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形成性评价提升名著阅读的效果

2019-03-18 01:58施旭春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1期

施旭春

部编版语文教材构建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名著阅读就是“三位一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部编版教材强调名著阅读重要地位,可是名著阅读的效果却不理想。本文以《镜花缘》为例探究如何利用形成性评价来提升名著阅读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提升个体思维品质的简单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毋庸赘言。部编版教材也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地位,可是名著阅读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认为,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导致名著阅读教学开展不利的重要原因。过去对名著阅读的评价多以总结性评价为主,依靠单元、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及中考来进行,偏重于知识点(如作者、人物及情节等)考查。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名著阅读的开展当然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受检测方式的限制,无法反映阅读方法的习得、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升及情感和审美的体验等更重要的东西。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名著阅读的效果,除了总结性评价之外,教师更要注重运用形成性评价。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地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它能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其合作精神。

那么,如何利用形成性评价提升名著阅读的效果呢?接下来笔者以《镜花缘》为例来谈一谈。

一、明确阅读目标,为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初中生是初级阅读者,他们还不知道如何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不知道如何将精神集中在所阅读的作品上。他们即使有意愿保持主动的阅读,也缺乏技巧与能力。如果没有阅读目标,学生的阅读只能是漫无目的,读完之后可能脑海中只剩下大致的情节。明确的阅读目标会提高学生阅读专注度,促使他们努力读完整本书。每本书的阅读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序言和目录,再阅读一些名家书评,然后由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所以我根据《镜花缘》一书的前言,结合鲁迅、胡适等名家评论,将本书的阅读目标设置为:1.学会精读和跳读,了解主要故事情节;2.對要求精读的故事情节要写内容概述,做好阅读批注;3.分析主要人物形象;4.赏析本书写作特色,如夸张、反讽、对比、漫画手法等;5.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学生的阅读就有了目的,这为深入阅读整本书奠定了基础。

二、制定阅读计划,推动学生的读书进程

大部分学生由于缺少计划性,导致阅读没有什么效益,甚至半途而废。因此,要制订阅读计划,确定阅读时间段、阅读时间点及相应的进程。教师要关注学生,了解阅读进度,规定每天的阅读量。阅读计划也可由师生共同讨论制订。《镜花缘》有100回,这样的书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是“庞然大物”,更需要制订阅读计划。从内容、结构上看,本书第1回至第6回是全书的引子;第7回至第50回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后50回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因此,前半部分要求精读,花2周到3周时间,后半部分可以略读、跳读,花1周左右时间。可制作如下读书卡,便于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

三、用圈点批注法,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名著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怎样读。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运用。在实践中,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效果颇佳。

圈点批注是指在阅读的时候针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是对基础性知识的圈点勾画,也可以是对读文章时的理解感受、困惑迷茫或者收集相关资料时所得来的收获的记录,也可以是对文章内容或语言等写出自己或褒或贬的评价,也可以是由所阅读的文章联想到的文外知识,一首诗、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由此及彼,将知识迁移、拓展到文章。对于《镜花缘》一书来说,第1回至第50回应精批,其余章节可略批。

对于初中生来说,一定要养成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师,要经常去翻翻学生的书,督促学生养成习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批注交流分享给其他同学。

四、设置阶段性思考题,促使学生深度阅读名著

把读书作为消遣,沉浸于曲折的情节或细腻的描写,阅读的过程缺乏思考和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这是学生阅读存在的重要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更深入的阅读呢?边读边思考是深度阅读的基本要求,思考本身就是阅读的一部分,带着问题去读会让阅读事半功倍。在学生正式阅读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思考题,这类问题以开放性问题为主,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希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和策略深度阅读名著的能力。这样学生就自然能保持主动的阅读,开展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交流。我在指导学生阅读《镜花缘》时,设置了下列的表格来促使学生深度阅读:

当然,还可以设置一些关乎全书的助读问题,例如:

1.李汝珍所见的是几千年来被人们忽略了的妇女问题,他是中国最早提出妇女问题的人,他的《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那么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2.鲁迅认为《镜花缘》是才艺小说,胡适认为《镜花缘》是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四川大学的张箭认为镜花缘是一部科幻小说。你认为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3.读完全书,请你为《镜花缘》写一段推荐语,推荐给你的父母读。

五、画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把握全书的能力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概念地图、树状图等,是一种利用图像来表达思维的工具,它图文并重,能够把书中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用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起记忆链接,可以让阅读思路更清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概括书中内容。《镜花缘》以才女群体为描写对象,这些女子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性格、才艺,可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给这些女子归类。李汝珍凭借高超的想象力,描写了君子国、两面国、黑齿国、白民国、淑士国、无肠国、毛民国、翼民国等地的奇闻异事、风土人情,令人目不暇接,忍俊不禁,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海外神话世界。这些国家各有什么特点?哪些国家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哪些国家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这些问题也可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研究。《镜花缘》不仅靠讲故事吸引读者,还展示了作者广博的才学,小说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如嫁娶、殡葬、饮食、服饰、家居用度等,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研读,用思维导图展示研究成果。还可以引导用思维导图厘清故事情节。《镜花缘》描写的30余个国家的奇闻逸事、风土人情主要集中在前50回,可以请学生根据前50回内容画出唐敖等人的游历路线图。《镜花缘》中众才女的出场顺序和不同的个性才艺特征也可用思维导图表现。

当然,给《镜花缘》做思维导图的角度还可以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总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全书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归类。画思维导图并不简单,学生需要重复阅读,理解故事的整个脉络,才能够完成任务;而且,“想得到”与“写出来”中间还有一定距离,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反复揣摩、提炼语言,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介入学生的阅读,以一定的方式开展阅读指导,是阅读教学所迫切需求的,而形成性评价正是教师介入学生的有效方式。在名著阅读中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要及时收集并反馈体现阅读效果的信息资料,包括阅读计划、读书笔记、读后感、主题探究成果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了解学生对所阅读作品人物、主题的把握程度,了解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依据这些了解,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纠正阅读中的不足并对良好阅读行为给予肯定。总而言之,名著阅读大有潜力可挖,它正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和人文素质的最好方法之一,我们一定要牢牢抓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