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019-03-18 01:58周慧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内容语文

周慧芳

最近,本人通过网络平台学习了淮安市胡忠祥老师执教的录像课《小石潭记》。胡老师突破固有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把课堂主阵地还给学生。他在学生预习反馈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出了课堂学习的主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堂教学,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对“青树翠蔓”“往来翕忽”“凄神寒骨”中“蔓”“翕”“凄”等词语进行深入解读是本节课的亮点。这些都是对文章内涵的巧妙挖掘,是对学生思维的有效培养,是课堂深度学习的具体表现。

其实,“深度学习”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是由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者基于学习本质的层级理论提出的。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意义是: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注重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同时,注重知识系统的构建。在知识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美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一些教学策略实现深度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呢?

一、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奠定深度学习的基本点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作为指引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素养对整个课堂深度学习的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人认为,在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自身素养的提升。首先,语文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语文教师不仅要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还要多阅读文学作品。其次,语文教师要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因为教师的亲和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富有亲和力的语文教师,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和配合,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平等沟通,从而为课堂深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曾布置学生完成一篇习作《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从学生的作文中可以发现,全班45人,喜欢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的有27人,喜欢学识渊博的老师的有32人,喜欢“严格又有爱”的老师的有23人。由此可见,做一名受学生爱戴的老师,需在专业能力、学识素养、教学方式、育人方式等方面不断修炼。

二、抓好課前预习,让学习习惯成为深度学习的着力点

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效的课前预习,对于深度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可见,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教是为了不教”的基础。比如学习《陈涉世家》,该文篇幅较长,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点也很多。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资料、司马迁的生平以及《史记》等相关知识,会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大有裨益。如果学生课前不查阅相关资料和工具书,学习的进程肯定是缓慢的,缓慢的进程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预习是课堂学习的铺垫,能为深入有效的教与学奠定基础。

三、优化教学方法,用教学手段创造深度学习的兴趣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强化练习法、游戏竞赛法、小组学习法、个别辅导法等。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饶有兴味地学习知识、深刻地理解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深度课堂。深度课堂应该是注重能力提升和思维培养的课堂。“语”和“文”是语文课堂的显性特征,教师应该遵循语文课堂的特征,优化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环节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分析词类活用等文言文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的方法,比比谁列举的词类活用现象最多。或在设计课堂导入部分时,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利用与本文相关的文史知识,以提问的形式导入,看谁课前预习最充分。这样就能做到“课伊始,趣已生”,就能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纵向深入。

四、营造和谐氛围,让教学情境成为深度学习的感知体验点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一名好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必须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具有人格魅力。从我校每年学生对老师的评分情况来看,教学思想僵化、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的教师往往不受学生欢迎。同样以《陈涉世家》为例,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多用小故事来写人物。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陈涉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穿插讲述《史记》中的小故事,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精神和个性特性,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字的表层释义上,填鸭式地向学生直接灌输知识。这就是说丰富的教学手段要与负责的工作态度相结合。

五、优化课堂教学,把教学内容作为深度学习的关键点

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多元的,如何将这些教学内容用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方式讲授给学生,是实现深度学习的一个关键点。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毕竟有限,理解一些教学内容难免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用恰当的方式将这些教学内容进行转化、迁移、勾连、引申,以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进行讲授。本人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寻找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点,采用多举例、多联系的方法将一些难懂、枯燥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如前文提到的《小石潭记》,胡老师在分析鱼儿悠闲的情态时,抓住“翕”字的结构:上面的“合”写出鱼儿吐泡泡的一张一合,下面的“羽”写出鱼儿动作的轻盈。从而引导学生体味出在作者眼中,此时的鱼儿是快乐的、悠闲的,景中含情,更深入地理解了作者此时的心境。再如,肖培东老师在教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时,设计了“与其说柳宗元游西山,不如说柳宗元           西山”的主问题,引导学生从“游”字辐射开来,归纳出“赞、醉、恋、知、归”等从对内容和情感的体会中得出的答案,最终落脚在“归”,文章主旨得到深层解读,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层点拨。

六、灵活运用多媒体,让教学工具成为课堂深度学习的辅助点

多媒体是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有效辅助工具,用得好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情境,而且可以有效地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如教《桃花源记》,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陶渊明《饮酒》《桃花源诗》《归园田居》等诗文,让他们理解陶渊明这种乌托邦式的情调,不是一时的空想,而是有其历史渊源,是根植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的。再如《小石潭记》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的现象很多,可以归纳后用多媒体呈现。文言文中一些常见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思,如“之”“而”等字,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前后的勾连、举一反三。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的场所,是师生思想交流的空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无论课堂教学采取何种形式,学生始终是课堂学习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主导作用。有意义的教学一定是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成长、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教学。教师应该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一定的策略,努力构建在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导引下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活力课堂、深度课堂,这样师生才能够进行可创造、再循环的高效课堂学习。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内容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