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虎明
【摘 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上消化道异物及并发症诊断价值。方法:抽选2011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异物4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MSCT诊断检查,分析检查结果,观察上消化道异物部位、类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MSCT检查发现,食管异物者28例,胃肠道异物12例;异物种类多以动物骨头、金属、枣核、橡胶异物为主;并发症以儿童发生率最高(53.85%),其次为老年患者(30.77%),MSCT检出率及准确率均为100%。结论:借助MSCT技术,可明确诊断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种类、异物位置及并发症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关键词】上消化道异物;多层螺旋CT;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3-0-02
上消化道异物是指无意(或故意)吞食骨头、塑料等不易消化物品,使其在人体食道、胃部、肠道等消化系统中滞留、阻塞[1];儿童因自身顽皮好动,易发生误食、误吞,而老年人因义齿脱落、咽反射迟钝等影响,也易造成误咽情况,为上消化道异物多发人群,大多患者在误咽后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幽门梗阻、中上腹痉挛疼痛等症状[2],食管异物则可引发吞咽梗阻、胸骨后疼痛,胃肠道则引发幽门梗阻、中上腹疼痛等症状;在误咽异物后若不能及时予以合理方式取出异物,则极易诱发消化道穿孔、出血等病理性损伤;在其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异物位置、种类选择合理取出方式,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对患者造成的生理损伤[3]。为进一步提高上消化道异物患者误吞物检出准确度,我院特予以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8年9月接收的4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并由手术治疗或胃镜检查证实;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6~82.3岁,平均(35.67±11.52)岁,病程3.5h~16.8d,平均(7.16±3.52)d,其中19例患者存在明确异物哽噎史,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腹部隐痛、饱腹感等症状,其中伴有明显吞咽困难、疼痛者9例(22.50%),胸骨后疼痛者5例(12.50%),发热症状者3例(7.50%),未见咳血、呕血患者。
1.2 方法
本组40例患者均由GE多层螺旋CT机进行常规平扫,其中11例予以增强扫描。患者取仰卧位,设置CT机层距5mm,层厚5mm,管电流250mAs,管电压120KV,螺距0.950(增强扫描参数:层距、层厚均5.0mm,管电流280mAs,管电压120kV,螺距1.370;并借助高压注射器于患者肘静脉注射80ml对比剂优维显及30ml生理盐水)[4],扫描范围根据患者症状,由颈部或胸部向下平扫,包括腹部、盆腔等部位,扫描结束后,处理所得原始数据,并通过三维重建技术(VR)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建立图像,以便于从任何角度调整图像成像结果,并由2名以上专科医师观察、分析图像,汇总检查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分析异物滞留部位、异物类型及并发症(穿孔、纵膈脓肿、食管周围炎)发生情况,明确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
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表示计数资料,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异物部位及种类分析
通过分析40例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图像,发现4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中,食道异物28例,占比70.00%(28/40),胃肠道异物12例,占比(30.00%),食道异物占比明显更多(=32.000,P=0.000;P<0.05)。且异物种类主要包括枣核11例(27.50%),鸡脚骨8例(20.00%),大型鱼刺7例(17.50%),猪排骨7例(17.50%),橡胶异物4例(10.00%),金属异物3例(7.50%),异物检出率及异物种类准确率高达100%(40/40)。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分析检查结果发现,40例患者中,发生穿孔者6例(15.00%),纵膈脓肿患者2例(5.00%),食管周围炎患者5例(12.50%),共出现并发症患者13例,发生率32.50%(13/40),检查准确率高达100%(40/40);其13例出现并发症患者中,12周岁以下儿童7例,占比(53.85%),60周岁以上老年人4例(30.77%);其余青壮年共2例(15.38%),儿童并发症占比明显更高(=4.248,P=0.039;P<0.05)。
3讨论
食管3个生理狭窄部位、回盲肠、幽门等部位因管道狭窄、结构复杂,为消化道异物滞留多发部位;且受消化道滞留异物形态、性质、大小及留置时间长短影响[5],将会对上消化道造成一定病理损伤,大部分患者滞留异物会自行排出,并不会对其生理造成影响,但部分患者则需借助内镜,行手术取出;由于患者自我安全意识不足,梗阻后就医不及时,造成异物长时间停留或梗阻异物尖锐(铁丝、鱼刺等)、较大时,则极易诱发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6],加重病症。
通过合理检查诊断方式明确患者异物种类、是否发生并发症及类型对临床手术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临床诊断常用X线方式进行检查,此方式虽可较清晰显示异物大小、数量及位置等信息,但对于细小异物、已经穿孔异物等检出率较低,且异物受组织黏膜遮挡、包裹都将影响诊断结果,诊断准确率较低[7];而MSCT及图像重建技术,可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可有效重建冠状位、横轴位、矢状位;其中冠状位可便于分析异物横向分布情况;横轴位便于分析异物横向与食管壁关系、食道结构变化情况[8];矢状位可便于分析异物上下径、纵向走向及空间定位情况;且联合VR重建技术,可完整显示异物形态特征及准确位置,并通过图像处理,可准确获得异物形态、大小、定位等完整信息,并可准确评价上消化道是否发生穿孔等并发症情况,为临床内镜手术治疗提供导航作用。
综上所述,在上消化道异物检查中行MSCT诊断对异物位置、类型及其并发症等情况具有较高检出准确性、特异性,并具有便捷、无创的优势,可为临床手术取出异物、治疗并发症提供科学指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马骏. 探討X线腹部立位平片、多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3):108-109.
马宁, MANing. 消化道钡餐和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17):97-99.
李香芝. 多层螺旋CT与超声检查诊断急诊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7(4):299-302.
郭海东.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胃肠道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现代肿瘤医学, 2017, 25(8):1286-1289.招桂炎. 多层螺旋CT局限性小气泡征在消化道穿孔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探讨[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 25(4):674-675.
杨洪彬, 方莹, 任晓狭. 电子胃镜异物取出术对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的疗效评估[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4):88-90.
何俊, 陈宜春, 刘荣波. 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上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14(6):51-54.
杜捷. 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54):10617-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