19 例,年龄区间为65.15-84.25岁 ,平均年龄为 (72.25±1.24)岁。

观察组男患者 32例,女患者 18例,年龄区间为66.27-85.66岁 ,平均年龄为(73.28±1.27)岁 。现依照就诊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受试者使用药物开展治疗,详细为:口服阿司匹林片,75mg,1日1次,连续服用6个月以上。在此之后,使用剂量为100mg的药物继续治疗,1日/次。观察组使用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开展治疗。详细为自股动脉进入,抵达椎动脉后,将规格为6F的动脉鞘置入,8F动脉鞘置入到颈内动脉之中。为患者注射肝素。全面确定狭窄位置。导丝的顶部应穿过狭窄位置抵达远端。沿着导丝插入球囊。对该部位加以扩张。对于颈动脉狭窄者,可使用远端脑保护措施,同时也要全面观察血液供应以及扩张血管情况。倘若一次不明显,需要开展第二次扩张。

1.3 观察指标

使用NIHSS量表,分析受试者在治疗后1月、6月以及12月NIHSS分数情况。分数越高,证实受试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为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计算,计数资料使用计算,当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详细见表1.

3 讨论

当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严重威胁我国民众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临床在治疗该疾病方面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外科治疗、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性治疗。有文献证实,使用药物治疗仅仅可以延缓受试者脑血管狭窄进展情况,如果患者依旧存在诱发性因素,则还会引起脑血管事件发生。在开展内科保守治疗过程中,通常以调节血脂、降低血压、改善血糖为主。目前药物治疗,一般以抗血小板凝集为主要的治疗目标,此法预防效果较差,一直未能得到广泛使用[3]。手术也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方式,在此其中以动脉内膜切除术效果较好。但值得说明的是,对于病情不稳者,使用此法的有效性仍需要进一步探讨。虽说和以往相比这种疾病发生率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使用保守药物治疗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于动脉严重狭窄者单纯使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进入血管支架形成术,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此类方法仅仅需要对患者开展局部麻醉,经过此举能够全面避免患者脑部神经纤维受损。在进行手术中,这种方法对于血流阻断的时间较短,因此在临床上有着更为显著的优势。所以说,当前其已经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4]。

本实验相关研究结果证实,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更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能看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能够积极缓解患者缺血病灶,血液供应不足,有效提升病变位置血管生成率,有助于改善神经元继发性缺损现象,可加快神经性能康復度。并且从近期以及远期治疗效果来看,效果明显比单纯药物治疗要好。

总而言之,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血管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其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神经缺损度,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安全性较高,有效性强,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刘海平, 朱辉. 药物与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疗效比较[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 17(1).

猜你喜欢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病例分析
老年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探讨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