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纯 夏咏
【摘要】普惠金融已经成为民族地区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提升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措施。目前民族地区要着眼于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构建多极化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环境,大力培植“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普惠金融 民族地区 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在地缘劣势、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脱贫攻坚之路荆棘载途。但我们党始终心系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并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助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也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随着精准扶贫线路在民族地区的逐步落实,民族地区经济逐渐趋于成熟,但经济活力依然偏低,如何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大事。
普惠金融是一种面向所有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工具,主要针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偏远地区人民群众,发展普惠金融旨在进一步扩大社会公平、彻底消灭贫困。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普惠金融确定为精准扶贫战略中重要配套实施策略,由此普惠金融逐渐发展起来,进而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普惠金融在提升民族地区经济活力、扶贫工作精准性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普惠金融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增添了更强劲的动力,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发展的全面跨越。少数民族地区大多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工业产业化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单一,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但传统扶贫工作对财政具有较强依赖性,注重对民族地区的直接经济与物质帮扶,这既为财政带来了负担,也无法调动人民群众自主脱贫的积极性,不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金融扶贫形成了一种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配合、以贫困人口为主体的新型扶贫模式,能够帮助贫困人口树立起牢固的市场经济意识,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的资源,实现从被动接受帮扶到自主奋斗脱贫的有效转变,有效引导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自力更生。
普惠金融有助于实现真正的精准扶贫。普惠金融为精准扶贫的有效落实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撑。找到正确的帮扶对象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传统以申请、审查为核心的帮扶对象决策机制无法彻底避免弄虚作假、争夺扶贫资源等现象,帮扶对象不精准情况时有发生。普惠金融扶贫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掌握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以及拟帮扶对象的真实经济状况,精准定位扶贫对象,把好精准扶贫的第一关。另外,精准扶贫更要体现在扶贫策略的精准性方面,必须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与贫困人口具体情况,优化资源配置路径,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普惠金融实现了市场信息与产业发展的优化整合,降低信息不对称,以更精准的方式实现扶贫资源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深耕“三农”、聚焦小微企业、关注贫困人口,全面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在新时代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就必须要把精力集中到更广泛的贫困人口上,让更多有需求的社会群体及时享受到普惠金融的福利,获得发展的机遇。一是要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目前,民族地区大多以农业、畜牧业等第一产业为主,农业从业人口较多。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征信系统不完善、贫困人口贷款能力有限,大部分贫困人口无法获得更有效的金融服务,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为此,普惠金融要针对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降低借贷门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助推农业经济发展。二是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由于小微企业资产薄弱、风险抵御能力较弱,往往会被金融机构排除在借贷范围之外。目前,必须要不断提升对小微企业重视程度,大力发展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融资等新型金融模式,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能力。三是要针对贫困人口创新金融帮扶模式,提升贫困人口脱贫意识。要实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的既定目标,普惠金融必须要关注贫困人口等社会弱势群体,大力发展小额贷款等新型金融帮扶机制,以贷代扶,引导贫困人口树立起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意识。
构建和完善多极化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满足普惠金融实际发展需求。多极化金融服务包含了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以及其他金融服务在内的多种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只有大力发展多极化金融服务,才能满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扶贫工作的实际需求。一是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金融基础作用,做好金融产品与服务基础性供给工作。目前,要鼓励商业银行将金融服务向民族地区、乡镇地区不断延伸,增加对民族地区贫困居民、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划拨比例,让普惠金融真正普惠大众。二是要大力培植民营型金融资本在普惠金融中的应用力度。民营型金融资本在金融效率与服务质量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同时也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力量。三是要调整金融政策导向,保障普惠金融商业色彩。普惠金融不是单纯的市场经济工具,更兼具一定的公共属性。为此,必须要不断强化普惠金融政策供给,降低普惠金融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社會效益的协同发展。
持续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环境。构建农村金融征信系统建设,降低普惠金融发展风险。信用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完善的信用信息,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必须要着力构建金融征信系统,发挥财政杠杆作用,降低普惠金融风险,扩大普惠金融规模。为此,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必须要通过财政杠杆降低普惠金融风险,通过设置普惠金融风险基金、财政专项补贴等方式缓解金融机构资金风险,引导资本向社会深层流动。建立健全担保借贷机制。贫困人口大多不具备足够的信贷担保能力。为确保普惠金融能惠及到民族地区所有有需求的人民群众,必须要大力发展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担保机制。例如,可以加强农业保险、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应用。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大力培植“互联网+”惠普金融新模式,配合精准扶贫在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为此,必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提升普惠金融效率。一是要大力推进掌上金融、网上银行建设,破除金融服务时间与空间障碍。一直以来,民族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金融服务在基层的延伸存在诸多障碍。通过“互联网+”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服务对金融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提升普惠金融服务便捷性,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二是加大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研发。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开发新型金融服务产品,降低普惠金融风险,提升金融资金利用效率。着力推进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等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深度融合,打造定位更准确、结构更合理的金融扶贫新模式。三是要做好互联网金融配套服务工作。目前,民族地区贫困居民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认知度不高。因此,一方面要做好互联网金融产品宣传与推广工作,引导当地居民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新业态。另一方面,要同步做好产品应用、风险防范教育工作,提升贫困人口互联网金融产品应用能力。
责编/贾娜 美编/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