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士艳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教学目的是使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初中生是青少年时期主要的成长阶段,这期间,学校与教师应重视起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与法律知识,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目前,我国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教学效果与质量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们应该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积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更加努力地探索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 道德與法治 教学策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僵化,学生课堂没有参与意识
初中学生在现阶段的性格十分活泼好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内容较为枯燥乏味,所以对知识内容不感兴趣,很多教师还在一味地延续着“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法来传授掌握知识,并不去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无法使课堂内容生动起来,不具有吸引力,这便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与积极性。学生便不能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实践到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去,学生对相关的道德法治知识内容得不到共鸣,没有达到思想道德素质地提高。
2.教师教学观念过时
随着多年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教师过于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念与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并且许多教师还在一味地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把语数外当作最重要的课程,并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发展与作用。教师缺乏新型的教育观念,无法引领学生理解道德法治课程的真正含义,限制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与道德素质地提高。
3.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性不强
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中许多的知识都是要通过在生活中的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人们生活中很多细节都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许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方法都是理论性教学,导致学生掌握不到具体的事物来进行理解,结合不到生活实践中来。学生在初中阶段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形成全面的法制观念与道德观念。
4.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中国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站在课堂主观引导的地位,而学生只能遵循教师的教学步骤进行学习,失去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得不到好的方法来促进学习效果,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早已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少主动的进行思考,很难产生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无法领悟到这门课程真正的含义,学生学习到的只能是表面的知识。
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效果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了道德观念、人格修养和法制观念的建立,以德智体美劳全身心方面发展的人才。要求在原有的传统教育方式上进行改革创新,建立更加完善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这就要要求学校等有关部门转换新的教学思路,重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帮助学生获得更好地思想素质地提高。
1.加强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传统的理论化讲解只会使课堂变得枯燥单调,在现阶段有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供教师参考,如情境导入、协作教学、全体合作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设置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幻灯片用图片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不由自主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内容来设计一些游戏,这样既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对相关法律知识有着更加的直观理解。再者,利用多媒体进行抢答游戏环节,增强学生的对知识的体验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对生活有着有利的影响,法律是道德生活的底线。只有教师在实施教育方法的时候,学生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性
在教学中,很多法律知识与常识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人格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但要通过课本来传授知识,还要将德育的知识带到生活当中去,通过教学过程来达到育人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本提示和中学道德法治的要求来展开活动,通过调查、研究、观察等多种实践方法来指引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深入分析,从而对法律的认知和情感的行为发展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及时指出错误,如学生在班级随意乱丢垃圾,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对同学打骂等不当的行为。学生的这些行为可能是因为从小的生活环境或个人的成长经历相关,所以教师应把生活中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放到课堂教学中,让同学根据这些不良行为来检讨自己,反思自己。根据学生种种不良行为进行归纳总结,类似这种事情在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发现并通过道德的教育方式来进行解决。同时在日常生过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为敬老院的老人献爱心,爱护公共财物,拜访先进优秀人物等。引导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更深一步的道德体验与心理体验。
3.建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则是被动的记笔记,听课,严重缺乏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的意识,并且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改变教学方法,教师应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凸显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的标准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时刻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勇敢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留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同时,教师与学生应进行面对面沟通,及时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道德观念与法制教育,有效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明辨是非,懂得真正的“真、善、美”。要学生做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主人。
4.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后,新教材的栏目设计更加丰富,课上活动与课外活动变得多样化,其中增加了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这充分的发展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同样也满足了新课改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求。在小组合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同学们共同完成,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可以互相帮助,优势互补,为团体荣誉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到好成绩。这样既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使学生之间共同进步。因此无论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要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是值得教师学习和引荐的。
参考文献:
[1]王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J].新课程,2018,(03).
[2]李志云.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学周刊,2018,(25).
[3]葵国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思考[J].新课程,2018,(01).